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2-2021 今日看点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3052634号-10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果你是该内容的作者,并且不希望本站发布你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此篇为 两年1000篇写作计划 第045篇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
欢迎点击上方关注我并星标后续持续输出更多优质内容
国庆期间,电影《长津湖》火爆,仅7天便一举拿下32亿票房。
《长津湖》好不好看?
10月6日,我有幸走进电影院看了此片。我的建议是,如果有条件,还是要到电影院看一看。
那如何评价《长津湖》呢?
这两天,我翻了一些网络评论,收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我发现,关于《长津湖》,其实电影本身不重要。只一点,我们透过电影的口碑舆情,能够看到当下社会思潮的三种方向。
第一
喜爱和感动是主流
不可否认,《长津湖》是吴京等主演的一部爱国主义的主旋律电影。
反映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的历史片段、歌颂不怕牺牲、勇于战斗的志愿军战士,是电影的基调。
通过电影,让我们明白,当今的幸福和平生活来之不易。
“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
这位罗昌平,不仅仅是网络大V,更是著名的媒体人,是原《新京报》深度报道部主编,《财经》杂志副主编。
此言一出,立刻引来众人讨伐。罗昌平意识到不对,事后虽然删除了微博,但他的发言已经触犯了法律。
10月8日,三亚市公安局吉阳分局于依法传唤罗昌平,并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对罗昌平进行了刑事拘留。
真是大快人心。
但是,我们发现,罗昌平这类精英,并不是一开始就变成蛆的。
2012年12月,身为《财经》副主编的罗昌平,微博实名举报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涉嫌伪造学历、与商人结成官商同盟等问题,在网上轰动一时。此后,罗被业内盛赞有加。
诋毁英烈之后,前《新闻晨报》首席记者@流霜2000,是这样评价罗昌平事件的:
通过这一点我们明白,像罗昌平这类被西方洗脑、用美刀豢养的精英,在文化传媒界不在少数。
还有更多的伪装,我们没有发现。这一点,要十分的警惕。
以上三种思想倾向,在很多公共事件的讨论中都会清晰的呈现,用一句话总结便是:拥护的热情灼热有余、理智的声音往往遇冷、阴谋的论调是众矢之的。
而如何评价电影《长津湖》呢?可以用两句话总结:
作为电影的艺术,它牢牢把握住主旋律的流量密码,做到了启迪民众、教育后代。
作为艺术的电影,它开创了国内战争大片的标杆,但故事和人物还有更大的雕琢空间。
标签组:[长津湖]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2779.html
上一篇:罗昌平被刑拘
下一篇:罗昌平被抓,炸出一堆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