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郯城大地震是哪一年的 中国史上最大的地震

发表于话题:中国历史上奇闻异事
发布时间:2021-05-10

郯城大地震是哪一年的,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许许多多的大地震,比如近年的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还有上世纪70年代的唐山大地震等等,但您是否有听说过康熙年代的郯城大地震呢?下面就跟着一点奇闻网小编一起来看看郯城大地震是哪一年的 中国史上最大的地震。

郯城大地震是哪一年的

在1668年的7月25日晚,山东郯城、临沭、临 沂交界发生了一个旷古历今的大地震,震级为8.5级,史称郯城大地震。

郯城大地震情况

公元1668年7月25日晚 (清康熙7年农历6月17日戌时),山东省南部的郯城县发生了8.5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5.3度、东经118.6度,震中烈度达12度。地震波及鲁、 苏、皖、浙、闽、赣、鄂、豫、冀、晋、陕、辽等十余省(410多个县)和朝鲜半岛。山东郯城、临沂和莒县(临沭县和莒南县当时亦属此三县辖区)受灾最为严 重,造成约5万余人死亡,破坏面积涉及方圆近千公里。此次地震,历史上称为“郯城大地震”,“郯城-临沂大地震”或“郯城-莒县大地震”。

现今存有史志、诗文和碑刻等数百种资料,记载了这次大地震。史志中有这样的描述,“有声如奔雷,又如兵车铁马之音”,“降雨、倾刻震”,刹时间 “城楼垛口、监仓衙库、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如平地、城内四乡边地裂缝,或宽不可越、或深不可视”,“裂处皆翻土扬砂,涌流黄水、泉涌上喷高二、三 丈,周围百里无一存屋”。 沂水县志记载该县“倒房数千间”,章丘县志称当时“龙山山崩”。清代著名的小说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的《地震》一文,也详细记录了地震发生情形,“康 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地大震。余适客稷下(今临淄),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 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 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体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侧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 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震后死尸遍地,无人收殓者甚多;四邻村落,腥臭之气弥漫;又逢暴雨炎日,瘟痢大作,灾民四处流散。

地震惊动了大清朝野上下。康熙皇帝命户部具体负责赈济,并免去山东沂州等40州、县的年租,发赈灾款银二十二万七千三百余两。

至今,在山东郯城和枣庄等地仍有保存完好的此次地震遗址。郯城地震断裂带是我国东部最大的一条地震断裂带,呈南北走向,长2600米,宽160米。枣庄的熊耳山大裂谷是一条由地震形成的天然大裂谷,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有史料佐证的特大地震山体崩裂遗迹。

郯城大地震后果

因为地震发生在戌时(晚上七点至九点),古时的人们没有丰富多彩的娱乐休闲活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故而,这是一个人们正在准备睡觉或者 已经入睡的时间,很多人是在睡梦中被顷刻坍塌的房屋砸死砸伤的,造成的人员伤亡损失也特别严重。地震中的人口死亡在5万人以上,康熙时期山东鲁南地区仍是 地广人稀,多层建筑物少,这样的数字在当时已经是天文数字。同时,由于消息流通缓慢闭塞,震后无法组织积极有效的救灾活动,适逢夏季又连降暴雨,导致了灾 区瘟疫流行:“区内死尸遍野,不能殓葬者甚多;暴雨烈日,瘟痢随作,人民疏散。”虽然清政府在地震发生后便命令户部速行详议、分别蠲赈,发免山东沂州等 40州、县、卫年租多寡不等,并遣官赈济,但还是导致灾民流离失所,经济损失极为惨重。

震后,我国约500余种县志、方志,碑文、诗文等对这次地震作了详尽的记载,其中有破坏的记载达150余县,堪称是我国历史上史料记载最为翔实丰富的特大地震。

郯城大地震前兆

—次大震发生之前,往往会出现丰富的宏观异常现象。这一点已被人们所公认。仅从现存的历史资料来看,大地震之前出现过特旱大涝、地下水位上升、动物异常等宏观方面出现异常情况。

1、特旱与大涝 史料记载,郯城地震前四年,即1664年秋冬,在震中区西部广大地域,包括山东的西部,河南,河北,江苏和安徽等省的部分省出现大面积干旱。次年旱情持续 发展,遍及整个山东省,并漫延到河南,河北,安徽和江苏筝省。这年山东除胶东半岛麦收十分之二外,其它各地夏,秋绝产,正是“千里赤地”草木皆枯”。有的 县出现“人相食” 的惨景。

2、地下水位的升降 地下水位的升降,作为一种地震宏观前兆异常,史料的记载中并不普遍。而伴随地震的发生,瞬息变化的地下水位在记载中则遍遍皆有。这种地下水位的异常变化,是可以作为宏观前异常观象的。

3、地震伴随的物理现象 郯城大震时,据史料记述,伴随出现的大气物理观象,主要有地气,地光,地震,震后还有地生白毛的众多现象、特别是地生白毛,这次地震后分布甚广、主要在低烈度区的南方。

郯城地震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大地震,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历史上发生的震级最大的破坏性地震(释放能量约为1976年7 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的11倍)。有史以来天灾无法避免,但如何做到提前预警、疏散,事后积极救援、安抚,尽可能降低伤亡,一直值得当权者为之努力。

以上就是一点奇闻网小编为您带来的郯城大地震是哪一年的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奇闻异事、搞笑新闻请多关注一点奇闻网。

标签组:[地震] [地震的形成] [郯城地震] [郯城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523.html

相关阅读

《庄子·杂篇·徐无鬼》原文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牵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

2025-04-28

《庄子·杂篇·让王》简介

“让王”,意思是禅让王位。本篇文章的主旨在于阐述重生,提倡不因外物妨碍生命的思想。利禄不可取,王位可以让,全在于看重生命,保全生命。“轻物重生”的观点历来多有指斥,认为与庄子思想不合,但其间亦有相通之...

2025-04-28

世宗贤妃墓简介

世宗贤妃墓,又称“世宗贤妃坟”、"世宗六妃、二太子墓"或“四妃、二太子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嫔墓之一。内葬有郑贤妃等至少四位妃子、二位太子。墓园简介位于神宗四妃墓及悼陵之间,俗称"小宫"。坟园坐北朝...

2025-04-28

《庄子·杂篇·徐无鬼》简介

“徐无鬼”是开篇的人名,以人名作为篇名。全篇大体可分为十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至“莫以真人之言謦吾君之侧乎”,写徐无鬼拜见魏武侯,用相马之术引发魏武侯的喜悦,借此讥讽诗、书、礼、乐的无用。第二部分至“君将...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简介

《庄子·杂篇·庚桑楚》:“庚桑楚”是首句里的一个人名,这里以人名为篇名。全篇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有讨论顺应自然倡导无为的,有讨论认知的困难和是非难以认定的,但多数段落还是在讨论养生。全文大体可以分为五...

2025-04-28

庄子《知北游》译文赏析

知向北游历来到玄水岸边,登上名叫隐弅的山丘,正巧在那里遇上了无为谓。知对无为谓说:“我想向你请教一些问题:怎样思索、怎样考虑才能懂得道?怎样居处、怎样行事才符合于道?依从什么、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道?...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原文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年,畏垒大壤。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简介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庄周的毕生精华之作,《知北游》是《庄子·外篇》中的最后一篇,也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篇,对于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也较为重要。本篇是“外篇”的最后一篇,以篇首的三个字作为篇...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原文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

2025-04-28

《庄子·外篇·田子方》简介

田子方是篇首的人名。全篇内容比较杂,具有随笔、杂记的特点,不过从一些重要章节看,主要还是表现虚怀无为、随应自然、不受外物束缚的思想。全文自然分成长短不一、各不相连的十一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夫魏真为我累...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