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段奕宏是个什么“妖孽”,竟然敢暗恋徐峥的老婆陶虹?

发表于话题:陶虹段奕宏 合作
发布时间:2021-11-16

有人说:

“演员有两类:一类是他演谁,他就是谁;一类是他演谁,谁就是他。”

段奕宏就属于第一种。

提起段奕宏,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

这不就是暗恋陶虹的那个人吗?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段奕宏这个玩笑背后,隐藏着一个草根少年克服自卑、排除万难,一步步逆袭成功的故事。

段奕宏的演技到底有多牛?

有网友曾这样写道:

“如果在电影院徘徊,或者朋友不知道应该选哪个,我眼睛一扫,如果有段奕宏,基本就定八成了。”

活成明星的演员有很多,活成标杆的演员却很少。

而段奕宏能走到今天,离不开他身上的那股“劲”。

如果你不认识段奕宏,看到他照片的第一眼,印象大多会是:沉稳、爷们、有责任心。

但恰恰相反,段奕宏的少年时代,那可是十足的“问题”少年。

1973年,段奕宏出生在新疆伊犁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

因为排行最小,理所当然的,段奕宏就成了家里所有人都可以管束的对象。

然而,正是因为这种管束,激发了他强烈的叛逆心。他渴望自由,渴望掌控,渴望能左右自己的人生。

为了争取主动权,他不停和家人对着干,拧着来。

不让去伊犁河洗澡他就偏去,不让过分打扮自己,他就偏跑去理发店烫了一头爆炸头。

终于,在他19岁那年,和家人之间爆发了一次更激烈的冲突。

1991年,段奕宏上高二。

在学校举办的文艺汇演上,段奕宏自导自演了一段小品。没想到,得到了一个来自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的肯定。

教授专门让话剧团团长给他带话:你应该去学表演。

教授的话,让一直渴望得到肯定的段奕宏,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从此,考艺校学表演的念头,就在段奕宏心中扎了根,越长越烈。

不出所料,他的这种想法遭到了家人的集体反对。

可是,段奕宏铁了心要去北京参加中戏考试,谁也无法阻拦。

在头一晚跟家人剧烈争吵后,第二天一大早,从来没有出过伊犁的段奕宏,就收拾好行囊,独自一人坐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

然而,因为没有特长,长得也不帅,第一轮考试,段奕宏就被刷了下来。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段奕宏的内心还是不甘心:难道就这样放弃自己心头所爱吗?

失落之余,他决定给自己三次机会,如果三次都考不过,再谈放弃。

为了考上中戏,他几乎拼尽了全力。

没有钱,他就利用暑假时间去果脯厂打工赚学费;没有优势,他就学劈叉,每天只睡三个小时;没有表演基础,他就专门报了一个学表演的短期培训班,一点点纠正发音,学习一些基础的表演知识。

终于,在第三次考试时,段奕宏以西北片考生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通过了中戏的考试,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目标。

夙愿成真,接到录取通知书,段奕宏几乎喜极而泣。

然而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即将到来的中戏生活,却成了他灰暗岁月的开始。

兴冲冲地报道入学后,段奕宏却傻眼了。

他这才发现,原来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远远不是长相那么简单。

同样是看电影,别人看一遍就能分析出哪里好哪里不好,他却完全分析不出来;同样是大学生,别的同学就有人找去拍戏,他却没有。

再加上他其貌不扬,家境一般,很多东西都没见过,连陶虹给他一个芒果,他都不知道里面有核,就一口咬下……

种种落差和不适应,让原本就敏感较真的段奕宏,深陷自卑不能自拔。

“第一年对我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一年。大部分的时间,处在一种神魂恍惚、萎靡不振的状态。”

但正如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说,“自卑感是改善人类处境的动力之源”。

既然拼不过天赋和家境,那就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

痛定思痛,段奕宏再次拿出了考中戏时的拼劲,每天认真学习,最早起床练晨功、纠正台词发音,风雨无阻。

甚至为了节省往返时间和路费,大学四年,他一次也没有回新疆过春节。

跟段奕宏搭档多次的陶虹曾这样回忆:

“有次我们去道具组借衣服,‘老师,你把那件拿给我,我再试试这件。’后面的人说,哎哟,段龙,差不多完了啊,你交一作业至于吗?

他就至于,特别至于。

靠着这股执拗和坚持,渐渐地,大家对他的评价从“老段特别用功”,变成了“他演戏特别好”“男神”。

按理说,这下段奕宏终于能一路顺风顺水了吧?

可命运偏偏要对他多加磨炼。

毕业时,因为话剧院缩减人员,原本打算录用段奕宏的地方,没动静了。

辛辛苦苦考上大学,又这么努力去学习,结果临了临了要被打回新疆?

段奕宏不甘心。

他脑门一热,拿着自己四年的成绩单和学生证,直接冲到了文化部要见文化部长。

“我是中戏的学生,这是我四年的成绩单,我就想问问,这样的成绩,我为什么不能留在北京?”

他在文化部坐了整整一天,也没等来他想要的结果。

为了留在北京,段奕宏开始到处去参加团体考试。终于在自己生日那天,拿到了实验话剧院的录取通知书。

老师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应该感到高兴,这是你想要的,也是我们想要的。你的努力没有白费。”

人生就是这样,也许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是只要踏实肯干,就一定会有找到自己的一片天。

1998年,段奕宏以全优的成绩从中戏毕业,进入了实验话剧院(国家话剧院),成了一名演员。

在这里,段奕宏一身的才华,终于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除了话剧外,他接连演了《母亲》《刑警本色》《让爱做主》等多部电视剧,还凭借电影《二弟》,获得印度新德里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但相较于同学陶虹和印小天,他的名气还是远远不够。

直到2006年,他参演了《士兵突击》,才真正开始被观众记住。

在这部云集了王宝强、张译、陈思诚、李晨等优秀演员的电视剧中,段奕宏的表现丝毫不输任何一人。

他饰演的老A队长袁朗,身怀绝技,心怀悲悯,“犹如一把藏在鞘中的利剑,不动声色时,温润儒雅,一旦出鞘,便是寒气逼人”。

而现实生活中的段奕宏,也有着同样的性格特点。

在演艺圈,段奕宏是出了名的“难搞”。

为什么这么说呢?简单举几个例子吧。

拍电影《二弟》时,为了演出那种痞气,段奕宏硬是克服自己的心理不适,穿着紧腿裤、大尖头皮鞋,和街头混混们一起生活了二十三天体验生活。

最后,当他领着一群混混回到剧组,连导演都对他竖起大拇指:

“牛!我来了这么多天,也没认识这么多人。”

拍《西风烈》时,有一场跳卡车的戏。为了演出真实效果,段奕宏愣是没用替身。

这还不算。

武指怕他受伤,故意放慢了车速,他却不依不饶:

“别啊,这样拍出来不好看,得加速。”

拍《烈日灼心》时,有一场在水中的戏。段奕宏需要憋住一口气在水中连续做9个动作,难度相当大,稍有不慎就会呛水。

段奕宏不怕吗?当然怕。

但他硬是靠那种“自虐”精神,完美超额完成了12个动作。

但最让人觉得他“难搞”的,还是因为他敢跟导演“杠”。

别看平时的段奕宏看起来幽默好说话,一到了工作中,他就变得“六亲不认”,天王老子都不怕。

每个剧本,每个人物,对段奕宏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他认认真真对待每场戏,哪怕导演已经说“过了”,他依然还是琢磨:有没有更好的方案?

拍《烈日灼心》时,他和邓超两个人跟导演讨论剧本,谁也不服谁。

最后,把导演气得一拍桌子,吼道:“谁他妈是导演?我是!”

多年后,鲁豫问他:“你是成名前就这样,还是成名后才这样?”

“成名前就这样。”

“你骂我也好,指责我也好,但不是我难搞,是创作本身难搞。”

“演员,不能丢掉自己的本。”

这句话,几乎成了段奕宏的座右铭。

成名前,朋友给他出主意:“你怎么不去跟大导演合作?”

他却丝毫不领情:“干嘛?让我去蹭人家流量吗?”

不管导演名气如何,不管最后会不会得奖,他都十分看得开:

“演员尽了自己的本分就好,其他不是我能左右的。”

“演员有很多种,我更愿意做让观众期待、信任的演员。”

成名后,段奕宏依然过着极其自律、低调的生活。

近几年各种真人秀、综艺节目流行,很多明星都因为参加真人秀吸引了一大波粉丝。

但是段奕宏却从不参加。

因为他觉得,真人秀没有隐私和尊严,他还没有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

他的微博常年保持着每个月只更新一两次的频率,还都是和新戏宣传,或者广告合作有关。

寥寥数语,言简意赅。

没有工作的时候,他就坚持锻炼身体,远离灯红酒绿,活得低调又充实。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过什么样的生活节奏。”

对段奕宏来说,将工作与生活分开,才是最适合自己的状态。

和二十年前相比,现在的段奕宏不再那么敏感自卑,变得更沉稳从容。

但唯一不变的,却是他对自己的高要求。

不管名气多大,演戏只要遇到自己不熟悉的角色,他依然会坚持体验生活。

有人不解:“你怎么还用这种笨办法呢?”

他回:“怎么能是笨办法呢?这对我来说是捷径啊!”

将自己完全沉浸在艺术创作里,看着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这种脚踏实地的进步,是他安全感的来源。

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外界如何喧嚣,他一直努力保持自己身上的那种真实,从不矫揉造作。

“我不担心我和别人的相处,我只在乎我跟自己的相处,因为我还在了解我自己。”

知乎上有人问:“如何评价段奕宏?”

有网友回答:

“他像西北一条孤独的野狼,时而温柔,时而癫狂。从袁朗到龙文章,从马路到夏明朗,他满足了我对男人的一切幻想。”

和那些靠脸吃饭的小鲜肉相比,段奕宏无疑是一个“异类”。

从一身土味的草根少年,一路摸爬滚打走到今天,这背后的辛酸汗水,非常人能体会。

没有天赋就用拼尽全力去努力,没有背景就抓住一切可以争取的机会。

从不懈怠,从不放纵。

身处浮躁喧嚣的娱乐圈,他冷静、克制、执着,活得就像一个“边缘人”。

但他身上的倔与轴,又何尝不是那些追梦青年的缩影呢?

也许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柴米油盐的现实与以梦为马的梦想之间摇摆,忍受煎熬。

但我们最终还是要学会与自己相处、与世界相处,活出自己的价值。

就像电视剧《士兵突击》中,段奕宏饰演的“袁朗”对老A们说的那句话:

“没有功德圆满,没有一步登天。

但行耕耘,莫问前程,你想要的,时间会告诉你答案。

关于段奕宏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标签组:[娱乐八卦] [段奕宏] [袁朗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7447.html

相关阅读

辽代绘画艺术介绍

辽朝绘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契丹人善画草原风光和骑射人物,辽朝涌现出不少卓有成就的画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绘画作品。耶律倍和著名画家胡瑰、胡虔父子所画多入北宋内府,被誉为“神品”。契丹人善画草原风光...

2025-04-26

《吕氏春秋·贵直论》原乱赏析

【原文】乱必有弟①。大乱五,小乱三②,乱三。故《诗》曰“毋过乱门”,所以远之也。虑福未及③,虑祸过之,所以完④之也。武王以武得之,以文持之,倒戈弛弓,示天下不用兵,所以守之也。晋献公立骊姬⑤以为夫人,...

2025-04-26

《龙图公案》作品简介

龙图公案是明代短篇公案小说集。又称《龙图神断公案》,书以《新镌全像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为最早,不题撰者。后有《新刻京本通俗演义增像包龙图判百家公案全传》。安遇时编,序"江左陶烺元乃斌父题于虎丘之悟石...

2025-04-26

《三侠五义》作品简介

《三侠五义》,作者清代贵族弟子石玉昆,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的经典之作,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同时,作为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三侠五义》的版本众多、流传极广,书中脍炙人口的故事对中...

2025-04-26

辽代时期多元化的音乐文化

契丹人在长期的牧猎生产劳动中创造了本民族的语言和歌舞音乐,其早期音乐简单而质朴,具有原始狩猎和原始宗教色彩,被称为国乐。辽国建立后,辽国皇帝确定其为国乐,也就是辽国在大型聚会、祭祀、宫廷礼仪等场合演奏...

2025-04-26

包拯的脸谱由来

在中国戏曲史上,没有一位官吏能够像包拯那样,可以如此频繁地出当今历代的戏剧舞台上,至今久演不衰,并且成为一类非常独特的戏剧通称“包公戏”。包公戏的流行,从南到北,几乎涉及到所有的戏曲种类。戏剧中的包公...

2025-04-26

辽代雕刻的特点和成就

辽朝的雕刻艺术有其自身特色。作品以宣扬佛教信仰为多,有石雕和砖雕,保存至今的有几座石窟寺、几座石雕造像和大量墓葬石刻。雕塑作品刀法遒劲,栩栩如生。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佛塔和佛寺。山西省灵丘觉山寺西塔院中...

2025-04-26

庄子《渔父》译文赏析

孔子游观来到名叫缁帷的树林,坐在长有许多杏树的土坛上休息。弟子们在一旁读书,孔子在弹琴吟唱。曲子还未奏完一半,有个捕鱼的老人下船而来,胡须和眉毛全都白了,披着头发扬起衣袖,沿着河岸而上,来到一处高而平...

2025-04-26

《庄子·杂篇·列御寇》简介

“列御寇”本是一人名,这里用作篇名。全篇由许多小故事夹着议论组合而成。内容很杂,其间也无内在联系,不过从主要段落看,主要是阐述忘我的思想,人生在世不应炫耀于外,不应求仕求禄,不应追求智巧,不应贪功图报...

2025-04-26

《庄子·杂篇·列御寇》原文

列御寇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惊焉。”曰:“恶乎惊?”曰:“吾尝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伯昏瞀人曰:“若是则汝何为惊已?”曰:“夫内诚不解,形谍成光,以外镇人心,使...

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