今日看点

如何看待岳父灭门案再审?

发表于话题:岳父杀害女婿一家案再审开庭
发布时间:2021-08-20

2019年1月10日上午,被害人邹朔和其父母邹成海、杨会芬回家看望女儿,因孩子的带养问题和妻子张瑜及岳父岳母发生矛盾,张瑜父亲张志军从储物柜取出剔骨刀当场杀害了邹朔、杨会芬,邹成海因抢救无效死亡。这便是社会广泛关注的四川岳父杀女婿全家灭门案。该案一审判决凶手张志军死刑,二审却被改判死缓,被害人亲属难以接受,要求再审。2021年8月11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通知被害人亲属代理律师该案将于8月20日进行再审。


其实很怕看到这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因为这样的案件背后总会牵涉到一个家庭或者很多家庭的悲剧,而一旦了解这些家庭的苦难后,我的内心便难以平复。一个司法裁判受到社会广泛质疑,往往并非是因为群众法律素养不够,无法理解裁判背后的法理和依据,而是所谓的法理和依据挑战了人民群众朴素的正义观。如果法律人眼中的法理与民众的常情常感格格不入,我们很难说法律还是正义的守护者,继续要求民众对法律抱以敬畏。法律能为民众接受,并非只在于其强制力,还在于其代表着社会最一般的良知。而张志军故意杀人案的二审判决显然伤害了社会公众的朴素感情,其依据的若干法定、酌定量刑情节难以服众。

以下将尝试对舆论中普遍关注的几个焦点做出分析。被害人亲属对事件的叙述和一审、二审判决附后,供网友自行研究判断。

(1)死缓。根据我国《刑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也就是说,只要张志军在监狱中不惹麻烦,两年之后他就会减为无期徒刑,届时杀人不用偿命。这便是被害人亲属执意要求死刑立即执行的原因。如果张志军逃过了死刑,加上没有限制减刑,我们不知道以后他会不会又因为保外就医、假释或者减刑等原因重新回到社会。那样的话,对被害人及其亲属就太不公平了。

(2)自首能不能作为免死金牌?根据我国《刑法》第67条的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法律关于自首对于量刑的影响用的是“可以”二字,即可以从轻,也可以不从轻,属于法官自由裁量的范围。但在故意杀人罪这样侵犯人身安全的严重暴力型犯罪中,“自首从轻”的适用应当严格把握。张志军连续捅刺三名被害人共计八刀,并且刀刀命中要害,使两名被害人当场死亡,一名被害人经抢救无效死亡,手段极其残忍,结果非常严重,而且由于“灭门”的特别情形,给社会造成了恐慌,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因此自首情节不足以对其从轻处罚。

(3)被害人亲属谅解是否有效?此处的被害人亲属谅解系凶手张志军女儿张瑜的谅解。张瑜虽是被害人邹朔的妻子,但两人感情早已破裂,经历了三次诉讼离婚,其间张瑜一直要求邹朔净身出户,可见张瑜早已不再念及夫妻情义,夫妻关系名存实亡。而且邹朔及其父母被害后,根据继承法邹朔的财产将由张瑜和其年幼的女儿继承,相当于在感情上张瑜既没有“亡夫”的伤痛,在经济上张瑜甚至是最大的受益者。再次,张瑜和张志军系父女关系,让和凶手有血亲关系的被害人家属出具谅解书,于情理不符。再次,张瑜是另外两名被害人邹成海和杨会芬的儿媳妇,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08条第六款的规定:“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张瑜不属于邹成海和杨会芬的近亲属,不能作为近亲属出具谅解书。综上,所谓的被害人亲属谅解于法无据,于情有亏,不足以作为从轻情节。

(4)被害人对矛盾激化是否负有的直接责任?二审判决认定的事实为被害人不期而至抢夺女儿邹某某。此处存在基本的事实认定错误。案发地是邹朔的家,邹朔只是之前被妻子和岳父岳母无理赶出了家门,被害人回自己的家什么时候都可以,无需对张瑜一家预约,不存在不期而至。其次,邹某某也是邹朔的女儿,邹朔与张瑜还未离婚,邹某某的抚养权尚无定论,父亲要带走自己的女儿,何来抢夺一说,充其量是带养问题。如果张家不愿意邹家带走邹某某,也可以采取肢体阻拦、锁门等方式予以制止,或者事后采用诉讼的方式争取邹某某的抚养权。然而张志军在没有穷尽合法手段的情况下直接选择了持刀杀人,可见使矛盾激化的责任完全不在被害人,而在于张志军。

(5)张志军是不是激情犯罪?关于激情犯罪的解释很多,但大体可以概括为犯罪人本无犯罪预谋,但因被害人的挑拨、刺激等过错陷入剧烈的情绪波动,在情绪爆发的情况下实施了犯罪行为。邹朔看望女儿,邹成海和杨会芬看望孙女,符合人之常情,即便要将邹某某带走也无可厚非,而且张志军身上没有任何伤痕,案发现场也没有打斗的痕迹,可见当时不存在激烈的冲突,故被害人没有严重过错,不足以引起正常的剧烈性情绪波动。另外,张志军持刀行凶不具有当场性和随意性,他不是随手拿起身边的工具实施的杀人,而是专门到阳台橱柜的隔层里取出比厨房菜刀更危险的剔骨刀,可见张志军是有理性地选择了作案凶器,而且行凶时刀法精准、迅速,直中被害人要害,使被害人当场死亡和丧失反抗能力,说明其是有意要直接致被害人于死地。因此,认定其是激情犯罪,难以服众。

我国虽然奉行“少杀、慎杀”的死刑政策,但也不意味着要姑息恶意杀人的犯罪行为。张志军故意杀人案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主观恶性极深,结果极其严重,并且存在“灭门吃绝户”的恶劣后果,如若不将之绳之以法,使罚当其罪,不仅有悖“杀人者偿命”这一最基本的天理人伦,而且将对社会公序良俗造成不小的冲击,给类似的极端事件提供判例上的参考,造成其他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的恐慌。

综上所述,二审判决对张志军改判死缓不妥,期望即将到来的再审还公道给被害人亲属,回应民众关切。

















标签组:[法律] [张志军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55022.html

相关阅读

清明时节会“雨纷纷”的原因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笔下的这首《清明》流传至今已成为经典。其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更是点名了清明时节的天气情况。那么,为什么清明时节会“雨纷纷“呢?...

2025-04-12

苗族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赶苗场:为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叙永、古蔺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举行两次。关于赶苗场的起源,相传是苗族人在一次起义失败后形成的。官府不让他们联聚会。人们便以到场坝吹芦笙娱乐为名,秘密联系,后...

2025-04-12

和尚化缘是为了什么

古代和尚经常要手持钵盂,游走四方,化缘求食。就连《西游记》里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不例外,他也要手托紫金钵盂,腾云驾雾地前去为唐僧化缘。和尚化缘可并不是因为寺院缺少食物,事实上古代寺院多有功德田产,还有一...

2025-04-12

麻将:中国人的社交方式

如果说外国人的社交方式是舞会和看电影,那么中国人的社交方式就是吃饭和打麻将。两个互不相识的人,一旦有了几轮麻将的“合作经验”,就会变成熟人了。可能年轻人现在还不觉得打麻将是什么大事情,但是有很多生意,...

2025-04-12

为什么要过三八妇女节

国际劳动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又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U.N.Day for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

2025-04-12

“面试”如何毁了孟浩然

识时务者为俊杰,视时、视事而动是做事的基本原则。孟浩然,40岁出头,人到中年,埋藏心底多年的理想与抱负愈发强烈,下定决心赴京赶考,求取功名。作为诗人,孟浩然早已声名在外,朝中重臣王维与他情同手足。而面...

2025-04-12

古人是怎么阅卷的

对于高考阅卷工作,考生和家长最关注的该是阅卷的认真程度和公平性。在古代,大家肯定也是这么个心情。位于南京夫子庙的“江南贡院”曾是中国科举最大的考试场所,自然也是最大的阅卷中心。那么,古代的人是怎么阅卷...

2025-04-12

苗族男女是怎样表达爱意的

苗族青年男女恋爱,最重情义,彼此有了较深的了解后,才可赠物为凭。并有定婚、过礼、结婚、回门等程序。请媒说亲,叫“讨口风”,到女家央求次数越多越好,叫做“亲要多多求为贵”,吃了“放心酒”,才算正式定婚,...

2025-04-12

清明节在国外有哪些习俗

印尼华人早年印度尼西亚华人多在百家姓宗祠祭拜先祖,自从各姓氏有了自家的宗亲会所宗祠,宗亲们便聚集在会所祭拜祖先。生活在印尼的华人一直延续着清明节祭祖扫墓的习俗。“百善孝为先”,在华人社会的价值观里,“...

2025-04-12

国内清明节的各地习俗

广东在广东,清明扫墓,称为扫山、拜山、拜清。清明时节广东地区已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广东人过节的主要礼俗主题;因利趁便,拜山之余一家老少亦在山乡野间踏青游玩一番。广东人对宗庙、祖先非常...

2025-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