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如何看待高校老师称「四大发明在世界上都不领先」,因「师德失范」遭停课两年?

发表于话题:
发布时间:2021-10-28

“中国古代没有实质性创新”这句话顺下去,等于说:创建一个辉煌的古代文明不需要实质性创新,从古典时代到近代前夕一路领先不需要实质性创新,从刀耕火种的原始部落发展到精耕细作工商发达囊括半个亚洲的大帝国,不需要实质性创新

如果我是这位老师的学生,我就会写一篇《实质性创新是一个无所谓的东西》交给他当作业,保证逻辑闭环,推理严谨,而我立论的基础,就会是老师教给我的一句话:“中国古代没有实质性创新”

--只要老师坚持“中国古代没有实质性创新”,我就一定会说服他“实质性创新只能顶个鸟用”。

----------------------------------------------------------------

我一向坚定的认为,我国教育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把基础的逻辑学纳入九年义务教育。

导致这一类公众事件,只要稍微复杂曲折一点点,就是各种乌七八糟搅和不清的言论。

比如这个事情,很多回答(尤其是某几个高赞回答)就是拎不清这一句:

“一码归一码”。

第一,“行为或表达方式是否正确”和“观点本身是否正确”是两码事。

“学生不认真对待作业,讨厌老师,故意埋坑给老师跳,用不光彩的手段整老师”,这样的学生在行为上当然是错误的。但是不代表“四大发明是创新”这个观点就是错误的。

“老师做为老师,有权处理不听话的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是正确的,但并不代表“四大发明不是创新”乃至“整个中国古代都没有任何创新”是正确的。

关于“四大发明是不是创新”,要讨论这个问题,只要有理有据,都可以。

但这是一个单独的问题,任何老师或学生的行为和表达方式都不是“四大发明是创新”或者“四大发明不是创新”的道理和依据,“因为学生给老师挖坑,所以四大发明不是创新”或者“因为老师因言获罪,学校不讲道理,所以四大发明不是创新”,在逻辑上是完全走不通的。

----------------------------------------------------------------

第二,“发生了a之后又发生了b.”和“b的原因是a”是两码事。

学生糊弄老师,不认真写作业,是学生的错。

假如这位老师说“xx同学,你不认真上课,对作业态度也不对,我要把你踢出群。”

那么这确实是学生咎由自取,老师给他期末个0蛋也是对的。

但这位老师把学生踢出群的原因是“四大发明不是创新,该学生反对”。

这算什么理由?

而另一方面,学校给老师处分的原因是“师德有亏”,并不是“四大发明是不是创新”。

这个理由还真比老师踢学生出群的理由充分多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给学生灌输观点可以,但是做为老师,至少说清楚你灌输的这个是为什么,不说也就算了,“xx就是这样,你不同意就滚出去”,这传的什么道,授的什么业,解的什么惑?

停课处分有点过,但说一句师德有亏,不冤。

这个事件里,老师的做法才叫“因为对方政治不正确,就处分对方,压制言论自由”,而学校,至少在表面上,并不是因为政治不正确做出处分决定的。

如果有人可以把学校处分上升到压制学术自由,我也可以把老师的霸道总裁行为上升到和“不陪睡不给毕业”,“不叫爸爸不给毕业”一个性质。

--------------------------------------------------------------------

第三,“你的对立方是否正确”和“你是否正确”是两码事。

“学生不认真对待作业,给老师挖坑”的行为是错误的,“老师有权处理糊弄自己的学生”是正确的。

是不代表老师自个杠精附体,给整个班的学生做错误示范是正确的。

有人认为,老师挨处分是“强权干涉学术自由”。

学校相对老师是强权,老师相对学生又何尝不是强权?

那么老师利用强权,不讲道理不给理由,就一句“四大发明不是创新”,学生不同意就把他踢出群,是不是“强权干涉学术自由”?还是在群里在全班同学这样,合不合适?

啥你说学生这水平不算学术?

那么你们管:没有论据没有论证的“四大发明不是创新,中国古代就没有创新”叫学术?

学术?

假如该老师的学生,真以为老师这种证明自己观点的方式叫“学术”,那这个老师的罪过可就更大了,不夸张的说,蹲两年牢都不冤。

--------------------------------------------------------------------

第四,“要容得下批评和不同意见”和“要容得下无理由无证据流氓逻辑胡搅蛮缠的批评和和不同意见”是两码事。

目前本问题下最高票回答,讲的是某知名作家批国学。该答主无限感慨:当年国人还容得下批评,现在已经容不下了。

我实在是看不懂在这个问题这个事情面前,这个回答排到第一还标上了“专业”的逻辑在哪里。

这个作家政史属外行,隔行如隔山这种话我先不说。

至少人家还算有证据,有逻辑线,有理有据啊?

老师“四大发明不算创新”,是怎么立论的?“中国古代没有创新”,好像归谬这一关都过不去啊?

这叫抬杠,不叫“批评和不同意见”。

接受批评和不同意见,是一种明智的美德。接受杠精的一切意见,这叫~~。

----------------------------------------------------------------

评论区又杠出了新高度:“实质性创新”是现代才有的概念,所以说中国古代没有实质性创新。

那我又可以写两篇论文了。

第一篇叫《中国古代没有集权和专制》

众所周知,“集权”和“专制”是一个西方的和现代的概念,最早的时候,指的是希腊人对西亚文明政治组织方式的总结,后来,现代管理学又赋予了其系统性的新涵义。

而中国古代,无论是郡县制,分封制,州府制,还是行省制,无论是三公九卿,三省六部,还是内阁制,都不是希腊人“集权专制”概念最初指代的对象,诞生的时间又远早于现代管理学。

所以,中国古代不存在集权和专制。

第二篇叫做《“1=1”的正确读法是“0+1=1”

我们假设:由“实质性创新的概念是现代才有的”,真的能够推理出“中国古代没有实质性创新”。或者假设:“实质性创新”的定义就是“单指现代创新”。

那么可知:“现代之前都不存在实质性创新”。

那这个观点,说的就不光是“中国古代没有实质性创新”了,而是“在现代之前,全世界都没有实质性创新”。

所以我们可以得知“在一个东西诞生之前是没有这个东西的”。

相当于求解方程式,最后一顿操作后,1=1。

这不是废话吗?

但我们评论区里的同学似乎不觉得这是废话,煞有其事的提出这种观点,这是为什么呢?

再回头,此观点的逻辑顺序是

1.“实质性创新是现代概念”,

2.因此“只有现代才有实质性创新”,

3.因此“古代没有实质性创新”,

4.因此“中国古代没有实质性创新”

这个逻辑线(我们假设逻辑成立,其实从第一到第二部就已经错了,参见第一篇)里,其实到第三步“古代没有实质性创新”就已经是结论了,其结论是:1=1。

而第四步,就是强行再加个0+1=1。

为什么一定要在本来没有任何意义的1=1型废话里,加个0呢?

--因为重点不在“古代”,而在“中国”,讲出来的意义是否定中国的古代文明,抬高西方文明。

所以不能说“1=1”,要说“0+1=1”不能讲“全世界古代都没有实质性创新”,正确读法是“中国古代没有实质性创新”--尽管前者是后者的推理过程和前提条件。

--这才真正叫做“以立场代替科学”,“用政治正确歪曲学术讨论”,“屁股决定脑袋”。

配合上霸道总裁式的作风,好一个强权压制学术自由,为了立场践踏科学精神,充满wg遗风的老湿!还有这一群维护这种老湿,屁股决定脑袋,给学生学校扣帽子的x卫兵(上纲上线扣帽子嘛,谁不会似的)

最后,还有几句话之前忘了提,我觉得应该说一说。

某高赞回答里拿出个“熊皮特范式”来唬人,这属于学逻辑学学到第二天就会专门讲到的逻辑错误:偷换概念。

由于人类语言的特点,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有着不同的概念内涵。比如

1.校长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2.小明说:我是中国人民。

这两句话里的“中国人民”四个字,是一样的写法,一样的读音。但并不是同一个涵义。

第一句话里的中国人民,代表14亿中国人,第二句话里,只代表小明自己。

因此,“因为1和2,所以校长是小明的儿子”是不成立的,这就叫偷换概念。

熊皮特范式所说的创新,是单指经济学意义上的创新。和本事件中的“创新”,虽然是同样的字和同样的读音,但并不是同一种东西。

再比如说,经济学对“人”的定义,是永远理性永远选择最经济方式的。按照那个扯淡高赞回答的逻辑,所有人都是一不小心就要开除球籍了。

比如淘宝上有两家店用一模一样的方式卖一模一样的东西,质量相同风险相同,但价格不同,你因为“爷高兴”买了那个贵的。

按那位答主的逻辑,你就不再符合“人”的定义了,所以恭喜你,你球籍没了。

最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可能偏离很多人想象的事实:“四个伟大的重要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这个观点被全世界所公认,是比“四大发明来自中国”这个认知要早很多年的。

也就是说,先有了“全世界普遍公认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改变世界的最重要的伟大发明”。

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人认为这几个发明非常重要,改变了世界,但他们并不知道这几个东西是谁发明的,中国人也稀里糊涂没怎么关心过。

这些事情发生在前。

然后才有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先后被证实:最早由中国人发明”。

这些事情发生在后。

------------------------------------------------------------

评论区真是太有趣了,实力解释立场和屁股能把人的思维扭曲成什么样子。

又杠出了“老师的创新是他自己上课定义的,是特指“。

如果老师的”创新“是特指,是一种由个人定义的”狭义创新“,这么多人把这种”狭义创新“暗示成广义创新,偷偷的想把”创新“这词的定义权给拿到,那这事可真就严重到了可以质问一句:

你们居心何在?

在百度百科时,创新是这样的定义,我看了遍,大概没毛病,这应该算是公认的”创新“含义。

我们在网络上发言,如果一个词不做特殊注释,就应该理解成公认的普遍涵义。

而这些人,为了输出自己的立场和价值观,自己给一个词下一个有利于自己的定义,模糊个人定义和公认定义的界限,抓定义权来做诡辩。

有点像一些商家打广告,只要定语足够多,任何产品都可以是最好的。

“在800到1000价位里,你能在xx上买到的,带xx功能的,没有xx的,最好的xx”

这倒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做法,如果说上面讨论的问题,属于九年义务教育没教逻辑导致的误解,是蠢,那到这里,真就是居心何在,是坏了。

我上面这样说可能不好理解,那我在构思一个例子吧:《古代欧洲没有实质性发明》。

我对实质性发明的定义是:只有产生了世界性影响力的发明才叫实质性发明,实质性发明不单单影响一个国家或一个文明,而是要对整个地球各个文明发生深远的影响,比如开启工业革命的蒸汽机,开启信息时代的计算机等。

古代的实质性发明,产生世界影响力的,只有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造纸树,好巧不巧,这几个都是中国人发明的(哎呀,怎么就这么巧呢)。

而欧洲古代的发明,最多影响到欧洲自己,偶尔会对中东有一点点影响,对其他文明没什么影响。

所以古代欧洲没有实质性发明,只有现代才有实质性发明,而古代,只有中国才有实质性发明。

假如我把这一篇掐头去尾传播到整个网络上,就一句“古代欧洲没有实质性发明”满网传播,给别人灌输我这种观念。然后一遇到有人质疑,就有一堆信了我的人把我那一套“实质性发明”的定义解释给质疑的人听。

这种逻辑牛逼在什么地方呢?

就是先假设一个条件,然后根据这个假设得出一个结论,而这个结论就是假设本事。

假设字母a是字母b的另一种写法,证明b=a。

绝对错不了。因为证明结论的证据就是结论本身。

假设郑老师是个喜欢茶叶蛋但是只吃蛋黄不吃蛋白的人,并且由于奥特曼脑袋倒过来是个“Q”,所以郑老师既不会用QQ,更不会建群踢人。在这个条件下讨论问题,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如果我们遇到任何一个在食堂吃掉整个茶叶蛋的人,都不会是郑老师。

而且郑老师根本不会用qq啊,所以在qq群里踢人的是另外有人在冒充他。

(我们定义的郑老师是一个不会用qq的人,假如又哪个号称郑老师的人在qq群里踢人,那他一定不是实质性的郑老师)

千古奇冤啊!

另外还有个小彩蛋。

总觉得最近,这些二十多年前的河殇式灵魂拷问越来越多了。

原来是某些组织蠢蠢欲动了,这种业务不精的冷不丁就会遇到一个。

“宫廷玉液酒?”“握个手!”。

标签组:[四大发明] [创新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3597.html

相关阅读

俄罗斯族是中国人吗

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不过在只在族群内部使用俄语,社会交流上都使用汉语与汉文。通俗点来讲就是:中国的俄罗斯族是古代俄罗斯移民的后裔。历史渊源,俄罗斯属于归化民族,三次大规模迁徙我。属于...

2025-04-08

俄罗斯族的礼节与汉族有什么不同

中国的俄罗斯族是古代俄罗斯移民的后裔,经过百年的同化,其外貌、长相、风俗和习惯等,已与俄罗斯的俄罗斯人完全不同。而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俄罗斯族散居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北京等地,主要集中聚居在...

2025-04-08

中国为什么会有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之一,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中国境内俄罗斯族使用俄文,一般兼通俄、汉、维吾尔、哈萨克等多种语言,在社会上,俄罗斯族讲汉语,使用汉文,在家庭内,在与本民族交...

2025-04-08

张爱玲《倾城之恋》经典语录

《倾城之恋》是由张爱玲所著的爱情小说,也是她作品中较为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故事主要讲述了范柳原和白流苏的爱情故事,是一篇探讨爱情、婚姻和人性在战乱及其前后,怎样生存和挣扎的作品。1、你如果认识从前...

2025-04-08

张爱玲散文集经典语录30句

1、惟其平淡,才能够自然。——1936《书评四篇》之《〈若馨〉评》2、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1939《天才梦》 3、无条件的爱是可钦佩的——唯一的危险就是:迟早理想要撞着了现实,每每使他...

2025-04-08

张爱玲《第一炉香》唯美语段

1、静默三分钟,倒像致哀似的。2、把女学生装扮得像赛金花样子容貌,那也是香港当局取悦于欧美游客的种种设施之一。3、两个人一块儿坐着,非得谈话不可吗?4、宝蓝瓷盘里一棵神仙掌,恰是含苞欲放,那苍绿的厚叶...

2025-04-08

张爱玲独特的张腔语言

自创新词、词语混搭、比喻、移情、通感……独特的“张腔”语言,是张爱玲在“虚无主义者的物质主义”之外,深度吸引我们的原因之一。语言学研究者认为,张爱玲自创新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双音节词组合,二是叠音词...

2025-04-08

兵马俑在国外享有哪些评价与赞誉

秦俑丰富而生动地塑造了多种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其风格浑厚、洗练,富于感人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塑造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志。它既继承了战国以来中国的陶塑传统,又为唐代塑造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

2025-04-08

“女大十八变”到底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都会说“女大十八变”,用来夸赞女孩子越长大越好看,与以前完全是两种样子,但是这其中的“十八”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深层含义吗?这个十八指的究竟是什么,是女孩子长到十八岁之后,与以前不一样,还是说从小到...

2025-04-08

苗疆蛊术究竟是什么

中国人对于蛊似乎有一种迷信。《辞源》中“蛊”字有四种解释:①毒害人之物也;②谷皮也。谓谷中虫也;③事也;④惑也。一般人心目中的“蛊”,与民族学家有兴趣传道的“蛊”,都是第一种解释,即蛊毒之蛊,其他的几...

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