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一块钢板,两场官司,三个国家

发表于话题:
发布时间:2021-10-22

周鸿祎横插一脚之后,中国的造车大家庭更热闹了。

从老牌车企广汽、北汽、比亚迪,到新势力蔚小理;从互联网大佬百度、小米、360,到家电龙头海信、康佳和创维。截至今年5月,国内新能源整车企业高达650家以上。平均下来,每个省超过20家。

人机交互场景从PC到智能手机如今再到新能源车,中国从来不乏和正在涌现全球第一的品牌——联想、华为、小米,和正在路上的世界新能源车巨头。

仰赖天性勤劳的中国人和他们催生出的巨大市场,没有人怀疑我们单靠销量的数字就能写出无数漂亮报表和新闻。当然这要在芯片管够的情况下。

无论怎么解释,这个前提都像是一种羞辱。全世界都在买国产的电脑、手机和汽车,为什么中国的打工人看起来还是这么累?

1谍影重重

这周一,宝钢股份发了一条公告。日本制铁几天前将公司告上东京地方法院,要求赔偿200亿日元,理由是宝钢侵犯日本制铁电磁钢板相关专利。

新日铁厂房

电磁钢板全称“无取向性电磁钢板”,国内叫做硅钢。这是一种利润高于其他钢板的高功能钢材,被用于新能源汽车马达,是去碳化时代的关键技术之一。

一同被告上法庭的还有日本丰田,不过对于后者而言,敲打的意味更浓。丰田也是日本制铁最大的客户之一,不惜得罪客户也要正视听,恐怕意在对其他汽车厂商发出警告——丰田和特斯拉都在接受宝钢供货,其它车企一跟风,这生意可就没法做了。

宝钢是中国最大钢企,也是国内唯二完成新能源全车系认证的两家钢企之一。国外同样具备这种供应能力的,只有日本的JFE钢铁、日本制铁和韩国浦项钢铁等寥寥几家。

产业链公司的可替代性决定了它们天然的强竞争关系。去年7月,丰田开始从宝钢采购高等级电磁钢,此前这种产品主要由日本制铁等企业供应。宝钢横刀夺爱,日本制铁当然要翻脸。

不客气地说,这块钢板简直是日本制铁的掌中宝。若要追究起来,其实颇有些狗血,日本制铁围绕它所做的文章,甚至可以追溯到34年前。

顺着时间线往前捋。早在起诉宝钢之前的2012年,当时还叫做新日铁住金的日本制铁已经将韩国浦项制铁告上了法庭,缘由同样是与电磁钢板相关的窃取商业机密和专利侵权。

坐落于大邱的浦项制铁

商场如战场,商业间谍无论古今中外都不罕见。日本制铁之所以掌握了浦项制铁盗取专利的秘密,不能怪间谍做事不干净,主要是浦项制铁自己闹了个乌龙。

更早之前在2008年,浦项制铁以“向中国钢铁公司泄露机密”之名起诉了一名研究员。他在韩国高等法院被判有罪,但在庭审时坚称自己无罪。

该技术人员表示,浦项制铁对他的起诉理由不成立,因为所谓的商业机密是浦项制铁从新日铁窃取的,他只是将浦项制铁从新日铁窃取的秘密交给了中国企业。

先不讨论此人是否涉嫌同时为中韩两国充当商业间谍,这份证词却着实令新日铁大为震惊。毕竟无论哪国得到这份机密,受伤的总是自己。

早在1980年代,新日铁就开始推进有关电磁钢板研发信息被泄漏的调查,没想到最后的契机竟是一份间谍证词。

2015年9月,新日铁有关浦项制铁的诉讼宣告终结,后者以支付300亿日元的代价与新日铁达成和解。

近10年之后,日本制铁再将宝钢告上法庭。不过这次只要求赔偿200亿日元,还算比较够意思,毕竟两家公司之间渊源颇深。

2死而不僵

假如一种信息被重复传播,大脑就会更倾向于将它判断为真的,比如三人成虎。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illusory-truth effect”——即所谓“虚幻的真相”效应。

一提起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史,人们多半会缅怀一番上世纪80年代的“亚洲之光”,然后提起1985年那张著名的“广场协定”,把其衰退归结于美国发起的金融打击。

五国财政大臣共聚纽约饭店

关于日本,这应该是最广为人知的一则“虚幻的真相”。事实上一直到2000年之前,日本半导体仍然拥有全球前三大半导体公司中的两家,保持着如日中天的地位。

日本半导体溃败主要是没跟上时代,这多半还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一是对极致品控的追求过于苛刻,导致在芯片生产效率上被韩国、台湾等后起之秀甩在身后;

另外一点是拒绝参与国际分工。芯片技术的迭代日新月异,为了维持领先优势需要巨大投入,因此国际范围内的设计与制造分工如今已成常态。

但日本半导体企业总是幻想将从设计、制造到封测的全产业链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诚然这能够造就一时无两的辉煌,但终究会在投资上难以为继,属于是自己把自己卷死了。

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某种意义上日本半导体并没有死,而是“零落成泥碾作尘”,以一种悲壮的方式造就了鲸落而万物生的奇观。

去年“缺芯潮”初露峥嵘时,有一则旧闻又被广为传播。说的是一家日本味精厂在处理工业垃圾时发现一种隔热材料,研究员将之加工成绝缘薄膜,从而诞生了革命性的ABF材料。这家味精厂一举成为全球知名的半导体细分材料龙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味之素。

ABF代替了之前的绝缘涂层,被英特尔等各大芯片厂商纳入封装材料采购系统。去年在疫情和新能源车同时爆发下芯片需求猛增,味之素存货不足,竟使各大芯片产线一时无法开工,卡脖子这块拿捏得死死的。

中村茂雄(右二):ABF的发明者和味之素总裁

日本在各种“细枝末节”处卡全世界脖子的技术还有很多,比如长期垄断真空蒸镀机的核心技术,一度主宰了OLED屏产业链。

在硅片、光刻胶、电子特气和掩膜胶等半导体核心材料,日本有三项占据70%的份额,最新一代EUV光刻胶领域专利甚至超过80%。2019年日本禁止向韩国出口光刻胶,三星、SK海力士无不震动。

说白了,消费电子领域无论终端还是上游产业链,能掌握卡脖子的核心技术总是没错的。

再说回宝钢。40多年前宝钢工程兴建时,曾从新日铁引进成套装备、技术和现代管理。千余名宝钢人东渡日本接受培训,新日铁也派出大批技术专家参与、指导宝钢建设。

然而即便手足兄弟与挚爱亲朋,也敌不过一句加钱。曾经的“师徒”之所以反目,无非是一个利字——硅钢已是强弩之末,卡不动脖子了。

3大国重器

关于“虚幻的真相”效应,曾经还有一个脍炙人口的谣言,说是中国每年生产几百亿支圆珠笔,却造不出来一颗小小的圆珠笔芯。

谣言传了很多年,甚至直到现在都有人深信不疑。后来宝武太钢一怒之下烧了一炉笔尖钢,足够全世界人民用好几年——不是没技术,其实是这生意不划算,不想做。

提起大国重器,人们自然想到光刻机、航空发动机、深海潜水器等大家伙。这些技术当然是必需的,并且要集中力量攻克。

当年日本半导体产业起步时,同样集中了日立、富士通、东芝、三菱和日本电气等顶级电子企业之力,这才一举取得垄断性技术创新。

但真正能直接惠及人民的,往往是那些在庞大产业链中看似微不足道的细分领域埋伏着的“隐形冠军”,它们意味着大量的就业岗位和优越的薪资。

只要能卡脖子,无论脖子粗细,都意味着高附加值。高附加值产业能在更短的工作时间内创造更多的财富,这就用不着全民996来以时间抢空间。

反例就是,墨西哥平均每年工作时长2255小时,和中国相差无几。德国却只有1354小时,每周工作26个小时,日本每年也才工作1738小时。

其中的奥秘在于,日本电子产业虽全线溃败,但在材料领域的硅晶圆、光刻胶、键合引线、引线框架、模压树脂等;设备领域的涂布/显影设备、清洗设备、氧化炉、划片机、探针器等仍近乎垄断。

仔细一想就会发现,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念叨的“专精特新小巨人”。

这么一想,国家忙于设立北交所的目的就不言而喻了。中国不缺少在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领域专业、精细的中小企业。只是起步晚,需要帮上一把。

资本市场为它们提供了融资平台,是最重要的一步,但也只是第一步。历史告诉我们,钱给够并不一定能把事情变好。

对待创业公司需要多一点耐心。发达国家在这方面一般有更多成熟经验,比如被认为最适合创业国家之一的丹麦。

在初创企业提交PPT后,丹麦会派出Startvaekst部门为其讲解政策。公司组建团队后,会有Vaekstguiden帮忙做产品定位和竞争力分析。在公司运行有所成效后,还会有RBDC机构辅助协调各类经济和设备资源。

当然,政府在对每个环节进行辅助的同时,都伴随着大量的创业基金补助。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创业成功率,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另外一点就是科研能力方面的提高。日本在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上的执著堪称变态,这一点全球知名。大量的专利建立在扎实的科研能力之上,20年20座诺贝尔奖是实打实的。

日裔科学界真锅淑郎获得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先生对从小培养孩子学物理的呼吁,和他当年发展芯片半导体的建议一样珍贵。

4结语

我的家乡世代流传着一个故事。

说上世纪国内一所知名高校打算落户北方,选址定在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六线小城。前期工作完成差不多了,最后却在当地领导那里出了问题。决策者不肯划出一大块土地来盖大学,认为有碍工农业发展,建校方案被一纸否决。

后来的结局我们都听说过,一代一代的年轻人前赴后继地离开生育他们的家乡,在农田和工厂里徘徊的只余白发和皱纹。

传说的真实性待考,但不妨碍人们从中学到教训。一代人的眼界和格局无论好坏,总会应在下一代头上。这并不是抱怨的借口,否则中国人别的不用干,整日大骂慈禧就行了。

每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无论如何也要完成。从三座大山到技术封锁与金融核弹,我们从未脱离凶险,好在如今更有实力和底气。

建国至今,九枚共和国勋章代表的含义不同,背后的气节总是一脉相承的。虽说和平久了,社会审美风气总会渐渐转向阴柔,但这一点浩然气,总不能在你我身上泯灭。

艰难险阻唯一的意义在于,它要么将我们困在原地,要么迫使我们创造奇迹。

标签组:[宝钢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1733.html

相关阅读

清明时节会“雨纷纷”的原因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笔下的这首《清明》流传至今已成为经典。其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更是点名了清明时节的天气情况。那么,为什么清明时节会“雨纷纷“呢?...

2025-04-12

苗族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赶苗场:为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叙永、古蔺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举行两次。关于赶苗场的起源,相传是苗族人在一次起义失败后形成的。官府不让他们联聚会。人们便以到场坝吹芦笙娱乐为名,秘密联系,后...

2025-04-12

和尚化缘是为了什么

古代和尚经常要手持钵盂,游走四方,化缘求食。就连《西游记》里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不例外,他也要手托紫金钵盂,腾云驾雾地前去为唐僧化缘。和尚化缘可并不是因为寺院缺少食物,事实上古代寺院多有功德田产,还有一...

2025-04-12

麻将:中国人的社交方式

如果说外国人的社交方式是舞会和看电影,那么中国人的社交方式就是吃饭和打麻将。两个互不相识的人,一旦有了几轮麻将的“合作经验”,就会变成熟人了。可能年轻人现在还不觉得打麻将是什么大事情,但是有很多生意,...

2025-04-12

为什么要过三八妇女节

国际劳动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又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U.N.Day for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

2025-04-12

“面试”如何毁了孟浩然

识时务者为俊杰,视时、视事而动是做事的基本原则。孟浩然,40岁出头,人到中年,埋藏心底多年的理想与抱负愈发强烈,下定决心赴京赶考,求取功名。作为诗人,孟浩然早已声名在外,朝中重臣王维与他情同手足。而面...

2025-04-12

古人是怎么阅卷的

对于高考阅卷工作,考生和家长最关注的该是阅卷的认真程度和公平性。在古代,大家肯定也是这么个心情。位于南京夫子庙的“江南贡院”曾是中国科举最大的考试场所,自然也是最大的阅卷中心。那么,古代的人是怎么阅卷...

2025-04-12

苗族男女是怎样表达爱意的

苗族青年男女恋爱,最重情义,彼此有了较深的了解后,才可赠物为凭。并有定婚、过礼、结婚、回门等程序。请媒说亲,叫“讨口风”,到女家央求次数越多越好,叫做“亲要多多求为贵”,吃了“放心酒”,才算正式定婚,...

2025-04-12

清明节在国外有哪些习俗

印尼华人早年印度尼西亚华人多在百家姓宗祠祭拜先祖,自从各姓氏有了自家的宗亲会所宗祠,宗亲们便聚集在会所祭拜祖先。生活在印尼的华人一直延续着清明节祭祖扫墓的习俗。“百善孝为先”,在华人社会的价值观里,“...

2025-04-12

国内清明节的各地习俗

广东在广东,清明扫墓,称为扫山、拜山、拜清。清明时节广东地区已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广东人过节的主要礼俗主题;因利趁便,拜山之余一家老少亦在山乡野间踏青游玩一番。广东人对宗庙、祖先非常...

2025-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