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历史趣闻:庞涓简介庞涓是怎么死的

发表于话题:奇闻趣事大全
发布时间:2021-05-03

历史趣闻:庞涓简介庞涓是怎么死的

庞涓自杀的。

庞涓(?—前341年),战国初期魏国名将。相传与孙膑同拜于隐士鬼谷子门下,因嫉妒孙膑的才能,恐其贤于己,因而设计把他的膝盖骨刮去。

魏惠王二十八年(前342年),魏国进攻韩国,次年齐救韩,采用孙膑策略,直趋魏都大梁,旋即退兵,诱使庞涓兼程追击,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中伏大败,涓智穷,大叹“遂叫竖子成名”,自刎而死(一说被乱箭射死),史称马陵之战。

扩展资料:

庞涓生平大事:

1、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战例,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

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损失,发兵攻打韩国。齐威王待魏韩火拼后以田盼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攻打魏国。

魏国派太子申来抵挡,在马陵全军覆没,随之田盼又以“减灶”之策诱魏国庞涓中计,追至马陵山中伏身亡,齐军乘胜追击,俘太子申,全歼魏军。

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马陵之战也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战例。

2、陷害同门

庞涓与孙膑为同窗,二人一起拜师学习兵法。庞涓后来出仕魏国,担任了魏惠王的将军,但是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加以监视。

孙膑到魏国后,庞涓嫉妒他的才能,于是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砍去了孙膑的双足,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

当齐国使者出使至魏国首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时,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齐国使者,用言辞打动了他。

齐国使者觉得孙膑不同凡响,于是偷偷地用车将他载回齐国。逃奔到齐国的孙膑得到了田忌的赏识,于是他寄居于田忌门下担任门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庞涓

祊河的历史趣闻

祊,读音beng(平声)。

此字一般人们不知其发音,还有一则小故事。

史书记载:“乾隆二十二年,圣驾南巡,正月二十七日自泉林驻跸荆埠营。” 乾隆皇帝这是第二次巡游江南,路过崮子万松山行宫,住宿歇息。

这天早晨,乾隆皇帝和皇太后、皇后及随从人员,骑马坐轿,出了荆埠行宫,浩浩荡荡由西往东,迤逦而行,过了颛臾古城,来到蒙山皇道,回首了望,蒙山顶上积雪皑皑,松柏叠翠,在阳光的照耀下,相映成辉,不禁想起,皇祖康熙皇帝曾三次南巡路经此地。留有《蒙阴晓雪》名诗,便即兴依祖韵,咏蒙山诗三首,其一曰:

辛未巡江南,路经东蒙东。

兹因驻泉林,取道鲁附庸。

乃在蒙羽阳,颛臾考古封。

回首望云岩,崔巍扶郁葱。

意思是说,他在辛未年第一次南巡时走的蒙山东路,而这次从西边泉林来的。

乾隆一行人马沿着皇路上坡下崖,越沟过河,一路走走歇歇,日近中午,来到祊河之上,这里建有一座皇桥,过了皇桥,来到一处兵营防地。虽是寒冬季节,随从人员个个累的张口气喘,满头大汗,皇帝传旨歇息,有的喝茶,有的整衣冠,有的磕除鞋中的泥土。太后、皇后也在轿中坐闷了,被宫女扶出观看四面景色。

此时,太后看到河面上热气直冒,鹅鸭戏嬉,河中鲤鱼翻腾跳跃,问道:“皇儿,天气如此寒冷,这河为什么不结冰还冒热气呢?”

乾隆略一沉思,说:“母后,此河因有温泉水汇入故不结冰。”

太后点了点头,又问:“皇儿,这河叫什么名字?”

乾隆皇帝知识渊博,临出游之前,在宫中早已把沿途各地的名胜古迹通览一遍,特别对费县的历史更加留意,什么古费城出土过羊,孔子堕三都等等,因此他知道这条河发源于平邑大匡崮(也称太皇崮),还有个古怪而难听的名字叫祊(崩)河。此刻,乾隆不敢说这河叫祊河,可又不能说不知道,怕扫了太后的雅兴。

乾隆皇帝忽然看到不离左右的宠臣和珅,急中生智,便说:“和爱卿,你知道这条河叫什么名字吗?”和珅一听,立刻两腿发软,头上冒汗,便跪倒在地,连声说: “恕小臣无知,这条河太小了,臣不大在意,故不知它叫什么名字。还是问问沂州知府李希贤吧!他在此当了5年知府了。”和珅是个机灵鬼,他跟随皇帝出来游玩,就住在祊河皇桥东边的公馆里,怎么会不知这条河的名字呢?只是怕犯忌,不敢说罢了。乾隆皇帝一脸的不高兴,只得传唤沂州知府李希贤,问道:“李爱卿,你知道这条河叫什么河吗?”

李希贤一听,吓出了一身冷汗。他对这条河太熟悉了,他刚当知府不久,就闹水灾,他还带领百姓治理过这条河呢,说真话吧,怕招杀头之祸,因古时候皇帝死了称 “驾崩”。

他听说乾隆十六年第一次南巡时,皇帝听说德州有个“桑园镇”的“桑”与 “丧”同音,下谕改为“柘园镇”,要说费县这条河叫“祊河”那不是说皇帝一家到了绝地吗?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说个白字吧,又怕皇帝说你无知,不胜任当知府的官。

李知府犹豫片刻,便跪倒在地,连连叩头,说:“皇上,臣该死!恕小臣粗心,这条河在费县境内,绕临沂城北流入沂河,我平日很少出城,故不知这河叫什么名字,还是问问费县杨知县吧。”乾隆皇帝虽然心中不悦但也欣赏他的乖巧,只得顺水推舟,连声传唤费县知县。

时任费县知县,名叫杨烛,是河北省固安人,进士出身,是个饱学之士,天文地理无所不晓。听皇帝唤他,一溜小跑,来到跟前,双膝跪倒,口称万岁。

乾隆皇帝问:“杨爱卿,起身吧,你知这条河叫什么河吗?”

杨知县一听,吓得脸都变了颜色,心想:李知府这个老滑头,把这个难题推给了我,我推给谁呢?又想,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蒙混一时再做打算。说:“知道。”

“叫什么名字?”

“左边一个示字,右加一个方字。”

“读什么呢?”

“当地人读‘方’,四四方方的‘方’,叫方河。”

乾隆皇帝听了,楞了一楞,又继续问:“这条河为什么叫方河?”

杨知县抬起头来,看到皇帝脸上露出喜色,便放开胆,大声说:“禀皇上,这条河发源于平邑大筐固,从西往东流经梁邱、许家崖,再经费城东南转而东北与浚河汇流,顺流而下,绕沂州府北侧注入沂河,因流经费县古‘防城’而得名。”

此时,乾隆皇帝听了点了点头,费县历史上确实有防城和祊城两个地名,只是位置不同,乾隆皇帝非常赞赏杨烛的聪明机智,沉着老练,也不点破,随将错就错地对太后说:“禀母后,此河叫方河,四四方方的‘方’。”并将该河的发源、流经地方和名称的来历说了一遍,太后听了很高兴,传旨继续前进。这样,一场虚惊才被掩饰过去。

大队人马来到万松山行宫歇息,乾隆皇帝看到万松山行宫如一颗明珠,镶钦在碧波荡漾的河中央,宫中苍松翠柏,画廊回幽,观山楼高耸入云,又想到刚才君臣的趣对,不禁诗兴大发,命随从取来文房四宝,以“方”韵写《渡祊河》诗一首:

郑宛归鲁泰山祊,因以名河出大匡。

清浚合流波益浩,万松如在水中央。

从此,费县祊河因乾隆皇帝这首诗而出名,至今它的名字在民间仍有“方河” 的读法流传。

历史趣闻严子陵是怎样的一个人

严光(前39年—41年),又名遵,字子陵。汉族,会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 。东汉著名隐士。

严光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其后他积极帮助刘秀起兵。事成后归隐著述,设馆授徒。 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 后卒于家,享年八十岁,葬于富春山。

严子陵这种不慕富贵,不图名利的思想品格,一直受到后世的称誉。范仲淹撰《严先生祠堂记》,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赞语,使严光以高风亮节闻名天下。

历史名人都些什么轶事,趣事

1、郑板桥智助穷秀才

有一次,郑板桥路过一画店,见一幅墨竹图题着自己的落款。他甚纳闷,进去一打听,店主竟拿出了七八张。这时,他也没说什么,只是掏出了自己的印章。店主一见,吓得立刻跪地求饶。原来,这是一个贫穷的老秀才,因灾荒落难此地,为糊口只得冒板桥大名售画。

郑板桥见其人画得不错,生活也确实窘迫,便决计帮助他。三天后,他邀来当地名流,告诉大家找到了自己童年学画的“蒙师”,将店主作了介绍,并请他当面画了一幅墨竹,众皆交口称赞。此后,郑板桥这位“蒙师”的画店,自是顾客盈门,老秀才的生活也因此大为好转。

2、酒桶中的哲学家

古希腊哲学家戴俄泽尼曾是个奴隶,当拍卖他时,他对买主说:“如你不是想买一个奴隶,而是想买一个主人,就买我吧!”他平日住在一个破酒桶中,自称是“宇宙的公民”。因认为找不到所看得起的人,白日里常点灯而行。

国王亚历山大去访问他,并表示可以满足他的任何要求。正在晒太阳的戴俄泽尼却说:“我的要求是请你走开,不要挡住我的阳光!”亚历山大是个开明的国王,他不仅没恼怒,反而说:“如果我不是国王,我就想做戴俄泽尼。”

3、苏轼”秦始皇并吞六国“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

“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

“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4、刘胥斗熊

汉朝广陵王刘胥,天生身强体壮勇力过人。这位王爷没什么不良嗜好,不哈酒不玩女人。但他却有个特殊的爱好,他喜欢和狗熊打架。为了这个爱好他特意在封地里建了一个巨大的熊苑,里面养着黑熊,棕熊,灰熊,马来熊等不同的熊以满足他那特殊的爱好。

由于这位爷天生神力,又找过专门的师傅研究过怎么对付熊,所以他在和熊打架上颇有建树,隔三差五就到熊苑里找一头熊一顿狂扁。(后来这位爷因为诅咒汉宣帝被发现而自杀,再也没机会和他可爱的熊熊做友好的交流了)

5、溥仪趣事

溥仪在自传《我的前半生》里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写的是他幼年登基时的情景:我父亲单膝侧身跪在宝座下面,双手扶我,叫我不要乱动,我却挣扎着哭喊:“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

父亲急得满头是汗,文武百官三跪九叩没完没了,我也哭的越来越大声。我父亲只好哄我:“别哭,别哭,快完了。”然后,大清就完了。

历史名人都些什么轶事,趣事、历史趣闻,就介绍到这里啦!感谢大家的阅读!

标签组:[历史] [三国] [趣闻] [战国时期] [军师] [乾隆] [苏轼] [隋朝] [魏国] [孙膑] [庞涓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01.html

相关阅读

曹无伤左司马职务解析:汉朝中央官制中的重要角色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汉朝以其完备的官制和繁荣的文化著称于世。其中,左司马这一职务在汉朝中央官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曹无伤,作为秦汉之际刘邦麾下的一位将领,就曾担任过左司马这一职务。 一、汉朝中...

2025-04-03

汉明帝刘庄并未被杀:一位英明君主的传奇一生

在中国历史上,汉明帝刘庄是一位备受赞誉的君主。然而,关于“汉明帝刘庄为什么被杀”的疑问,实际上是一个基于误解的问题。根据真实的历史资料,汉明帝刘庄并未被杀,他是一位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2025-04-03

三国第一毒士之争:李儒与贾诩的较量

在三国时期,谋士辈出,他们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深邃的算计,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李儒与贾诩两位谋士,因其毒辣的手段和深沉的心机,被后人并称为“三国第一毒士”。然而,关于这一称号究竟应归...

2025-04-03

孙恩与孙权:血缘关系的探寻

在中国历史上,孙恩与孙权都是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分别活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自在各自的时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近年来,关于孙恩是否是孙权后代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一、孙恩与孙权...

2025-04-03

澶渊惊雷:寇准力挽狂澜的孤勇与智慧

公元1004年的深秋,北风裹挟着辽军铁蹄的震颤,黄河岸边的澶州城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北宋朝廷内,主和派大臣们如惊弓之鸟,或主张南迁金陵,或建议西逃蜀地。在这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一位目光如炬的政治家挺...

2025-04-03

杜甫的代表作:千年传颂的文学瑰宝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杜甫无疑是最耀眼的星辰之一。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其深沉的情感、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广泛的社会关怀,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代表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历经千年仍被...

2025-04-03

寒门诗魂:鲍照诗歌的刚健风骨与形式突围

在南朝绮靡文风中,鲍照如同一把淬火而出的利剑,以寒门之躯劈开时代的脂粉气。他的诗歌既是对门阀制度的血性呐喊,更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一次惊险飞跃。这位被杜甫赞为"俊逸鲍参军"的诗人,用充满棱角的文字构建...

2025-04-03

盛彦师之死:李渊的权谋棋局与功臣末路

在唐朝开国功臣的星空中,盛彦师的名字曾如流星般划过,留下短暂而耀眼的光芒。他斩李密、平王世充、拒降徐圆朗,以骁勇善战著称,最终却落得被唐高祖李渊赐死的结局。这场看似悖理的历史悲剧,实则暗含李渊巩固皇权...

2025-04-03

唐朝统一战争:十年烽火铸就大一统伟业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王朝之一,其统一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在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背景下,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但此时的新王朝仅占据关中、河东一隅,天下仍处于四分五裂之中。为...

2025-04-03

刘唐:梁山泊中的赤发鬼杰

在《水浒传》这部描绘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鸿篇巨制中,刘唐以其独特的形象和鲜明的性格,成为了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中不可忽视的一员。他绰号“赤发鬼”,紫黑阔脸,鬓边一搭朱砂记,上生一片黑黄毛,形象威猛而独特。那...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