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39岁林依晨自曝备孕7年失败,不孕原因扎心,网友:太狠了

发表于话题:林依晨 怀孕
发布时间:2021-09-29


  大家好,我是雅客。

  不得不说这个世界还是太不公平了。

  有的人轻轻松松有了孩子然而不懂得珍惜,有的人极度渴望,宝宝缘却始终不来。

  只能祝福后者好孕,得偿所愿吧。

  19年宣布停工以后,好久没听到台湾偶像剧天后林依晨的消息了。

  没想到这次重返热搜,竟然是以一种略带尴尬的方式:

  #林依晨为怀孕把该试的方法都试了#

  坦坦荡荡在媒体面前分享造人计划的女明星不多,林依晨是一个。

  从两年前宣布停工专心备孕,

  在媒体面前叹气,表露至今没有怀上的懊恼,

  再到如今被追问造人进度,是否有尝试过试管婴儿,尽管有些失落,林依晨依然礼貌回答:

  “该试的都试了,任何你想到的方式都试了。”

  不难看出,她对生孩子这件事十分看重,可惜至今没有等来想要的结果。

  关于不孕的原因,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由于早年拍戏落下太多病根,林依晨的身体情况并不乐观,最严重的一次,脑下垂体蝶鞍部出现了椭圆形囊肿。

  尽管并非恶性肿瘤,而且已经切除,但这种病对生育有一定影响。

  这场意外变故发生在2009年,正处于事业巅峰期的她被查出脑垂体瘤,也成为她人生里最大的一次转折。

  “我差点以为自己要死了。”

  医生告诉她,这是一种年轻事业女性高发疾病,通常是精神压力太大而导致。

  或许是角色滤镜太大,印象里林依晨永远是荧屏里那个懵懵懂懂、无忧无虑的傻白甜。

  以至于听到她曾经因为压力大而得脑瘤时,我一阵恍惚:

  那个看似永远被命运偏爱的林依晨,压力能从何而来?

  1

  “用生命在表演”的零差评女神

  专访过林依晨的记者说过这么一个小细节:

  采访那天她忙得连轴转,从坐飞机、赶路、化妆、录制,到下午3点也还没吃上一口饭。

  可是工作人员给她递来饼干的时候,她依然拒绝了,原因是:

  之后还会有采访,怕吃了会沾上碎屑。

  细节见性格,林依晨的完美主义在演艺事业上更是发挥到了极致。

  怎样的努力会让影帝胡歌都感慨“连男人都自愧不如”?

  她会像高中生一样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好剧本,详细备注着服装配饰,还有她对这处地方情绪的理解。

  剧本再厚,也从不会省这点功夫。

  拍戏从不用替身,有一回被倒吊着投入水里一个下午,最终导致眼睛毛细血管爆裂。

  她有过很多“铁人记录”,比如3天睡50分钟,比如为了拍戏6天6夜不洗澡...

  严于律己,事事尽心,作为演员,她是满分的。

  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林依晨可以成为台湾金钟奖史上第一位靠偶像剧拿下视后的女演员。

  而且一拿,就拿俩。

  第一次是2008年的《恶作剧之吻》,第二次是2011年的《我可能不会爱你》。

  颁奖典礼上,她说过这样一番动容的话:

  “演员的使命是带领观众看到更深层的人性,我也竭力做到这一点,我相信台下各位用生命演出,所以我绝不止可以做到今天这样。”

  这样的“用生命在表演”,在她成名后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2016年主演的电影《神秘家族》里,林依晨有一场激烈的强暴戏。

  这场戏份拍摄于半夜,湿冷天气里她被对手演员疯狂推倒、殴打,在草堆中反抗挣扎。

  片场里,前辈惠英红心疼一边淋雨一边在泥土里打转的她,于是上前问她要不要盖件衣服。

  可是林依晨说,

  “好冷,可是我不要盖,盖了感情就会不一样!”

  和她合作过的导演每次提起她都是一脸骄傲,

  “她的剧本永远都是比别人更丰富的。看着她,我就觉得很辛苦。”

  敬业程度之深,完全拉高了导演对一个演员的期望,也让她身边的人倍感压力。

  有一次和郑元畅约了出门对台词,郑元畅原本以为只是简单对两句,然后就可以享受轻松的下午茶时光。

  没想到她早已把剧本做好笔记,甚至私底下一个人提前练习好。

  和这样的人对戏,如果不做足准备,谁敢上场?

  总而言之,她就是大家眼中滴水不漏、自我要求极高的完美主义者:

  渴望100%完美,绝不允许0.1%出错。

  最好笑的是,就连做梦也不放过自己:

  我连做梦都是完美主义,我超累的!我连做梦都在尽义务,甚至在想哪个粉丝没签到名,我还要回头去找他……

  我知道那是梦,可就是以为是真的……我梦里还经常答考卷,从头到尾写不完,要早上6点起来,累死我……

  工作如此,甚至在婚姻生活里,你依然从她身上挑不出一丝毛病:

  从恋爱到结婚,5年以来她注重形象,甚至从未在老公面前放过一个屁:

  公公也曾在社交平台表示,“天下没有这么棒的儿媳了”。

  因为丈夫长期在国外,照顾公婆就成了留在台湾的她的责任。

  婚后无论工作得多晚,她都会坚持每天6点半起床向公公婆婆问安。

  然后主动做早餐,送公公出门上班。

  林依晨,太完美了,甚至好得有些不真实。

  可是这样的林依晨,真的快乐吗?

  2

  偶像剧女神的真实人生

  拼命往上爬,甚至有些“自虐”倾向的林依晨,让我想起了时下流行的一个词:

  “奋斗逼”。

  在很多人眼里,这样的行为或许有些难以理解,姿态有些笨拙甚至可笑——

  直到现在,依然有网友会对她进行玩梗。

  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可以,谁不愿意活得更轻盈一些呢?

  林依晨没有像偶像剧一样的童话人生。

  5岁那年,父母便离婚了。

  母亲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的生活并不容易,可直到高二那年母亲累到中风入院,她才意识到家里真正的经济状况。

  为了维持家中开销,母亲这些年都是用以卡养卡的方式强撑,此时家里也已经欠下500万台币的债务。

  债台高筑,母亲病倒,没伞的孩子,只能在雨里奋力奔跑。

  考入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后,她从母亲手里接过养家的重担,也从此开启“魔鬼模式”:

  半工半读。

  每天在学校和片场之间,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

  有时候拍戏拍到凌晨,在学校门口板凳上睡一晚,天亮了再进教室上课也是常有的事。

  老师很心疼她,说她明明可以用各种理由请假甚至是翘课,但她从来没有选择放弃学业。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的学生时代几乎都用于还清家里全部债务,也因此比同龄人更加早熟、压抑。

  大多数年轻女孩子见面都是开开心心地聊着又买了什么漂亮的新衣服,相约一起喝杯奶茶。

  但她和经历相似的朋友杨丞琳平时打招呼,问的永远都是:

  “你家还欠多少钱?”

  家人是她唯一的牵挂,因为害怕会在哪一天突然出事,懂事的她在23岁那年就立下了遗嘱:

  “我的工作需要常搭飞机、拍戏吊钢丝、跳海,我怕自己突然怎么样,会留下妈妈一个人,我不想留下遗憾。”

  压抑的个性让她在人前永远是一本正经的样子,看不出喜怒哀乐,甚至有些无趣。

  朋友陈柏霖说她是个“晨型人”——

  她把握时间的方式是早起,因为感觉只有早起的那几个小时时间是完全属于自己的。

  于是每天晚上9点半入睡,早上5点起床,然后学英文、跑跑步。

  这种过于老派的自律,还体现在她对于饮食和生活的精准上。

  比如看见中午太阳很大,她会说这时候身体里面阳气比较足,应该吃沙拉。

  等到晚上寒气重的时候,就必须要吃暖的食物。

  很多年后,有位主持人问她,

  “你会不会把自己压抑隐忍的性格归咎于妈妈,对妈妈说,‘就是因为你童年对我管教太严,给我压力太大,才让我现在什么都自己扛’”?

  或许是真的有过埋怨吧,但她还是努力抑制住自己的情绪,边笑边红着眼说,

  “我怎么忍心这样跟她讲。”

  从小到大,林依晨最缺的就是安全感。

  因为拥有的全部都是靠自己一步一步拼回来的,她不知道上天什么时候会把这些东西再次夺走,于是只能选择拼命守住。

  而那时候,她认为最好的守护方式,只能是去追逐别人眼里的完美。

  努力不犯错,就能避开全部错误。

  把每一个地方都做好,才能得到外界的肯定。

  于是一刻也不敢懈怠,认为放松就是浪费时间,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3

  松弛的人生

  同样值得过

  一根弦绷得太紧,会断,人亦然。

  于是就有了开头提到的那场切除脑垂体瘤手术。

  如果说这场大病给她带来什么好处的话,或许就是让她少了一些和每件事情较劲的力气。

  她的生活开始变得更加随性。

  拿完视后的第二年,她没有选择继续拍戏,而是给了自己一个小小的喘气机会,来到国外留学。

  周围人不理解,她反倒没有太多的焦虑和顾虑,只是单纯觉得这是自己真正希望完成的事,于是想做就去做了。

  她也开始改变自己的工作频率,公开宣布暂别电视圈:

  “一部电视剧常常花半年时间,可是我的人生没有多少个半年,我不能把别人的人生演好,然后把自己的搞砸了。”

  后来在好友胡歌的出国留学送行会上,她送上了这样一段祝福:

  “一个表演工作者,还有其实是一般人,都会有被人家仰望,或者是轻视的时候。

  可是我觉得只有他自己应该要知道如何平视自己,知道自己该是个什么样的人,可以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觉得这趟旅程他会因为这样得到很多。

  然后……开心玩吧!”

  面对相似的处境,她已经能作为“过来人”的心态去劝解朋友,也为朋友能够重新调整、重新出发而充满期待。

  正如林依晨自己所感悟的那样,

  “生命就像小孩子玩翻绳一样,一定要时松时紧,才能花样百出。”

  放松下来,接受人生并非事事可掌控的现实,她也遇到了生活的更多惊喜。

  她开始和自己的不完美和解,在她身上找不到任何的年龄焦虑和容貌焦虑。

  习惯了素颜出镜,才发现咪咪一笑也足够动人:

  正如11年前的签唱会上,一位中年阿姨对林依晨说的那样,

  “依晨啊!不要做‘天使’,要做一个‘真女人’!”

  其实一切都没有改变,变的只有她的心态。

  当那些本该放在更多美好上的力气终于被放回原位,她才发现,不追逐完美的人生,原来可以这么爽。

  4

  人生要有不较劲的智慧

  什么是最好的人生状态?

  我很认同学者Brad Stulberg的说法,“紧绷+放松=成长”。

  如果此刻的你也在紧绷的生活里感觉喘不过气,不妨听听以下3点建议:

  1、接受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完美”

  有句话说得好,

  “人的成长犹如米开朗基罗制作雕塑,过程就是慢慢凿去身上那些不需要的东西。”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我们努力是为了变得更好,而不是成为完美。

  同样,我们也应该感知什么是“足够好”的状态,并且为之感到满足。

  2、做好能量管理

  为什么我们总会感到疲惫或者紧绷?

  因为人的能量是有限的,我们往往会在难以察觉的情况下耗尽甚至是透支能量。

  有人会选择记账的方式更好地规划金钱,能量管理也可以是同理。

  你可以制作个表格,对日常行为做一个小小的归纳分类,了解哪些行为更让你放松?哪些行为更让你疲惫?

  明白每种行为消耗能量的情况,也就能够更好地选择、搭配。

  比如听音乐、品美食能让你感觉快乐,同时能量消耗又低,你就可以见缝插针地把它安排进你一天忙碌的工作中。

  对于能量高消耗的行为,比如加班和运动,你也可以避开将它们同时放在一天。

  最后,人生就像一场长跑,没有人会在一起步就大口呼气,也没有人能憋着一口气冲到终点。

  更能把人生主宰权紧握在自己手中的,往往是那些懂得如何调节生活节奏、让能量流动得更合理的人。


标签组:[林依晨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68608.html

相关阅读

辽代绘画艺术介绍

辽朝绘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契丹人善画草原风光和骑射人物,辽朝涌现出不少卓有成就的画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绘画作品。耶律倍和著名画家胡瑰、胡虔父子所画多入北宋内府,被誉为“神品”。契丹人善画草原风光...

2025-04-26

《吕氏春秋·贵直论》原乱赏析

【原文】乱必有弟①。大乱五,小乱三②,乱三。故《诗》曰“毋过乱门”,所以远之也。虑福未及③,虑祸过之,所以完④之也。武王以武得之,以文持之,倒戈弛弓,示天下不用兵,所以守之也。晋献公立骊姬⑤以为夫人,...

2025-04-26

《龙图公案》作品简介

龙图公案是明代短篇公案小说集。又称《龙图神断公案》,书以《新镌全像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为最早,不题撰者。后有《新刻京本通俗演义增像包龙图判百家公案全传》。安遇时编,序"江左陶烺元乃斌父题于虎丘之悟石...

2025-04-26

《三侠五义》作品简介

《三侠五义》,作者清代贵族弟子石玉昆,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的经典之作,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同时,作为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三侠五义》的版本众多、流传极广,书中脍炙人口的故事对中...

2025-04-26

辽代时期多元化的音乐文化

契丹人在长期的牧猎生产劳动中创造了本民族的语言和歌舞音乐,其早期音乐简单而质朴,具有原始狩猎和原始宗教色彩,被称为国乐。辽国建立后,辽国皇帝确定其为国乐,也就是辽国在大型聚会、祭祀、宫廷礼仪等场合演奏...

2025-04-26

包拯的脸谱由来

在中国戏曲史上,没有一位官吏能够像包拯那样,可以如此频繁地出当今历代的戏剧舞台上,至今久演不衰,并且成为一类非常独特的戏剧通称“包公戏”。包公戏的流行,从南到北,几乎涉及到所有的戏曲种类。戏剧中的包公...

2025-04-26

辽代雕刻的特点和成就

辽朝的雕刻艺术有其自身特色。作品以宣扬佛教信仰为多,有石雕和砖雕,保存至今的有几座石窟寺、几座石雕造像和大量墓葬石刻。雕塑作品刀法遒劲,栩栩如生。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佛塔和佛寺。山西省灵丘觉山寺西塔院中...

2025-04-26

庄子《渔父》译文赏析

孔子游观来到名叫缁帷的树林,坐在长有许多杏树的土坛上休息。弟子们在一旁读书,孔子在弹琴吟唱。曲子还未奏完一半,有个捕鱼的老人下船而来,胡须和眉毛全都白了,披着头发扬起衣袖,沿着河岸而上,来到一处高而平...

2025-04-26

《庄子·杂篇·列御寇》简介

“列御寇”本是一人名,这里用作篇名。全篇由许多小故事夹着议论组合而成。内容很杂,其间也无内在联系,不过从主要段落看,主要是阐述忘我的思想,人生在世不应炫耀于外,不应求仕求禄,不应追求智巧,不应贪功图报...

2025-04-26

《庄子·杂篇·列御寇》原文

列御寇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惊焉。”曰:“恶乎惊?”曰:“吾尝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伯昏瞀人曰:“若是则汝何为惊已?”曰:“夫内诚不解,形谍成光,以外镇人心,使...

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