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刚刚杭州、上海等地有震感!地震的科学救援与防护,一起来了解!

发表于话题:
发布时间:2021-11-23

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11月17日13时54分在中国黄海附近(北纬33.53度,东经121.15度)发生5.2级左右地震,最终结果以正式速报为准。

随后正式测定:11月17日13时54分在江苏盐城市大丰区海域(北纬33.50度,东经121.19度)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

杭州、上海等多地反映有震感。

当地震来临时,

我们该怎么办?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相关知识!

地震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破坏,一般只有10秒左右。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人们千万不要惊慌,而应根据所处环境,及时采取正确的应急避险行动,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地震来临时的第一反映

如何在地震中科学的应对与躲避,是提高生存率、降低伤残率的有效之举,正确认知地震中“往哪躲”显得尤为重要。

地震灾害巧躲避口诀:

巧躲

室内三角避震间

户外平面避难间

人体屈曲避伤间

躲避灾害记心间

勿躲

床下衣柜窗边间

电梯车内楼旁间

桥下树杆山脚间

绝不躲避在此间

居家室内“三不躲”

别往床下“躲”: 当建筑物的天花板因强烈地震发生倒塌时,掉落的天花板会将桌床等家具压毁,人如果躲在其中,后果将不堪设想。而且床底下“能躲不能逃”。

别进衣柜“躲”: 大衣柜重心太高容易倾斜,人一旦进入柜子里视野也会受阻,四肢受到束缚,容易造成呼吸困难,不仅会错过逃生时机,还不利于被救。

别靠窗边“躲”: 现在的建筑楼房一般都是框架式结构,地震时,楼房常常是框架在,墙没了,如果人们躲在窗户下,很容易被甩出去。高层楼面向马路的那面墙很不稳定,高层楼的窗户更要远离。

社区室外“三不躲”

别乘电梯“躲” : 地震后紧接着会停电,一旦断电,就卡在电梯里面出不来了。而且电梯间容易崩塌垮掉,导致电梯快速坠落。亦不利于呼救及救援。

别入车里“躲” : 发生大地震时,如果你在驾车,汽车会像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而引发交通事故。地震中,建筑物等倒塌将压扁车辆,使车内的人丧失逃生机会。同时,地震时灾情复杂,可能引发汽车燃油着火。

别在楼旁“躲” : 地震瞬间,房屋结构发生破裂、毁损和扭曲,面临余震、救援时扰动以及毗邻建筑物二次倒塌,会对生命构成威胁。地震时应尽量快速躲开建筑物,特别要远离有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

户外出行“三不躲”

别钻桥下“躲”: 切记一定不要进入桥梁、隧道、堤坝,尤其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面和下方,这些地方很容易在地震中发生塌陷。

别依电杆“躲”: 地震躲避逃生时,千万要避开危险物、高耸物或悬挂物,如电线杆、变压器、广告牌、街灯、物料堆放处、路灯、自动售货机等,除直接倒塌伤人外,还可能出现触电伤亡事件的发生。地震可导致电线零落,易引发火灾。

别近山峭“躲” : 震区若在山区,可能发生大面积滑坡、崩塌、滚石、泥石流等。切记这些次生灾害可当即发生,也可能过后发生,像山脚、陡崖和陡峭的山坡等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切勿停留。

正确做法

1.躲避在室内三角避震空间,比如内墙墙根、墙角、卫生间等开间小的地方。

2.躲往户外平面避震空间,比如应急避难场所、公园、操场等空旷开阔的地方。

3.利用人体屈曲避震空间,比如采用蹲下蜷曲、靠固定物、面部朝下、手护头颈、口眼微闭、用鼻呼吸的体位形成的自救空间。

地震时的自救与互救极其重要

首先,评估环境与自身状态

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对于逃离危险也很重要。我遭遇了什么?我受伤了吗?评估自己是否受伤,伤情的轻重等。如是否出血、是否骨折等。

如果发生了出血,特别是喷射状的动脉出血,必须迅速进行止血自救。一般应迅速采取指压止血,或用弹性较好的带子捆压住出血口的上方进行止血。

其次,被掩埋时正确脱险科学自救

如果地震时被掩埋在废墟中,自救最重要的是镇静、除险、求救。设法保护自己,及时排除险情保存生命,坚定生存信念,等待救援。

当手臂或其他部位能动时,应逐步清除压物,尽量挣脱出来。不能脱险时,应在嘴和胸的部位,逃出一定空间,保证呼吸。

期间要想方设法向外界传递求救信息,要尽可能利用手边的简易工具,间歇性地敲打附近坚硬器物,发出求救信号,耐心等待救援。

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唤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水和食物一定要节约使用,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了解地震知识 建立应急预案

地震是地球运动的必然结果。在地震之前居民最好了解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建立家庭地震应急预案。

1.在地震高发区,居民可储备饼干、矿泉水等基本的应急食品。

2.了解居家附近可能的危险源分布情况,一旦发生地震,便于回避。

3.积极参加单位或社区组织的地震应急演练训练,掌握自救互救基本技能。

在已发布地震预报地区的居民须做好家庭防震准备,制定一个家庭防震计划,检查并及时消除家里不利防震的隐患。

检查和加固住房,对不利于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人员要撤离。笨重的房屋装饰物等应拆掉。合理放置家具、物品固定好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牢固的家具下面要腾空,以备震时藏身;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墙上的悬挂物要取下来,防止掉下来伤人。清理好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阳台护墙要清理,拿掉花盆、杂物。

脱离险境后,应撤离到政府组织指定的公园、绿地、场馆等应急避难场所,听从政府的安排,有序领取救灾物资。自身条件具备的单位和个人,应积极协助政府救灾。

标签组:[科学] [地震] [地震自救] [地震的形成] [地震次生灾害] [次生灾害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8677.html

相关阅读

曹无伤左司马职务解析:汉朝中央官制中的重要角色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汉朝以其完备的官制和繁荣的文化著称于世。其中,左司马这一职务在汉朝中央官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曹无伤,作为秦汉之际刘邦麾下的一位将领,就曾担任过左司马这一职务。 一、汉朝中...

2025-04-03

汉明帝刘庄并未被杀:一位英明君主的传奇一生

在中国历史上,汉明帝刘庄是一位备受赞誉的君主。然而,关于“汉明帝刘庄为什么被杀”的疑问,实际上是一个基于误解的问题。根据真实的历史资料,汉明帝刘庄并未被杀,他是一位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2025-04-03

三国第一毒士之争:李儒与贾诩的较量

在三国时期,谋士辈出,他们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深邃的算计,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李儒与贾诩两位谋士,因其毒辣的手段和深沉的心机,被后人并称为“三国第一毒士”。然而,关于这一称号究竟应归...

2025-04-03

孙恩与孙权:血缘关系的探寻

在中国历史上,孙恩与孙权都是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分别活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自在各自的时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近年来,关于孙恩是否是孙权后代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一、孙恩与孙权...

2025-04-03

澶渊惊雷:寇准力挽狂澜的孤勇与智慧

公元1004年的深秋,北风裹挟着辽军铁蹄的震颤,黄河岸边的澶州城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北宋朝廷内,主和派大臣们如惊弓之鸟,或主张南迁金陵,或建议西逃蜀地。在这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一位目光如炬的政治家挺...

2025-04-03

杜甫的代表作:千年传颂的文学瑰宝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杜甫无疑是最耀眼的星辰之一。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其深沉的情感、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广泛的社会关怀,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代表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历经千年仍被...

2025-04-03

寒门诗魂:鲍照诗歌的刚健风骨与形式突围

在南朝绮靡文风中,鲍照如同一把淬火而出的利剑,以寒门之躯劈开时代的脂粉气。他的诗歌既是对门阀制度的血性呐喊,更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一次惊险飞跃。这位被杜甫赞为"俊逸鲍参军"的诗人,用充满棱角的文字构建...

2025-04-03

盛彦师之死:李渊的权谋棋局与功臣末路

在唐朝开国功臣的星空中,盛彦师的名字曾如流星般划过,留下短暂而耀眼的光芒。他斩李密、平王世充、拒降徐圆朗,以骁勇善战著称,最终却落得被唐高祖李渊赐死的结局。这场看似悖理的历史悲剧,实则暗含李渊巩固皇权...

2025-04-03

唐朝统一战争:十年烽火铸就大一统伟业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王朝之一,其统一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在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背景下,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但此时的新王朝仅占据关中、河东一隅,天下仍处于四分五裂之中。为...

2025-04-03

刘唐:梁山泊中的赤发鬼杰

在《水浒传》这部描绘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鸿篇巨制中,刘唐以其独特的形象和鲜明的性格,成为了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中不可忽视的一员。他绰号“赤发鬼”,紫黑阔脸,鬓边一搭朱砂记,上生一片黑黄毛,形象威猛而独特。那...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