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东北大雪糕丨一场穿越四季的味觉“冒险”之旅_奥雪

发表于话题:东北雪糕的价格
发布时间:2021-05-10

原标题:东北大雪糕丨一场穿越四季的味觉“冒险”之旅

东北人总给人一种五大三粗的印象。

这种印象或许来自于乡野间,那些身体冒着热气互相大声招呼的汉子,或许来自于那些逢年过节总爱大声张罗的长辈,还有餐桌上以中号、大号、超大号为计量单位的器皿。

面对这样一群人,精致、小巧的设计创造好像和他们根本沾不上边儿。

但东北人的创作热情不仅没有因此而受限,反而开辟出了一种特有的“粗犷美”。

这其中,雪糕的表现尤为可圈可点。

东北的雪糕身上,总有种过分淳朴和耿直的气质。

夏天的时候,在你不注意的某片树荫下,或许就坐着一位悠哉的老哥,面前的小推车上堆着几个硕大的铁桶。待你走上前,他便悠悠地掏出一个塑料饭盒,问道:“香草味、哈密瓜味、香芋味、巧克力味,你要哪个?”

到了冬天则更加直接了,一排排的纸箱里面是花花绿绿的各种包装,直接摆在地上开卖,寒冷的气温变成了天然的冷柜,其价格更是便宜到让人“闭眼入手”的程度。

不过,仍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东北人喜欢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天气里啃雪糕,其实,这背后也的确有着一些历史渊源。

1906年,一个犹太裔的法国人,在哈尔滨开了一家马迭尔酒店(modern hotel),音译过来就是“摩登酒店”。在酒店一楼沿街的甜点小摊里,销售的马迭尔冰棍却意外引来了大量的人流,从历史角度看,这也是雪糕文化在哈尔滨的开端。

当时的摩登酒店和马迭尔

另外,当时的俄罗斯人认为:“冬天吃雪糕,夏天喝伏特加,这样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这种思想也逐渐影响了哈尔滨的饮食文化,慢慢的,随着国外批量制作冰棍的技术不断涌入,哈尔滨冷饮业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

当时的冰棍票

根据哈尔滨市志的记载,在1947年,哈尔滨的冰棍厂就发展到50多家,旺季每天能生产一百四五十万根冰棍,按照当时哈尔滨的人口数量来算,相当于每人每天都要吃掉两根冰棍。

而基于东北人对雪糕的热爱,后来还出现了一种极为洋气的“冷饮厅”。

过去的哈尔滨三八冷饮厅

青年男女们面前各自摆着一杯冰点,用冰棍杆挖着吃,室外是三十几度的高温,室内则冰爽宜人,至于脸颊上的那抹红晕是因何而起,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放眼全国的雪糕市场,早先的东北雪糕显得如此的“另类”。

简单,甚至有些“简陋”的包装,硬是仗着味道实在好,在夏天刮起了一阵“东北风”。

东北大板靠着自己朴实无华的“老铁风”包装,带着东北雪糕突破重围,“搅乱”了南方市场的冰柜。

中街大果生怕大家不清楚实物长啥样,干脆用起了半透明包装,12种口味可以保证你一周都不重样。顺带一提,这其中卖得最好的是麻酱味儿的。

还有中街的糯米糍,外皮柔嫩,雪糕夹心冰甜可口。每次买上一大盒,刷剧的时候两口一个,着实惬意。

全国有名的马迭尔冰棍就更不用说了,一个挨一个地码在盒子里,连包装纸都省去了,却依然挡不住人们对那口馥郁奶香的追逐。

百家得近些年也表现极佳,甚至在2019年的中国雪糕地图中,被评为江苏人最爱吃的雪糕。

不少江苏人对这个牌子一头雾水,但一看到这款冰淇淋威化后立马表示:“哦~原来是它!爱了爱了”。

还有不得不提的老鼎丰,不愧是首批“中华老字号”,做起产品来就是如此的简单直接不做作。

想吃雪糕?没问题。

一根不够吃?那一整袋够不够?

如果说东北雪糕之前是凭借着味道横冲直撞,但意识到网红营销后,迸发出的灵感也着实让人上头。

去年夏天,营口奥雪公司旗下的“双黄蛋雪糕”可以说席卷了雪糕的网红界,大胆抛却“雪糕就是甜味”的传统想法,咸口雪糕成功杀出重围。

营销上,奥雪摒弃了明星代言的模式,转而向各大种草平台发起进攻。

不仅在短视频平台展示雪糕的生产全过程,而且积极与罗森便利店联动,发布试吃测评,收割了一大波流量,并且成功实现流量变现——线下超市双黄蛋数次断货,天猫上其月销量也曾高达2.6万多笔。

同时,奥雪双蛋黄雪糕在市场中也出现了一大批效仿者,奥雪的负责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雪糕行业真的太难了,是快消江湖里厮杀最残酷的,每年都必须不断推陈出新。”

但这波热度的跌落也有些猝不及防。

2019年6月21日,浙江温州市市场监管局发布2019年夏令食品专项抽检通告。该通告显示,“奥雪”牌双黄蛋雪糕,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两个项目不合格,或导致呕吐或腹泻。几天后,奥雪发出声明,回应称制造没有问题,是终端运输过程中无冷链保护所致。

但遭受打击后的奥雪并没有气馁,凭借着后来的“奥雪椰子灰”和“奥雪红丝绒”强势回归网红界。

最近新推出的“东北铁锅炖”雪糕更是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于雪糕传统形象的认知,可谓是“最强网红雪糕制造机”。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品牌,就是沈阳的中街冰点。

这个创建于1946年老牌企业的高光时刻,是从孵化出“中街1946”之后。

成立于2016年的上海品牌中街1946,由中街冰点提供生产和品牌授权。脱去过去价格亲民、包装简陋的东北外衣,摇身一变为高端都市丽人。

以Tiffany蓝为主的中街1946实体店面得到了众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它曾创造了1分钟卖出40000支,4分钟卖出100000支的销售奇迹。

2016年首次参与双11就拿下冰淇淋类目冠军;

2019年再次夺得天猫双11冰激凌类目销量TOP1;

2017-2019年连续3年蝉联天猫全年冰激凌类目销量TOP1。

去年更是凭借“螃蟹肥了”雪糕,吸引了新一轮的追捧。

几十年间,东北人在雪糕这一小方天地里,发挥了极大的创造性。

变得光鲜亮丽后的东北雪糕,看起来好像也有了一丝丝的陌生。

但有关他们回忆,早已深深揉进了那些流着汗水,却因一支雪糕而收获快乐的夏日里。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图文编辑 | 黑龙江头条

图文来源 | 黑龙江头条

标签组:[雪糕] [冰棍] [东北历史] [东北人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6438.html

相关阅读

唐代李端《听筝》诗歌赏析

听筝/鸣筝唐代: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译文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赏析这首小诗轻捷...

2025-04-25

唐代白居易《问刘十九》诗歌赏析

问刘十九唐代: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韵译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天快黑了大雪将至,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意译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

2025-04-25

唐代宋之问《渡汉江》诗歌赏析

渡汉江唐代: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译文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从家那边过来的人。赏析《渡汉江》诗意在写思乡情切,真实...

2025-04-25

唐代王维《鹿柴》诗歌赏析

鹿柴唐代: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赏析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

2025-04-25

《吕氏春秋·不苟论》不苟赏析

【原文】贤者之事也①,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必中②理然后动,必当义然后举。此忠臣之行也,贤主之所说,而不肖主之所不说。非恶其声也。人主虽不肖,其说忠臣之声与贤主同,行其实则与贤主有异。异,故其功名祸...

2025-04-25

《吕氏春秋·不苟论》赞能赏析

【原文】贤者善人以人①,中人以事,不肖者以财。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②;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舜得皋陶而舜授之,汤得伊尹而有夏民,文王得吕望而服殷商。夫得圣人,岂有里数哉③?...

2025-04-25

唐代王建《新嫁娘词》古诗赏析

新嫁娘词唐代:王建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译文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作羹汤。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赏析“新媳妇难当”——在旧社会人们普遍有这种看法。但也有些...

2025-04-25

唐代王维《相思》诗歌赏析

相思唐代: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译文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赏析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

2025-04-25

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古诗赏析

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

2025-04-25

王维《杂诗三首·其二》赏析

杂诗三首·其二唐代: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赏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