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西安八大灵异事件, 看得人毛骨悚然

发表于话题:各地真实灵异事件记录
发布时间:2021-05-11

NO.1

钟楼上方有星座:天龙座


  你每天路过的钟楼,平静无常的屹立在市中心,其实在它的上空,斗转星移,变化万千。

NO.2

大雁塔是个着名的“斜塔”

  由于地下沉陷,大雁塔从16世纪初开始就向西北方向发生了倾斜,到1996年,大雁塔的倾斜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值1010毫米,经过各级部门近10年的抢救,大雁塔倾斜的势头得到了遏止,但它现在的倾斜幅度依然超过了1米。

  这张很明显


  这张更明显


NO.3

高校里有大宝贝


  你以为只有陕西省博物馆里才珍藏无价之宝?其实,在陕西这座文化大省里,各个高校里的博物馆都有“镇馆之宝”。陕师大有一座女性博物馆,里面陈列了56个民族的女子嫁衣以及“女书”1200余件,号称中国唯一的妇女综合博物馆。

NO.4

纯木结构的钟楼

未遭遇过雷击和火灾

  建国后在修复钟鼓楼的过程中,鼓楼遭遇雷击,于是在修复钟楼过程中特意装上了避雷针和避雷网。可是在此前的几百年间,一直没有避雷设施的、纯木结构的钟楼为什么从未有发生火灾的记录呢?

  确实,有资料显示,钟楼没有任何火灾痕迹,也没有任何雷击的记录,只能解释为“偶然”。


  也有人说,钟楼建成600年,从未遭遇毁灭性打击,即使在“文革”中也得以幸免,是因为钟楼“风水”好。

NO.5

兵马俑的发现对西安城墙的保护

起到了“偶然却巨大”的作用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城墙都一直面临拆除的危机,如果没有一连串的意外和运气,西安的城墙或许早就和北京城墙一样被拆掉了。但他一次次都跌跌撞撞地躲过了,直到兵马俑的发现,才为这件事情画上了句号。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时兵马俑的发现让西安很快成了国家领导人接待外宾来访的必经之地。政府部门在对文物遗址的公开表述发生了悄然的变化——从“了解封建王朝的统治方式”,转变为“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成果,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1979年4月,中国考古学会成立大会在西安召开。

  1982年2月,国务院转批《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通知》,北京和西安在同时第一批入选。

  在1980年代初,西安的旅游收入,占到了陕西省全省旅游收入的97%。

  1985年,中国加入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公约》。


  没有人再提出拆掉城墙了,更重要的是,人们不再需要去找其他理由留下它。

NO.6

秦始皇统一天下靠的是锅盔

  在战场宿营地,秦军可以几天不做饭,只吃锅盔。不用举火做饭,宿营就不繁琐。只吃锅盔,全体官兵即可立即集合起来,而且还可以边走边吃饭。对于秦军的长途奔袭和突袭及长期潜伏来讲,这种干粮最合适不过了。


  而且当时秦国的士兵是这样携带锅盔的:将两个锅盔为一组,在每个锅盔上钻两个眼儿,用牛皮绳系好,前胸、后胸各搭一个。这一特殊的携带方式在突遇作战时,锅盔就变成了极好的单兵护具,起到了盔甲(防弹背心)的作用。更难得的是,敌军射过来的箭,扎在锅盔上,被秦国士兵拔出来后,又可用来射杀敌军。


  有这样的锅盔作为士兵们的饱腹之物,加上秦国本身强大的军事力量,那些秦军壮汉们在战场上英勇无比,横扫六国,势如破竹,又有何难?

NO.7

“北京时间” 其实来自西安

  全国人民都遵守的“北京时间”原来并不诞生在北京,而是来自西安临潼的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

  这里承担着北京时间的“授时”工作,即通过原子钟系统,来保持和比对标准时间的产生。


  接下来,这个时间还必须由位于蒲城的国家授时中心二部(原陕西省天文台)通过无线电波发播到全国各地,这就是“授时”。

NO.8

地铁二号线开通运营后

西安为何一连下了三个月的雨

  西安地铁二号线贯通之时,西安城整整下了三个月的雨。几乎从未间断。有人说,这场雨,是因为挖地铁挖断了龙脉的缘故。


  据说长安城的龙脉,南从秦岭发源,一直到今日中部偏北一个叫做龙首的地方。这便是西安城的龙脉。西安地铁二号线也是走南北中轴线,过龙首原。

NO.9

西安是最古老的留学生社区

  盛唐时期,长安城的人口超过百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城市。这其中,仅留学生就达十万人。在西安的大小“学习巷” 盛唐时期曾居住着数万名外国人,大家都在那里学习汉语,因此得名。若昔日有“长安话四六级考试”,不知道会难倒多少外国友人。


NO.10

“天府之国”最早说的是关中

  天府之国,最早见于《史记·留侯世家》。关中在其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正是为此,刘邦最终定都长安。后汉杜笃在《论都》论述关中最为精彩。另外,李唐重臣郭子仪对关中也有雷同的评价:“雍州之地,古称天府,右探陇蜀,左扼崤函,前有终南太华之险,后有清渭浊河之固,神明之奥,王者所都。”


  而关于成都平原称为天府之国史书却鲜有记载,只有《三国志》诸葛亮与刘备的《隆重对》中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NO.11

史上最牛的皇帝是唐中宗李显

  为什么呢?因为他本人当过皇帝,他老爸(唐高宗李治)当过皇帝,他儿子(唐少帝李重茂)当过皇帝,他弟弟(唐睿宗李旦)当过皇帝,他侄子(唐玄宗李隆基)当过皇帝,最要命的是,他母亲(武则天)居然也当过皇帝!


NO.12

陕西人每天都在说文言文

  虽然老陕们爱开玩笑称陕西话是大唐雅音,但内心里觉得陕西土话实在是土!生冷硬噌,难登大雅之堂。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咱老陕平时说的口头禅都是文!言!文!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标签组:[灵异事件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662.html

相关阅读

唐代杜甫《八阵图》诗歌赏析

八阵图唐代: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名成一作:名高)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译文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赏...

2025-04-24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全诗赏析

宿建德江唐代: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赏析这是...

2025-04-24

《吕氏春秋·不苟论》贵当赏析

【原文】名号大显,不可强求,必繇其道。治物者,不于物于人。治人者,不于人于君①。治君者,不于君于天子。治天子者,不于天子于欲。治欲者,不于欲于性。性者,万物之本也,不可长,不可短,因其固然而然之,此天...

2025-04-24

孟浩然《春晓》诗歌赏析

春晓唐代: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赏析《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

2025-04-24

《吕氏春秋·不苟论》当赏赏析

【原文】民无道知天,民以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知天。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当,则诸生有血气之类皆为得其处而安其产。人臣亦无道知主,人臣以赏罚、爵禄之所加知主。主之赏罚、爵禄之所加者宜,...

2025-04-24

《吕氏春秋·似顺论》似顺赏析

【原文】 事多似倒而顺①,多似顺而倒。有知顺之为倒、倒之为顺者,则可与言化矣。至长反短②,至短反长,天之道也。荆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城郭③高,沟洫④...

2025-04-24

唐金昌绪《春怨》诗歌赏析

春怨/伊州歌唐代: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译文我敲打树枝赶走了树上的黄莺,不让它在树枝上不停鸣叫。它的叫声会惊破我的好梦,不能到辽西与戍守边关的亲人相见。赏析这首诗,语言...

2025-04-24

唐代柳宗元《江雪》诗歌赏析

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译文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赏析柳宗元...

2025-04-24

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诗歌赏析

秋夜寄邱员外/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唐代: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译文在这秋夜我心中怀念着你,一边散步一边咏叹这初凉的天气。寂静的山中传来松子落地的声音,遥想你应该也还未入睡...

2025-04-24

唐代张祜《宫词二首·其一》诗歌鉴赏

宫词二首·其一唐代:张祜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译文与故乡之隔有三千里之遥啊,我已被幽闭在这深宫里二十年了。听到这曲《何满子》,眼泪竟忍不住落在了君王面前。鉴赏一般以绝句体裁写...

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