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亡国后被流放到朝鲜的中国皇帝,晚景凄凉,如今子孙遍布韩国各地

发表于话题:
发布时间:2021-12-01

作为亡国后被流放到朝鲜的两位中国皇帝之一,陈理是陈汉帝国创始人陈友谅的次子,生于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祖籍在今湖北省仙桃市。陈友谅本是元末湖北红巾军首领、天完皇帝徐寿辉的部将,至正二十年(1360年)弑君称帝,史称陈汉。此时,陈汉的疆域囊括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及安徽省南部,在南方各反元集团中实力最强。

陈友谅

陈友谅称帝后,陷入与劲敌朱元璋的长年征战中,最终在鄱阳湖之战中被击溃,本人也被流箭射死,时在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十月。陈友谅战死后,陈理被大将张定边等人护送至武昌,随即被臣属拥立为帝。当时,陈理只有13岁,由于年纪太小,所以军国大事便由丞相张必先、太尉张定边等人执掌。然而,还没等陈理坐稳皇位,朱元璋的大军便已经杀到。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二月,朱元璋亲率大军东征,兵锋直逼武昌。陈理见形势危急,赶紧下诏各地勤王,驻守岳州的丞相张必先奉命入援,与敌军前锋常遇春对峙于洪山。张必先是陈汉政权一等一的骁将,在军中素有“泼张”的绰号,极受陈友谅父子器重。考虑到此,常遇春便按照朱元璋的授意,设计擒获张必先,并将他绑在城下示众。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陈汉守军都将张必先视作最后的希望,一旦看到他被擒获,顿时失去斗志,很多人因此想献城投降,陈理君臣对此甚是惊恐。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抱着“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原则,派遣陈友谅的旧部罗复仁前去劝降,并申明善待陈理及其家人的各项条件。陈理见大势已去,只好带领家眷、臣属向朱元璋投降。

朱元璋果然兑现自己的承诺,册封陈理为归德侯,并让他任意选取府库财物作为家产。与此同时,朱元璋册封陈友谅的父亲陈普才为承恩侯,大哥陈友富为归仁伯,二哥陈友直为怀恩伯,四弟陈友仁为康山王(追赠)。随后,朱元璋命陈理携带家眷迁往南京居住,立国仅4年的陈汉帝国至此覆亡。

陈理

陈理投降后,虽然颇受朱元璋的优待,但毕竟国耻家仇过于沉重,始终难以让他释怀,再加上陈理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严密监视,毫无自由可言,其心中的怨愤、恐惧可想而知。正因如此,陈理私下里经常对朱元璋口出怨言,并流露出想要复国的念头。对此,很多朝臣建议应当处死陈理以绝后患,但均遭到朱元璋的拒绝。

其实,按照朱元璋的本性,他其实也想处死陈理,但是考虑到明朝刚刚建立、局势不稳,反对者依然还大有人在(如北元、明夏等政权),一旦处死陈理的话,势必会破坏自己“仁慈君主”的形象,不利于统一大业。正因如此,朱元璋并没有处决陈理,而只是以“小孩子所犯过错”为由,轻松地化解此事。

但是,朱元璋通过此事还是感觉到危险,认为陈理年幼无知,一旦受到“小人”的鼓惑,难免会做出更大的错事。朱元璋思虑再三后,认为只有将陈理遣送至属国进行监管,方能彻底消除隐患。正因如此,朱元璋在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颁布诏令,派遣元朝降臣延安答等人护送陈理一家前往高丽,并要求高丽恭愍王王颛善待他们。

高丽恭愍王王颛

高丽国王王颛不敢违抗朱元璋的旨意,所以在陈理抵达后不久,便册封他为陈王,并赐给其土地、苎布、奴婢、米豆、酒等物,态度相当好(详情见《高丽史·世家卷四十三》)。此后,陈理一家便在高丽定居下来,再没有回到中国。说句题外话,跟随陈理迁居高丽的,还有明夏政权的亡国君明升,而后者也同样受到厚待,并就此永居外国。

随着朝鲜李朝的建立,陈理的境遇却开始每况愈下,不仅备遭王室的冷遇,就连生计都成了大难题。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从永乐元年至六年,朝鲜国王只赏赐给陈理1名婢女、4石米、10瓶酒以及少量米豆,此外再无任何馈赠。永乐六年(1408年)十二月,贫病交加的陈理一命呜呼,终年58岁

陈友谅后人在祭祖

陈理死后,其子陈明善被禁止继承爵位,由此沦为庶民。虽然陈理在朝鲜备遭坎坷,但子孙却在朝鲜半岛顽强地生根发芽,并逐渐形成人数众多的“梁山陈氏”家族(主要分布在韩国)。中韩建交后,梁山陈氏的成员经常到中国来寻根祭祖,这也算是中韩交往史中的一段佳话了

标签组:[历史] [明朝] [明朝历史] [朱元璋] [元朝] [陈友谅] [陈理] [朝鲜局势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80044.html

相关阅读

《吕氏春秋·贵直论》知化赏析

【原文】夫以勇事人者,以死也。未死而言死,不论①。以虽知之,与勿知同②。凡智之贵也,贵知化也。人主之惑者则不然。化未至则不知;化已至,虽知之,与勿知一贯也③。事有可以过者④,有不可以过者。而身死国亡,...

2025-04-27

《吕氏春秋·贵直论》贵直赏析

【原文】贤主所贵莫如士。所以贵士,为其直言也。言直则枉者见矣。人主之患,欲闻枉而恶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水奚自至?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恶也②,所欲奚自来?能意见齐宣王。宣王曰:“寡人闻子好直,有之乎...

2025-04-27

《吕氏春秋·贵直论》直谏赏析

【原文】言极①则怒,怒则说者危。非贤者孰肯犯危?而非贤者也,将以要②利矣;要利之人,犯危何益?故不肖主无贤者。无贤则不闻极言,不闻极言,则奸人比周,百邪悉起。若此则无以存矣。凡国之存也,主之安也,必有...

2025-04-27

庄子《说剑》译文赏析

当年赵文王喜好剑术,击剑的人蜂拥而至门下食客三千余人,在赵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试剑术,死伤的剑客每年都有百余人,而赵文王喜好击剑从来就不曾得到满足。像这样过了三年,国力日益衰退,各国诸侯都在谋算怎样攻打...

2025-04-27

《庄子·杂篇·说剑》原文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

2025-04-27

《庄子·杂篇·说剑》简介

《说剑》以义名篇,内容就是写庄子说剑。赵文王喜欢剑,整天与剑士为伍而不料理朝政,庄子前往游说。庄子说剑有三种,即天子之剑,诸侯之剑和庶民之剑,委婉地指出赵文王的所为实际上是庶民之剑,而希望他能成为天子...

2025-04-27

《庄子·杂篇·盗跖》原文

孔子与柳下季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孔子谓柳下季曰:“夫为...

2025-04-27

庄子《盗拓》译文赏析

孔子跟柳下季是朋友,柳下季的弟弟名叫盗跖。盗跖的部下有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扰各国诸侯;穿室破门,掠夺牛马,抢劫妇女;贪财妄亲,全不顾及父母兄弟,也不祭祀祖先。他所经过的地方,大国避守城池,小国退入城堡...

2025-04-27

《庄子·杂篇·盗跖》简介

《史记》用精练的几行字介绍了庄子,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攻击孔子的学说,从而辨明老子的主张的。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

2025-04-27

庄子《让王》译文赏析

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又让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说:“让我来做天子,那还是可以的。不过,我正患有很深、很顽固的病症,正打算认真治一治,没有空闲时间来治天下。”统治天下是地位最高、权力最重的了,却...

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