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罪大恶极”的白百何,她究竟动了谁的奶酪

发表于话题:#白百何戏里遭受职场骚扰
发布时间:2021-10-25

1、

八十多年前,鲁迅写过一篇名为《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的文章,痛快淋漓地竖起“痛打落水狗”的精神大旗。90后不敢说,相信在座的80后应该都不陌生。

八十多年后,一线女星白百何深陷“出轨门”,一时间涌上风头浪尖,24小时之内,口诛笔伐的文章铺天盖地,大有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风头,再次验证了“全民痛打落水狗”的强大威力!

观点中庸一些的,客观地揣测白百何和陈羽凡可能已经秘密离婚,联系到陈赫和徐婧事件,认为只是受艺人身份所限,离婚也不敢大白于天下,将“白百何”事件由“出轨”解释成“新恋情”。

有的站在同情角度,猜测白百何是被想借机上位的男小三“所黑”。

更多的却是一边倒的谴责,无一例外地举起道德大旗,将白百何的劣迹追溯到青春期。比如从少女时代开始,还是学生,就富有心机地借比自己大9岁的当红艺人上位,插足陈羽凡和恋爱6年的女友的感情,白百何被贴上“小三”、“心机女”、“绿茶婊”的标签,一出“腹黑少女成功记”真人秀。

比如,特意圈点出男小三是金牌“伴游”牛郎,按小时收取高额费用——“收费伴游”,其中深意不言而喻,于是,白百何又被打上“不守妇道”、“淫荡买春”标签。

昨晚跟一个朋友吃饭,谈到白百何,她仿若先知先觉地说:“你看,小三上位的,等翅膀硬了,就养面首,自己当女王了。”

看着她一脸鄙夷的神情,我不免回想起就在前年,当《捉妖记》、《滚蛋吧肿瘤君》,接连两部由白百何担纲女猪脚的电影热映时,她当时还不无赞赏地说:

“机会总会留给有才华的人。人家白百何先安心相夫生子,根本没想出名。可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出演了‘失恋三十三天’,火了,接下来,演什么什么火。”

是的,顺风顺水时,就是有才华,就是肯努力,就是命好,不顺时,就是腹黑女、心机女,就是靠了男人上位。

“罪大恶极”的白百何,你究竟动了谁的奶酪?!

2、

中国人向来有“从众”、“跟风”心理,心理学上称为“群氓主义”。

所谓群氓,就是聚集起来的表现为同质均一心理意识的人类群体。其特点是,拒绝理性而复杂的思考,对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只视为绝对真理或绝对谬误。

一言以蔽之,群氓主义者,对于各种事件,只简单地选择两个极端,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否定。

再看几年前对于白百何的报道,“人美”、“演技佳”、“少女感辣妈”,更有“票房女王”的美誉,虽然间或也有些许负面声音,但螳臂难以当车。

随着白百何强势问鼎各个奖项的步伐,从金马奖最佳女主,到华表奖、百花奖、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滚蛋吧肿瘤君》内地票房超5亿,代表中国内地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一路凯歌唱到底......

直到,发生了所谓“出轨门”事件。舆论又以擎天之势,一路打压到底......

可是当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哪怕她的身份是一个公众人物,难道就不能客观一些?如此“脸谱化”,如此“非黑即白”,真的对吗?!

3、

爱本身是什么,谁能说清?爱掺杂着崇拜、仰慕等多重因素。

凭什么情窦初开的少女嫁给了当红偶像就不能出于“爱”?

有才华、有地位为什么就不能是爱的因素之一,否则为何霸道总裁的软文会如此之火?

凭什么别人是外貌协会,就可断言白百何也必然以貌取人,对“丑男陈羽凡”没有真爱?

陈羽凡是不是真的“丑男”,见仁见智,不是还有“情人眼里出西施”一说呢,怎么能肯定他就不是白百何的那棵菜?

就算“丑”吧,起码陈羽凡有才华,米开朗琪罗、罗丹、达芬奇都不帅,但是因为才华横溢,引无数美女竞折腰,你敢说中世纪的西方美女也都想借名人上位出名?

为什么白百何为了名利嫁给陈羽凡后,本可以一辈子享清闲,或者处心积虑等成名后把陈甩掉,再攀新高,却做了母亲,生了孩子?

要知道,结婚、生子对于吃青春饭、演青春剧的女星来说,是要命的职业障碍,所以有数不清的女星一直只恋爱不结婚,或者等过去了事业辉煌期再选择嫁人。

凭什么一个陈羽凡可以轻易把白百何这些年所有自己的努力、演技、吃苦一笔勾销?

白百何每一部戏火不火、卖不卖座、票房高不高,是陈羽凡能操纵得了的吗?

非黑即白,将人“脸谱化”、“标签化”,说白了,那是小孩子干的事。武志红的《巨婴国》里对于当下国民的“巨婴特征”是这么说的:

“巨婴的意思是,一个个体,在身体上已经发育为成年人,而精神上还保留着婴儿般的思想、情绪和行为。这些巨婴特点包括:自我意识狭窄,无法预知自己的言行对他人可能造成什么影响;人身依附,使自己成为他人或机构的一部分,丧失或出卖个人良知底线;在人际和社会层面,为了操控而操控......”

“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有超过6个月.....”

上学时,班里谁学习好,受老师表扬,谁就是“榜样”、“红人”,一言一行都自带闪光灯效果;谁要是学习差,不受老师待见,其他人马上跟风站队,给“差生”撇清关系。

原来文革时期,大字报、批林批孔批邓,都是全民“集体跟风”的“群氓主义”体现。

拜托,冷静点!我们是“吃瓜群众”,不是“吃瓜儿童”。儿童可以童言无忌,而成人就要用一颗成熟的大脑、理性的思维去独立地思考一切、怀疑一切、辨别一切。

4、

相信两点:

其一,白百何和陈羽凡可能已经婚姻名存实亡,或者干脆分手了事,但出于明星形象的考虑,“不爱了”但不敢说。

其二,即使白百何真的“出轨”了,也请就事论事。我们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也不是道德毫无瑕疵的“圣人”。过去,当下和未来,都不是。

因此,我们没有资格一味站在道德制高点因一点而掩其余,指手画脚,数典罄竹,把人家过去所有的所作所为,好的坏的,都统统一律“黑过来”。

张三李四出轨的事,没人在意,更不会媒体铺天盖地地报道。但白百何是名人,陈羽凡也是名人,身为名人,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所有的一切都会被无限极扩大化。

因此,白百何,最为罪大恶极的不是出轨,而是——

她一开始就根本不应该爱上一个“名人”,更不该后来做一个“名人”。

八十多年前,鲁迅在另一篇杂文《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里面提到了压着白娘子的“雷峰塔”。因为传说塔砖搬回家可以“镇宅辟邪”,老百姓们于是纷纷跟风,偷挖雷峰塔的砖头,你一块,我一块,纷纷搬回家。

最终,雷峰塔在这样“群氓主义”的行为下,轰然倒塌,尸骨无存!

联想到现在,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如无逆转性的情节、戏剧化的转折,深陷这场汹涌澎湃的全民口水战中的白百何,也已经快要尸骨无存了......

作者简介:

亭六公子,双子座文字花匠,管理学博士,心理咨询师。文字关乎生活与哲思、职场与社会、男女与风月。如果说还有什么英雄梦想,希望有一天我的文字可以治愈人心。

不为彼岸,只为海。

标签组:[娱乐八卦] [白百何] [名人] [陈羽凡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2367.html

相关阅读

《吕氏春秋·慎行论》疑似赏析

【原文】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者也。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剑者之所患,患剑之似吴干②者;贤主之所患,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相似之物,此愚者之所大惑,而圣人之所加虑...

2025-04-29

庄子《山木》寓言七:孔子穷于陈蔡之间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原文: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左据槁木,右击槁枝,而歌猋氏之风,有其具而无其数,有其声而无宫角,木声与人声,犁然有当于人之心。颜回端拱还目而窥之。仲尼恐其广己而造大也,爱己而造哀...

2025-04-29

庄子《山木》寓言五:孔子问子桑雽

孔子问子桑雽原文:孔子问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

2025-04-29

庄子《山木》寓言六:庄子衣大布而补之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原文: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緳系履而过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庄子曰:“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枏梓豫章...

2025-04-29

《吕氏春秋·慎行论》无义赏析

【原文】先王之于论也极之矣①。故义者,百事之始也,万利之本也,中智之所不及也。不及则不知,不知则趋利。趋利固不可必也②。公孙鞅、郑平、续经、公孙竭是已。以义动则无旷③事矣,人臣与人臣谋为奸,犹或与之④...

2025-04-29

庄子《山木》寓言四:孔子围于陈蔡之间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原文: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大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子恶死乎?”曰:“然。”任曰:“子尝言不死之道。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引...

2025-04-29

《吕氏春秋·慎行论》慎行赏析

【原文】行不可不孰②。不孰,如赴深谿,虽悔无及。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注释】①慎行:行为要谨慎。本篇阐述的是漆雕学派的学说。②孰:通“熟”,精审,慎重考虑...

2025-04-29

《六韬·文韬·盈虚》赏析

【原文】文王问太公曰:“天下熙熙,一盈一虚,一治一乱,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贤不肖不等乎?其天时变化自然乎?”太公曰:“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文王曰:“古之贤君可...

2025-04-29

《六韬·文韬·明传》赏析

【原文】文王寝疾,召太公望,太子发在侧,曰:“呜呼!天将弃予,周之社稷将以属汝,今予欲师至道之言,以明传之子孙。”太公曰:“王何所问?”文王曰:“先圣之道,其所止,其所起,可得闻乎?”太公曰:“见善而...

2025-04-29

《六韬·文韬·国务》赏析

【原文】文王问太公曰:“原闻为国之大务,欲使主尊人安,为之奈何?”太公曰:“爱民而已。”文王曰:“爱民奈何?”太公曰:“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文王曰:“敢请释其...

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