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全网愤怒!国内吸毒明星喊冤求复出,支持者还辱骂缉毒警察?

发表于话题:宋冬野 复出 喊冤
发布时间:2021-10-13


几年前,宋冬野曾是民谣圈的领头人物。

他的代表作《董小姐》、《斑马斑马》出现全国各地的小酒馆、咖啡馆之中,他也凭此一炮而红,一年巡演 120 场,年收入近 3000 万。

直到 2016 年 10 月 13 日,北京警方抓获宋冬野购买毒品,现场尿检呈阳性反应。

因为吸食大麻,宋冬野被警方行政拘留 10 日。

之后几年时间,不关注民谣圈的,也许就没有再见过他了。

直到今天。

10 月 11 日,也就是昨天晚上 11 点 20 分,他突然发布了一条长微博:

" 我需要说一些话。"

为什么突然有此感慨?

因为前段时间,宋冬野有一场演出被取消了。

他觉得十分委屈,于是深夜破防,如同自爆卡车一样发了长条文章抱怨。

给大家概括一下大意:

第 1-4 段(描述事件):我吸毒之后演出都被叫停了,被拘留给我的人生蒙上了阴影,我已经不敢吸毒了。

第 5-9 段(狡辩):我只吸毒我没贩毒啊,吸毒是违法、贩毒才是犯罪,我是受害者!我吸毒是因为做艺人的创作太难了,我想创作想抑郁了,才被贩毒者趁虚而入,毒品上是 " 供 " 创造 " 需 ",杀人的是贩毒者不是我啊!我吸毒就想好好创作而已啊!错的不是我!

第 10-15 段(给自己叫冤):我已经被封杀三年了!也被拘留过了!我没有继续堕落了!为啥不放我一条生路啊!你们这些人都针对我!不是说全社会都应该给曾经违法的人机会吗?

在这条发出去之后,他还在不停回复网友,怼天怼地。

最让人震惊的,是在中国警方在线的微博下方,有网友 @了他。

" 为吸毒花出去的钱,都变成毒资买了子弹,打在了缉毒警的身上。好好看看,你还觉得委屈么?"

宋冬野掷地有声:" 觉得。"

在长文诡辩中,他认为,他吸毒是因为当艺人太痛苦,是为了创作。

而他被拘留就是受过了惩罚,再加上过了所谓的 " 三年禁演期 ",就应该不再对他有任何限制。

现在对他的演出进行取消,是不给人活路,不让他重新回归社会养家糊口。

然而,这个逻辑实在说不通顺。

首先,所谓的 " 吸毒是因为当艺人太痛苦,为了创作不得不这么做,我是受害者 ",就是诡辩。

艺人也许的确辛苦,有着普通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但每行每业都有各自难念的经。

假如真如他所言,当艺人这么痛苦,痛苦到不得不用吸毒来缓解,那么,网友叫他去拧螺丝,怎么就让他破防了呢?去厂子打工不正好是救你脱离苦海吗?

况且," 创作一个令人满意的作品 ",本就是痛苦的,这是所有创作者都面临的难题。

任何一个打动人心的作品,都是创作者在苦痛中,用灵魂琢磨出来的珍珠。

如果你不得不用毒品麻痹自己才能拥有创作的灵感,不正是说明你并没有那个天赋和才华,来支撑你所拥有的的荣耀吗?

用这个理由来为自己开解,贬低了所有创作者的人格。

所谓的 " 供创造需 ",只能是十分落后贫困的地区,在对毒品一无所知的时候就已经染毒的人,才能这样说。他明知毒品的危害,却为了走捷径而选择吸毒,所以他并不是受害者,而是毒贩的帮凶。

现在他叫着整个世界不允许他重新做人,他已经千百倍付出了应当付出的代价。

可……在吸毒过后仅仅半年,他就发表了数首新歌;他的所有作品目前在音乐平台上都能够正常收听,甚至早在疫情前,他就已经在数个城市展开巡回个演。

出新歌,接商演,跑音乐节——作为一个碰到最高红线的公共人物,他已经转移阵地复出,却还嫌不够,叫嚣着想要更多的自由。

社会允许违法者重新做人,但不应允许其重新做公众人物。

因为成为公共人物,意味着他在赚着千百倍于普通人的钱的同时,变为一个引领者的角色。

他可以去当一个普通人。

可以去办公室当文员,可以去当蓝领工人,可以去当快递小哥,甚至可以去幕后工作,可以去给别的艺人写歌。

社会给每个真心悔过的人生存的机会,但他把 " 当一个普通人 ",认定为 " 不给他活路 "。

他就是想要继续出现在舞台的聚光灯下,赚着快钱,用自己的一举一动影响千千万万的人。

可如果他这么做了,就会有更多的人认为——吸毒,只是一件普通的事情。

喜欢他的人会在遭遇批评的时候不自觉地维护他,即使知道吸毒是错误的,也会找出各种理由证明他是一时糊涂,是可以戒掉的,是受害者,是为了创作,并没有造成太大危害。

一遍遍的重复后,他的支持者就会真的这么认为。

在认定他不应该复出的评论下方叫嚣:

" 你们这么咄咄逼人,为什么不原谅他,他已经反省了 "。

向下滑动查看

乃至于出现更加极端的言论:

为了洗白宋冬野,他的支持者不惜直接将矛头指向缉毒警,这种恶臭言论实在让人不齿。

缉毒警,是公安队伍中最危险、牺牲最多的警种。

我们并不知晓太多缉毒英雄姓名。

因为所有公开姓名的缉毒警,都是已经牺牲的人:比如张从顺父子。

1994 年,云南临沧民警张从顺抓捕毒贩时,被手榴弹炸伤牺牲;

在他牺牲后,他的儿子哭得泣不成声。

那时他还不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但已经知道了,他的父亲再也不会回家了。

可后来,他也追随着父亲的脚步,进入了禁毒支队。

在拍摄下这段录像的时候,他仍然不能露出自己的面容,所以记者采用了逆光的手段保护英雄。

但拍摄后几个月,当这段纪录片播出时——他的声音不需要再做处理。

他的身份已经可以公开,不再需要隐姓埋名。

他的名字同样加上了黑框。

2020 年,年仅 36 岁的张子权,在侦破一起跨国境跨省区的重大涉疫专案时,也牺牲在了他的岗位上。我们之所以看不见黑暗,不是因为没有黑暗,而是有人竭尽全力将黑暗阻挡在了看不到的地方。

2017 年以来全国有 30 余名禁毒民警牺牲、60 余名禁毒民警负伤。

(左右滑动查看)

毒贩知道一旦被抓住,他们一定会被判死刑,所以他们在反抗时,用尽各种丧心病狂的手段,对缉毒警更是下了死手。

任何一个身份暴露的缉毒警察,都会面临恐怖的反扑。

他们不能将亲人好友的名字存进通讯录,甚至拥有和孩子的合影都是奢求。

中国缉毒警察的平均寿命是 41 岁,比全国人民人均寿命少 36 年。

但他们的功绩,从来都藏在厚厚的马赛克之下,他们经历过的苦难,就连家人都不曾知晓。

曾经有一名缉毒警接受采访时说:

" 有时候我也会迷茫难过,看到一些追星的同龄人鼓励吸毒艺人复出、看到一些警察维护治安却被一大群人嘘‘滚出去’,我真的很难受。"

" 但转念一想,他们能有闲情逸致追星,也许正是因为他们远离了那些社会阴暗面。我们每查到一颗毒品,也许就挽救了一个家庭。这样一想,我又更为自己是一名缉毒警察感到自豪了。"

我们不原谅吸毒者,不同意劣迹艺人付出,不是不给他们生路。

而是为了给更多的缉毒警察,一条回家的路。

标签组:[娱乐八卦] [中国电影] [宋冬野] [犯罪电影] [缉毒警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69121.html

相关阅读

唐代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赏析

近试上张水部唐代: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译文新婚卧室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去堂前拜见公婆。装扮好后轻声询问夫君: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赏析这是一首...

2025-04-23

唐代朱庆馀《宫中词》文学赏析

宫中词唐代:朱庆馀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韵译百花盛开,宫院却寂寂地紧闭大门;俏丽宫女,相依相并伫立廊下赏春。满怀幽情,都想谈谈宫中忧愁的事,鹦鹉面前,谁也不敢...

2025-04-23

唐代岑参《逢入京使》诗歌赏析

逢入京使唐代: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译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赏析...

2025-04-23

《吕氏春秋·似顺论》别类赏析

【原文】知不知,上矣①。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僇民无已②。夫草有莘有藟,独食之则杀人,合而食之则益寿。万堇不杀③。漆淖水淖,合两淖则为蹇④,湿之则为干。金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

2025-04-23

八贤王的历史原型

宋朝的历史上没有八贤王这个人,八贤王在各类文学作品中的事迹,在史书中也很难找到对应的记录。八贤王这个角色,应该是文艺创作者根据民间的轶事传闻杜撰出来的一个人物角色,用来满足人们对于忠诚、正义和惩奸除恶...

2025-04-23

《吕氏春秋·似顺论》分职赏析

【原文】先王用非其有,如己有之,通乎君道者也。夫君也者,处虚素服而无智,故能使众智也;智反无能,故能使众能也;能执无为,故能使众为也。无智、无能、无为,此君之所执也。人主之所惑者则不然,以其智强智,以...

2025-04-23

白居易《后宫词》诗歌鉴赏

后宫词唐代:白居易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译文泪水湿透了罗巾无法入睡好梦难成,深夜时分听到前殿传来按着节拍唱歌的声音。红颜尚未老去已经失去了君王的恩宠,斜靠着熏...

2025-04-23

《吕氏春秋·似顺论》有度赏析

【原文】贤主有度而听,故不过。有度而以听,则不可欺矣,不可惶矣,不可恐矣,不可喜矣。凡人之知,不昏乎其所已知,而昏乎其所未知,则人之易欺矣,可惶矣,可恐矣,可喜矣,知之不审也。客有问季子曰:“尧奚以知...

2025-04-23

《吕氏春秋·似顺论》处方赏析

【原文】凡为治必先定分①:君臣、父子、夫妇。君臣、父子、夫妇六者当位②,则下不逾节而上不苟为矣,少不悍辟而长不简慢矣③。金木异任,水火殊事④,阴阳不同,其为民利一也。故异所以安同也,同所以危异也。同异...

2025-04-23

《吕氏春秋·似顺论》慎小赏析

【原文】上尊下卑。卑则不得以小观上。尊则恣,恣则轻小物,轻小物则上无道知下,下无道知上。上下不相知,则上非下,下怨上矣。人臣之情,不能为所怨;人主之情,不能爱所非。此上下大相失道也。故贤主谨小物以论好...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