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什么是沉浸式设计?它有什么具体特点?

发表于话题:沉浸式太空生活
发布时间:2021-11-05

作为一名交互设计师,我不太认同 UI 可以真正「沉浸」。下面我主要从沉浸式展览体验出发,尝试整理关于沉浸式体验设计的问题和思考。

在知名研究机构 Gartner 的2019全球十大科技创新趋势报告中,沉浸式体验(Immersive Experience)是其中的一大趋势。

沉浸式的定义:

沉浸式体验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完成模糊物理世界与数字或模拟世界之间的界限,从而营造出沉浸感的体验过程。

Gartner 预测,到 2022 年,70% 的企业将尝试使用沉浸式技术进行消费和企业使用,25% 将用于生产。


沉浸是一种什么感觉?

从 iMax 电影到迪士尼乐园,从虚拟现实游戏到数字艺术展览,时下的消费体验已经越来越趋于「沉浸」。

沉浸的状态对每个人应该都不陌生。这是一种空间边界变得模糊、时间感消失、个体限制似乎被消解的神奇体验。有人会将它与「心流」的状态联系起来。心流状态一般产生于全身心投入,以完成某个明确目标的过程,目标带来的挑战与个体的能力相匹配,而且伴随及时的行为反馈,能让人拥有沉浸的愉悦感和意义感。


"Les Miserables" at Dallas Theater Center. (Photo by Karen Almond)

福布斯作者 Seth Porges 向一些作家、游戏设计师、沉浸式剧场生产者,以及其他前沿体验设计者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才是创造一个沉浸式体验或世界的秘密?有 6 个秘密值得参考:

通过细节来扩大你的世界并使之有生机明确你对观众的期望值给观众一种身份感将劣势转化为优势让观众来做决定创造一个人们能展现自我的空间

展览体验

传统的博物馆和美术展览体验,多是静态和被动的,观展者按照既定的路线参观,展品陈列在橱窗中,仿佛接受朝拜的对象,无形中与观众直接形成了距离感。在这种展览中,很难获得沉浸式、身心愉悦以及富有教益的难忘体验。

我们走进博物馆,期望获得非同寻常的经历,获得那种好奇被激发,进而寻思谜题,感觉世界被打开的惊喜和微小的重生感。这跟走进电影院,经历一个充满笑和泪的故事、在制作精良的游戏中定义自我身份、到异国他乡感受迥异的文化,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好的展览体验令人难忘,它在物质、智力和情感层面都让人感到满足。

Matt Sundstrom

人移动,内容不动。这是典型的「检阅」模式,展览多采用这种模式。人移动,内容也随之变化。


(也许还有其他的模式?检阅式的走马观花真的很无聊啊……)

展览的体验是全方位和富有层次的。更合理且有潜力的方式,应该是人移动,内容也随之变化,比如在一定区域内的内容,允许观众选择和互动。


下面 00 从设计要素出发,重新整理一个沉浸式展览设计的框架,并初步讨论设计要素和关键问题。


I. Stage 场所/场景

展览是一次对未知的体验。

进入展览的阶段,就像是一封邀请函,收信人根据邀请函决定要不要赴约。Achiam(2010) 将展览看做是一次跨越文化边界的体验,观众从日常生活进入到一个虚构的情境,也是进入到一种独特的文化当中。能否从熟悉的真实世界,平滑过渡到展览所营造的小世界,对沉浸的程度有很大影响。

不论展览是什么主题,一般都跟日常生活的场所有明显区别。如何让观众能暂时忘却现实生活,进入一个陌生的情境,甚至能够意识到自己将在展览中进行某种程度的「role play」?

空间

回想一下,当我们进入电影院、游乐场、赌场的时候,空间的光照和布局能够一下子让我们跟现实世界分离,忘记刚才从哪里来,以及前一分钟还挂念着的种种琐事。所以,在进入展馆时(甚至在这之前),就需要将空间逐渐调整到展览叙事的「频道」,按照那个世界的设定去营造氛围。比如,天文主题展览可能会模拟太空和宇宙,在一个黑暗、神秘的空间内展开;而动漫展览可能需要一个敞亮、富有活力而且梦幻般的空间。观众可能会注意到空间中出现了一些「非现实」但跟主题相关的元素。这时候,叙事已经开启。

身份

除了空间布景,对观众做一些身份特征调整,也能帮助他们更快融入到环境和叙事中。比如,一些沉浸式戏剧会让观众带上面具,这种富有象征意义的设置,既可以激发好奇和参与感,又能推进互动。又比如,可以将观众分成几组并给予一些标识,让观众在一开始就对人物关系有所理解和期待,然后在展览中设计一些互动。

谜题

谜题永远是激励人们进行探索的法宝。提出一个好问题,让观众带着问题进入展览。这个问题一般就是展览主题的一个有趣的表述。这么简单有效的方法,竟然很少见到有展览真正在用(或者是用了但是没用好),真是不可思议。

小结

在设计时展览空间时可以重点考虑:

与外部世界的隔离,氛围营造模糊原来的身份和特征用问题/目标激发探索欲

II. Narrative 叙事

想象力是人的独特能力。而最容易激起共鸣和想象的,就是故事。

看看电影行业,无论技术怎么发展,最经久不衰的,一定都是故事讲得最动人的影片。

内容组织

要将展览内容串成故事绝非易事,尤其如果固守以展品为中心的策展思路的话。在策划之初,不妨重新思考一下,展览内容还有哪些可能的组织形式?是用时间线来组织吗?还是可以考虑划分主题?或者用几组呼应的概念来贯穿?是不是用逐渐深入的一组问题会更有层次感?

故事要素

故事的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情节、冲突、关系变化等等。

在展览内容的叙事中,可以首先考虑希望观众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个角色的身份、视角和行为特点是怎样的,这些特征是否能够清楚传达给观众。有了对角色的预期(比如,模拟一个宇航员的角色),观众对内容就能有更多的理解和互动的愿望。

角色之后,是情节的展开。展览中所谓的故事情节,没办法像文字和影像媒体那样生动具象。如何让情节向前发展呢?一个办法是截取片段,比如宇航员的故事中,可以有儿时梦想、申请、训练、执行任务等几个「关卡化」了情节(甚至可以安排递进关系)。在情节中穿插一些任务,把不同关卡联系到一起。任务设计需要考虑减少认知和理解成本,提供及时、丰富的反馈,这样有助于情节的推进,更重要的是,这些任务往往就是「沉浸感」的重要来源。

小结

展览叙事的设计,需要注意:

用有趣、有故事性的方式组织展览内容从角色身份特征出发,设计有代入感的讲述(呈现)方式安排具有一定主题和关卡特点的情节和任务精简叙事对象,减少信息冗余,提供明确的指引和反馈

III. Sensation & Interaction 感觉和互动

有了前面叙事的铺垫,观众逐渐进入到角色和情节当中。如果我们能激发观众对内容的感受,鼓励与内容进行一些互动,沉浸的体验就能更进一层。

展示

展览内容如何被展示,决定了它如何被感知。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合适的「舞台」。

传统展览绝大部分的展示方式,都是静态的安放,观众观看并离开。这跟在菜市场浏览摊档、在微博里刷时间线,还挺相似的……

沉浸的前戏是吸引。让内容带有舞台中央主角般的光环,吸引目光的停留,号召注意力的投入,才有沉浸的可能。在设计内容展示时,可以参考具有「舞台感」的设计,毫不含糊地将视觉重点引导到主要信息上面,强化引导的层次,以便让探索渐进式地展开。

展览中一定会有不少让观众觉得陌生的内容,特别是科普性质的展览。为了减少认识和理解负担,设计师可以寻找目标人群所熟悉的东西,用类比和可视化的方式,在现实生活和新知之间架设起桥梁。

沉浸式的体验,不仅要求内容展示要足够明确和吸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多感官的综合体验是如何发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如何激发了想象,又是如何唤起种种情绪的。展览一定都有内容的主题,不妨试着再加入一条情绪的主线,看看它能带来哪些可能性。

互动

引人入胜的展示只是开始。它就像一封邀请函,调动起观众的好奇心,邀请他们探索更多。而承载这些探索最好的方式,是赋予观众主动权,去推进情节发生,去试验不同的可能性,并且在其中收获新的知识和体验。

日新月异的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而强大的工具。各种传感器可以收集环境和人的信息,屏幕、投影仪、声控设备、机械装置等等为交互结果和展示提供了数不尽的可能,而强大的控制中枢几乎可以通过编程实现各种各样的脑洞。互动不再是博物馆和展览中的奢侈体验,它已日渐成为主导的展览形式,将内容融入在互动过程中,实现沉浸的体验。

在故事线中安排互动,这些互动最好能围绕最初的谜题,然后把钥匙交到观众的手中,让他们去解锁,去庆贺小小的 A-ha moment。

现在有不少网红展览,特别注重拍照效果,让大家在过程中拍照传播。但是,这种展览往往没法达到沉浸的状态。当人们沉浸地探索有趣的事物,怎么会想到掏出手机来自拍呢?并不是说传播不重要,但是当下的探索和满足,应该比美美的自拍更值得追求。刹那的体验才是永恒。

小结

感觉和互动是沉浸的关键环节,可以重点考虑:

为内容提供「舞台般」聚焦的展示,拉开信息层级的对比运用类比和可视化,降低认知和理解负担提供多种感官体验并激发想象和情绪(尝试设计情绪曲线)围绕主题和问题设计互动方式,将内容融入互动中用新的技术手段收集、处理、展示多维度的信息

IV. Resonance & Reflection 共鸣和反思

这道是加分题。

沉浸式体验已经非常不易,能不能更进一步升华?

回顾我们所经历的深刻体验,为什么它们能历久弥新?我想,这些体验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在当下能激发强烈的共鸣,顿悟也好,敬畏感也好,超越极限的感动也好,都是在某些情感维度上产生共鸣,从而跟主题内容、跟作者建立了深层次的联结;第二个特点是基于这个经历,让我有了一些反思和洞察,它们引导我获得一次小小的认知更新甚至重生,让我对生活的某些面向,产生前所未有的理解和态度。也就是说,它让我成为了更好的我。


一次令人难忘的展览体验,既能让人在当下沉浸,获得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又能持续影响日常生活,引发自我的小小进化。我想,这就是策展人和设计师的终极目标了。


感谢阅读。如有展览、科普活动的合作,请联系 http://uegeek_at_gmail.com

Ref

Belaën, F. 2003. L’analyse de l’apparition d’un nouveau genre culturel dans les musées des sciences: les expositions d’immers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informatics meeting, September 8 12, in Paris, France.Achiam, M. (2010). Designing immersion exhibits as border-crossing environments. Museum Management and Curatorship, 25, 323–336. https://doi.org/10.1080/09647775.2010.498990Gartner Top 10 Strategic Technology Trends for 2019 - Smarter With GartnerFlow (psychology) - WikiwandMuseum Standards and Best PracticesTop 10 Tips to Great Museum Exhibit DesignHow to Design for Virtual Reality | WIRED设计沉浸式体验的6个秘密


标签组:[展览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5971.html

相关阅读

辽代绘画艺术介绍

辽朝绘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契丹人善画草原风光和骑射人物,辽朝涌现出不少卓有成就的画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绘画作品。耶律倍和著名画家胡瑰、胡虔父子所画多入北宋内府,被誉为“神品”。契丹人善画草原风光...

2025-04-26

《吕氏春秋·贵直论》原乱赏析

【原文】乱必有弟①。大乱五,小乱三②,乱三。故《诗》曰“毋过乱门”,所以远之也。虑福未及③,虑祸过之,所以完④之也。武王以武得之,以文持之,倒戈弛弓,示天下不用兵,所以守之也。晋献公立骊姬⑤以为夫人,...

2025-04-26

《龙图公案》作品简介

龙图公案是明代短篇公案小说集。又称《龙图神断公案》,书以《新镌全像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为最早,不题撰者。后有《新刻京本通俗演义增像包龙图判百家公案全传》。安遇时编,序"江左陶烺元乃斌父题于虎丘之悟石...

2025-04-26

《三侠五义》作品简介

《三侠五义》,作者清代贵族弟子石玉昆,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的经典之作,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同时,作为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三侠五义》的版本众多、流传极广,书中脍炙人口的故事对中...

2025-04-26

辽代时期多元化的音乐文化

契丹人在长期的牧猎生产劳动中创造了本民族的语言和歌舞音乐,其早期音乐简单而质朴,具有原始狩猎和原始宗教色彩,被称为国乐。辽国建立后,辽国皇帝确定其为国乐,也就是辽国在大型聚会、祭祀、宫廷礼仪等场合演奏...

2025-04-26

包拯的脸谱由来

在中国戏曲史上,没有一位官吏能够像包拯那样,可以如此频繁地出当今历代的戏剧舞台上,至今久演不衰,并且成为一类非常独特的戏剧通称“包公戏”。包公戏的流行,从南到北,几乎涉及到所有的戏曲种类。戏剧中的包公...

2025-04-26

辽代雕刻的特点和成就

辽朝的雕刻艺术有其自身特色。作品以宣扬佛教信仰为多,有石雕和砖雕,保存至今的有几座石窟寺、几座石雕造像和大量墓葬石刻。雕塑作品刀法遒劲,栩栩如生。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佛塔和佛寺。山西省灵丘觉山寺西塔院中...

2025-04-26

庄子《渔父》译文赏析

孔子游观来到名叫缁帷的树林,坐在长有许多杏树的土坛上休息。弟子们在一旁读书,孔子在弹琴吟唱。曲子还未奏完一半,有个捕鱼的老人下船而来,胡须和眉毛全都白了,披着头发扬起衣袖,沿着河岸而上,来到一处高而平...

2025-04-26

《庄子·杂篇·列御寇》简介

“列御寇”本是一人名,这里用作篇名。全篇由许多小故事夹着议论组合而成。内容很杂,其间也无内在联系,不过从主要段落看,主要是阐述忘我的思想,人生在世不应炫耀于外,不应求仕求禄,不应追求智巧,不应贪功图报...

2025-04-26

《庄子·杂篇·列御寇》原文

列御寇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惊焉。”曰:“恶乎惊?”曰:“吾尝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伯昏瞀人曰:“若是则汝何为惊已?”曰:“夫内诚不解,形谍成光,以外镇人心,使...

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