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中国历史上最诡异的改革,清末新政是怎么回事?

发表于话题:中国最诡异的一天
发布时间:2021-05-10
展开全部

新政的最终结果:皇族内阁的出现

1900年,八国联军大摇大摆地进入紫禁城,光绪与慈禧携皇亲国戚仓皇出逃西安。都城北京继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再度被异国攻破。一路上慈禧意识到,2年前她叫停的百日维新其实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变法改革,才能保大清永固。由此,一场由清政府在灭亡前亲自主导的新政运动就此拉开序幕。

一、内轻外重的国家格局

太平天国的出现改变了大清朝的权力格局,为了剿灭“反叛”太平军,中央放手地方办团练,曾国藩、李鸿章等地方军事首领崛起,他们凭借手中的私人化部队,逐渐掌握了地方的军事、行政、经济大权,晚清时期很多地方督抚都有湘军或淮军背景。结果地方权力大,中央权力小,地方都威胁到中央了。


淮军

1901年,清末新政正式启动,这次新政看似只是清政府实行的自救运动,举措与之前被废止的百日维新也相差无几,但旧瓶里也装了好些“新酒”。新政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挽救清政府的威望,打击革命党人的起义浪潮,更是为了收缩地方权力并集中到中央层面。

二、新政改革下的格局变化

太平天国运动以来,地方督抚通过军队与厘金获得了地方的财政与军事大权,而这两项权力可以说是政府中最为关键的两项大权。


征收厘金的厘金局

清政府是如何收缩地方权力的呢?

其实做法也很简单,朝廷在中央率先设立相应领域的最高部门,如陆军部、度支部等,再在各省设立相应部门,最为关键的一步是,将地方的部门归于中央相关部门的直接管辖下,两方是垂直管理。

中央夺地方的权,地方大员当然都高兴不起来。尽管地方督抚不情愿,但这个时候,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一方大员有的已经去世,有的年老体衰,后来的地方督抚又没有曾、李等人的能力和魄力,面对中央的改革也只得步步退让。


清末新政时晚清四大名臣中仅剩年老体衰的张之洞

但事情真的如此简单吗?权力真的能上交到朝廷手里吗?

其实并不能。现实永远比理论复杂,一切政策在理论上都是好的,一旦进行实操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

就清政府设立的许多新机构来看,负责人多为满人且多为皇亲国戚,所以尽管权力名义上被收回到朝廷,但这些部门里贵族子弟之间争权夺利,一个部门可能会在一天内发出截然不同的两道诏令。

更糟糕的是,在新政中期,光绪与慈禧两大掌舵者先后去世,小皇帝与年轻的摄政王根本没有掌控改革的权威,中央的权力就更加分散。


摄政王载沣

就拿军事权来说,清政府新设立的陆军部在名义上有节制全国陆军的权力,尤其是对用西人训练方式训练出的各镇新军有掌控权,但实际上,辛亥革命正是驻扎在武昌的新军发动的,中央派陆军部大臣荫昌指挥北洋六镇新军南下镇压,结果荫昌说话根本不好使,最后还得求袁世凯出马。


《走向共和》中的袁世凯

三、上下无权的混乱局面

在新政改革之下,地方督抚的权力或多或少地被收编至中央里,地方督抚的很多举措已经丧失了合法性,在名义上就占了下风。而中央呢,虽然将很多权力收上来了,但由于缺乏权威,加上满清贵族在各个部门里明争暗斗,使得这些“隐形的权力”在中央也消失不见了。


清朝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

结果,一种上下都无权的诡异现象出现了。比起中央的权威缺失,更致命的是,地方在面对革命党人的起义时束手无策,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了正规的军事权力。

直隶督抚陈夔龙曾有过感叹:“疆臣职司疆土,直隶尤屏蔽京师,一旦骤失兵柄,其何能淑。”意思是说,各省督抚有着保卫疆土的责任,直隶省更是护卫北京的重镇,一旦没有军事权,怎样能履行好责任呢?短短几句话就说出了地方督抚的无奈和担忧。

在上下皆无权的诡异情况下,1911年的武昌起义把清政府打了个措手不及,中央的陆军部倒是拥有军事权,可它既控制不了起义的新军,也无法调动消灭起义的新军,而地方督抚呢,在面对起义时又没有合法的调兵权。

反正,一切都是那么地诡异,却又顺理成章。

1912年,清政府在进退失据的状况中结束了200余年的统治,中华民国的历史由此开始。


上下皆轻的清政府在武昌起义面前轰然倒塌

清末的改革本是一场自救运动,却没想到以挽救清政府为使命的新政改革最终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盲目的变动使得地方与朝廷都丧失了应有的权力和权威,面对一次次起义却束手无策,最终武昌起义的风暴席卷全国,清朝走向灭亡。

标签组:[历史] [清朝] [中国近代史] [中国历史] [清朝历史]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清末新政] [清代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244.html

相关阅读

辽代绘画艺术介绍

辽朝绘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契丹人善画草原风光和骑射人物,辽朝涌现出不少卓有成就的画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绘画作品。耶律倍和著名画家胡瑰、胡虔父子所画多入北宋内府,被誉为“神品”。契丹人善画草原风光...

2025-04-26

《吕氏春秋·贵直论》原乱赏析

【原文】乱必有弟①。大乱五,小乱三②,乱三。故《诗》曰“毋过乱门”,所以远之也。虑福未及③,虑祸过之,所以完④之也。武王以武得之,以文持之,倒戈弛弓,示天下不用兵,所以守之也。晋献公立骊姬⑤以为夫人,...

2025-04-26

《龙图公案》作品简介

龙图公案是明代短篇公案小说集。又称《龙图神断公案》,书以《新镌全像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为最早,不题撰者。后有《新刻京本通俗演义增像包龙图判百家公案全传》。安遇时编,序"江左陶烺元乃斌父题于虎丘之悟石...

2025-04-26

《三侠五义》作品简介

《三侠五义》,作者清代贵族弟子石玉昆,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的经典之作,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同时,作为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三侠五义》的版本众多、流传极广,书中脍炙人口的故事对中...

2025-04-26

辽代时期多元化的音乐文化

契丹人在长期的牧猎生产劳动中创造了本民族的语言和歌舞音乐,其早期音乐简单而质朴,具有原始狩猎和原始宗教色彩,被称为国乐。辽国建立后,辽国皇帝确定其为国乐,也就是辽国在大型聚会、祭祀、宫廷礼仪等场合演奏...

2025-04-26

包拯的脸谱由来

在中国戏曲史上,没有一位官吏能够像包拯那样,可以如此频繁地出当今历代的戏剧舞台上,至今久演不衰,并且成为一类非常独特的戏剧通称“包公戏”。包公戏的流行,从南到北,几乎涉及到所有的戏曲种类。戏剧中的包公...

2025-04-26

辽代雕刻的特点和成就

辽朝的雕刻艺术有其自身特色。作品以宣扬佛教信仰为多,有石雕和砖雕,保存至今的有几座石窟寺、几座石雕造像和大量墓葬石刻。雕塑作品刀法遒劲,栩栩如生。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佛塔和佛寺。山西省灵丘觉山寺西塔院中...

2025-04-26

庄子《渔父》译文赏析

孔子游观来到名叫缁帷的树林,坐在长有许多杏树的土坛上休息。弟子们在一旁读书,孔子在弹琴吟唱。曲子还未奏完一半,有个捕鱼的老人下船而来,胡须和眉毛全都白了,披着头发扬起衣袖,沿着河岸而上,来到一处高而平...

2025-04-26

《庄子·杂篇·列御寇》简介

“列御寇”本是一人名,这里用作篇名。全篇由许多小故事夹着议论组合而成。内容很杂,其间也无内在联系,不过从主要段落看,主要是阐述忘我的思想,人生在世不应炫耀于外,不应求仕求禄,不应追求智巧,不应贪功图报...

2025-04-26

《庄子·杂篇·列御寇》原文

列御寇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惊焉。”曰:“恶乎惊?”曰:“吾尝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伯昏瞀人曰:“若是则汝何为惊已?”曰:“夫内诚不解,形谍成光,以外镇人心,使...

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