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至今无解?中国盗墓史上的第一奇事

发表于话题:中国历史上奇闻异事
发布时间:2021-05-10

原标题:至今无解?中国盗墓史上的第一奇事

当年被刘邦封为“长沙王”的吴芮之墓被掘开后的情形,也让人惊诧不已。吴芮秦时被封为番阳令,楚王项羽封之为衡山王。

刘邦即位,将临江改长沙,加封他为长沙王。史载,吴芮为官一方,深得民心,刘邦称帝后第二年公元(前201年)病死,被厚葬在长沙城北。

吴芮的墓很高大,北魏郦道元所着《水经·湘水注》记载,“县北有吴芮墓,广逾六十八丈,登临写目,为廛郭及佳憩也”,墓旁还建有祀庙。

但在曹丕在位时黄初末年(公元226年)出现了一件怪事,孙权攻下长沙,下令掘拆吴墓为父亲孙坚建庙,掘开后在场人看到吴芮“容貌如生”。

在陈寿的《三国志》中也有类似描写:“黄初末,吴人发长沙王吴芮冢,以其塼于临湘为孙坚立庙。芮容貌如生衣服不朽。”

更奇怪的是,一位当年参与湖南吴芮墓发掘者在安徽看到吴芮第16世孙吴纲时,竟然认出了,说吴纲只比吴芮矮了一点。

看来,称这事为中国盗墓史上的第一奇事倒是颇有道理的:“后豫发者见吴纲曰:‘君何类长沙王吴芮,但微短耳。'

上行下效,民间盗墓之风赵刮越盛,盗墓贼趁火打劫。当时洛阳有一伙盗墓贼,为首的姓朱,绰号”朱漆脸“。

古墓入口

这绰号就源于他盗掘宋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时的奇闻:在他撬开棺木后,看到赵匡胤尸体上束有玉腰带,想取下来。

因为赵匡胤的尸体太沉,硬取不得,”朱漆脸“便想出了一个法子,用绳索拉起来尸体:绳子一头束在尸体肩下,一头套在自己的身上。

面对着将尸体拉离棺底,乘势把玉腰带解下。不料,尸体受到挤压,竟喷了一股黑色粘液,正喷到脸上,从此无法洗掉,”朱漆脸“从此在盗墓圈内传开了。

南宋在位时间最长(40年)的皇帝理宗赵昀,生于公元1205,得重病死于1264年。1279年,元人灭了南宋后,任命外来和尚、一名西域僧人杨替真珈为江南释教总摄。杨辇真伽丧尽天良,辱污道行,来到江南后,将所有南宋帝王陵盗毁一空。

在掘开理宗赵昀的永穆陵时,出现异象,竟然有一股”宝气“(白色气体)冒出来,发现赵昀虽然死了15年,但尸体一点没有腐烂,”尸如生“。据说,赵昀死后,做了尸体防腐,在入殓前用水银进行浸泡。

挖掘古墓

现代盗墓史上也发现过”活见鬼“现象,不少人死后下葬多时却尸体不腐。清惠陵是慈禧太后的儿子、同治皇帝载淳(公元1856-1875年)与皇后阿鲁特氏的合葬墓,虽然是晚清帝王陵,死后才开始营建,仅花三年时间,但耗资同样巨大,共花白银436万两。

惠陵前后被盗三次,最早的一次是1945年,后两次分别是1946年、1948年,系同一伙匪兵所为。这伙盗贼盗宝盗红了眼,将人性全扔了,把同治和皇后阿鲁特氏的尸体都拖了出来,只见同治的尸体已腐烂成一摊骨头,阿鲁特氏的尸体竟然完好如初。

孙殿英盗掘清东陵的事件流传最广,不少亲历者尚在人世。在民间有传说,孙殿英手下炸开慈禧陵地宫、掀开棺椁后,出现慈禧”诈尸“的事情。从近来出版的多种考古、盗墓作品中都能看到类似这样的文字描述:

只见一个双目微合,面庞如生的女人,身穿华贵富丽的寿衣,头戴九龙戏珠的凤冠,静静地仰躺在棺椁内,青丝如墨,颧额隆茸······接下来的情形太吓人了:刚才慈禧还带粉红色的脸庞很快变成紫黑,微合的双目大睁,额骨突现,整个尸体立马瘪了。长有白毛的双手猛地收缩起来,紧闭的嘴唇在一下子张开来,露出了两排牙齿······这就是慈禧”炸尸“的经过。

神秘尸体

盗墓,是渊源古远的社会文化现象。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资料已经可以看到有意识的墓葬破坏现象的现象。在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的社会变化之后,厚葬之风兴起,于是盗墓行为开始盛行。

提起盗墓,不少人或许会想起野蛮、龌龊、肮脏、缺德这些不雅的词汇,实际上,盗墓背后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盗墓的出现,是因为有墓。盗墓的盛行,是因为厚葬。

盗墓的字面理解就是,偷死人的东西。我国盗掘古墓之事由来已久,一种为官盗,像汉末的董卓、曹操,五代的温韬,到民国时的孙殿英等,都很有名,他们往往动用大批士兵,明火执仗地大干;还有一种是民盗,分布各地,人数众多,都是偷偷摸摸地进行,挖开墓室、棺材,从中取出随葬的财物珍宝,大发横财。

盗墓空间

从盗墓史是来看,盗墓的原因大概有四类:图财、报复、游戏、巫术。报复,发泄私愤是一些盗墓者的动机,这一类大多是针对政敌的。因此,掘墓也是政治惩罚和政治迫害的一种恶毒手段。如伍子胥曾经掘墓鞭打楚平王尸体,武则天挖徐敬业祖坟以示惩罚。

有一些有心里怪癖的人以盗墓为游戏,汉广川王刘去就是这样一个变态。报复也是盗墓的一个主要动机,前文说过,后来的墓葬开始讲求风水,古人认为,将先人埋在风水好的地方就可以保佑自己的家族,所以有些人就选择掘别人的墓,断他人风水。

明朝的天启皇帝曾经发掘晋朝的祖文,意欲断绝女真的王气。盗墓最为主要的动机就是获得墓主的陪葬物品,达到拥有财富的目的。

无论穷苦贫民,还是帝王将相,都有选择盗墓这一丧心病狂的行为来获取宝藏的,即使他们已经拥有了巨大的财富,他们还是没有满足的时候,直到现在盗墓贼的蠢蠢欲动,目的都是为了发财致富,不惜代价而铤而走险。

标签组:[历史] [中国古代史] [文物] [汉朝] [盗墓] [慈禧] [长沙] [南宋] [吴芮] [赵昀] [百越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516.html

相关阅读

苗族早期医学为何与巫术相结合

由于苗族没有本民族文字记载的医籍,这同苗族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很难确定一样,苗族医药发展无明显的分期。但苗医发展史上确实存在一段较长的“巫医合一”的时期,《说苑辨物》上所说的“苗父”属于这种情况,《...

2025-04-09

二里头文化有什么特点

二里头文化是指以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遗址一至四期所代表的一类考古学文化遗存,是介于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岗文化的一种考古学文化。该考古文化主要集中分布于豫西、豫中,北至晋中,西至陕县、丹江上游的商州地区...

2025-04-09

妻妾在古代为何被称为家累

“累”的“妻妾”义不是来源于“累赘”“包袱”义,也不是来源于“疲劳”义,而是来源于“累”的“财产”义。在汉语中,用来称呼妻妾的词语很多。“拙荆”“贱内”“内人”皆是,这些词语比较常见,构词理据也比较清...

2025-04-09

紫姑为什么是厕神

紫姑,神话中厕神名,又称子姑、坑三姑。相传她心地善良,为人家妾,被大妇所嫉妒,令其干肮脏下贱的活儿。她正月十五日死亡,天帝因怜悯她而命其为厕神。世人同情、怀念紫姑,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即...

2025-04-09

古代男女结婚为什么要喝交杯酒

交杯酒是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式,在古代又称为“合卺”(卺的意思本来是一个瓠分成两个瓢),古语有“合卺而醑”,孔颖达解释道:“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醑。”(即以酒漱口)合卺又引申...

2025-04-09

古代结婚的青庐指的是什么

“洞房”在唐代以前并不是指新婚夫妇的卧房,它是指宫廷中豪华而又幽深的居室。由于唐代的文人骚客多用“洞房”一词来指代男欢女爱的场所,时间久了,人们便把“洞房”一词专门指代新婚用的卧房了。在古代,结婚用的...

2025-04-09

麻将里藏着大文化

麻将起源于中国,原属皇家和王公贵族的游戏,其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麻将逐步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到清朝中叶基本定型。麻将是八仙桌上的“长城”,是毛主席眼中“继中医、《红楼梦》之...

2025-04-09

儒林外史周进人物形象介绍

周进是《儒林外史》的重要人物。作品将其设定为一个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制艺难以自拔的人。周进生活穷困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但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儒林外史周...

2025-04-09

唐朝孝文化:父母为子孙攒私房钱判刑三年

“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源源流长。在传统文化中,孝文化最受推崇。孝文化萌芽于尧舜的宗法、农经时代,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史记·五帝本记》载,“舜二十岁以孝闻名”,中国二十四孝“感...

2025-04-09

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经常听到“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说法:去请购吉祥物的时候,有的人是自己这样选择,有时候则是工作人员这样推荐;几个人一起谈论关于佩戴吉祥物的时候,也总有人持这种观点;有的人则不仅自己执着这点,还把这个观点当...

202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