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被称为“韩国夏威夷”的济州岛,是如何纳入朝鲜半岛统治

发表于话题:
发布时间:2021-12-01

对于很多想去或者已经去过韩国旅游的朋友而言,济州岛绝对是一个上佳之选,因为它是一座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海岛,素有“韩国的夏威夷”之称。每年的游客数据也显示了这个岛强大的吸客(吸金)能力。

然而可能不少朋友都不了解,济州岛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是朝鲜半岛政权管辖的地盘,而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甚至曾经是中国王朝的一部分。这是怎么回事呢?济州岛为何最后归了韩国呢?



上图_ 济州岛旅游景点分布示意图




上图_ 朝鲜半岛,标黑处为“济州岛”位置所在


一.独立时代:耽罗之国

济州岛位于东海,隔济州海峡与韩国海岸相望,北距韩国南部海岸90多公里,处于朝鲜海峡门户的位置,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面积1825平方公里,是韩国面积最大的岛屿,也是韩国降水最多,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因其美丽的海岛风景和怡人的气候,吸引大批包括小情侣在内的年轻游客来此游玩,因此又有“蜜月之岛”,“浪漫之岛”之称。

在朝鲜和韩国的历史记载中,济州岛是个“神话之岛”

根据朝鲜人郑以至在其所作的《星主高氏家传》记载,济州岛上有三位分别名叫高乙那、良乙那、夫乙那的仙人,他们遇到三位带着牛马和五谷种子,从东海碧浪国乘木舟而来的公主,分别名叫昆季, 将建国, 无媲偶。这三位仙人和三位公主结了婚,之后就建立村落定居下来,高、良、夫三家就成了济州岛最大的家族,一直延续到现在。“三姓穴”就是济州岛上关于这个神话的历史遗迹。



.



上图_ 济州岛上的“石头爷爷”


早在石器时代,济州岛上的人们就开始使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等物,甚至还学会了制造青铜器和铁器。久而久之,这些原始居民开始形成最早的国家形态,有了自己的行政体系。尽管尚处于部落的规模,但在朝鲜和韩国,甚至是中国的史书中,已经将其记载为“部落国家”,比如岛夷、涉罗、耽牟罗、托罗等,都是岛国的意思。

而这个岛国在朝鲜半岛史书当中最常用的名字是“耽罗”,这是由于《星主高氏家传》记载,岛国统治者高厚曾渡海到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国面见法兴王,接受其分封的诸侯位置“星主”,并赐国名为“耽罗”。而在中国的史书,如《新唐书·流鬼传》也将其称为“儋罗国”。



上图_ 6世纪新罗扩张形势图




上图_ 统一新罗时代的新罗版图,箭头处为济州岛


二.附庸时代:臣服高丽

为什么会臣服新罗呢?

根据朝鲜三国史记的纪录,耽罗国曾于476年服属于朝鲜半岛的百济国,并遣使朝贡。660年,唐军进攻并灭亡百济之后,耽罗陷入恐慌,而转向朝贡倭国(日本)。在唐军攻灭高句丽后,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南部地区,收服新罗成为自己的附属。

总之,从上古时代到新罗时期(公元10世纪以前),耽罗尽管接受过百济、倭国(日本)和新罗的封号,总体上还是一个独立的岛国。但是自新罗被王氏高丽政权取代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上图_ 高丽王室


王氏高丽可以说是三韩地区存在过的武力值最高的政权了,从公元918年开始,其开国君主王建一代人就取代了之前的新罗政权,统一了大同江以南的半岛地区。高丽仿效新罗,继续保持对耽罗岛的宗主身份,耽罗国太子也入朝高丽。 从此,每代耽罗君主都会去高丽朝觐,高丽统治者也会热情接待, “饮食供帐, 殆拟于王者”,给予其国王一般的礼遇。

高丽王朝在建国初期曾多次击退北方契丹辽国的进攻,展现了这个东北小国不一般的武力。到了12世纪初,面对咄咄逼人的女真势力扩张,高丽大规模整顿武备,并加强了对耽罗的控制。1105年,高丽直接废止耽罗国国号,设置耽罗郡,将耽罗正式变为自己的一个行政单位。耽罗国小力弱,自然无法抵抗。



上图_ 高丽五道两界图


三.属元时代:内附中国

你以为从此耽罗就彻底是高丽的地盘了吗?没有那么简单。

到了13世纪,北方的蒙古势力像开了挂一样四处扩张,将金国打的节节败退。蒙古兵进辽东,要求高丽协助自己消灭当时已经被蒙古军击溃的东北契丹反叛势力,并提出与高丽结为“兄弟之国”,向蒙古缴纳“国赆”,类似宋朝的岁币。

高丽在兵锋正盛的蒙古帝国面前实在是没什么话语权,此时国力也已经走下坡路了,只能答应蒙古的要求。可是高丽心不甘情不愿,在公元1225年甚至斩杀了蒙古使者。这在蒙古人眼里是不可饶恕的罪过,如果高丽听说了成吉思汗西征消灭杀害蒙古使者的花拉子模国的故事,可能就不会做这么莽撞的决定了。

果然,蒙古大军于1231年大举入侵高丽,逼迫高丽向蒙古称臣纳贡。但高丽降而复叛,把持朝政的崔氏武人政权决定斩杀蒙古派驻高丽的达鲁花赤行政官,惹得蒙古军再次进攻。此后的三十年间,蒙古军多次进犯,不以夺取高丽土地为目标,每次都是大肆杀掠一番,之后逼迫称臣和国王入蒙古朝觐。而崔氏掌握的高丽政权虽然被杀的尸横遍野,但始终虚与委蛇,蒙古军一来就逃往江华岛,国王也总想办法不去蒙古。



上图_ 元朝政府曾在济州岛设置耽罗军民总管府,统治济州数十年


这么一来二去,1258年,蒙古直接吃掉高丽东北部领土,逼得高丽国王派太子王倎入蒙古朝觐。之后高丽支持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蒙古大汗之位,忽必烈撤去了在高丽的军队。但是在1271年元朝建立前后,因为高丽的政变问题惹得忽必烈不满,再次派遣蒙古军进攻高丽。武人政权的残余势力逃至耽罗岛,结果抵抗失败,包括耽罗岛在内的高丽全境降服元朝。

这一回忽必烈不再把高丽当做附庸国,而是直接设置为征东行省,以高丽国王兼任行省长官,元朝派驻高官共同管理高丽,同时与高丽结成王室联姻,便于其讨伐日本的举动。忽必烈是想以高丽为跳板征服日本,在与日本靠近的耽罗岛也设置了耽罗军民总管府,。耽罗岛在元朝统治者手中一方面作为战马养马地,另外一方面就是作为政治犯的流放地,比如流放元成宗的哥哥魏王阿木哥。

此后80余年,耽罗都处于元朝的管理之下。虽然其间高丽忠烈王向元成宗讨要到了部分的耽罗管辖权,但耽罗军民总管府在耽罗统治数十年,基本上只听元朝的命令。



上图_ 征东行省(元朝)


四.郡县时代:朝鲜明珠

到了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风起云涌,元朝廷忙于镇压中原内地的局势,对东北边陲的掌控力大幅下降。1356年,高丽恭愍王除掉了国内的亲元势力,宣布废除征东行省设置,并攻占了元朝的双城总管府及合兰府,算是与元朝撕破脸了。元朝当然不能忍,但是战斗力已经大幅下滑的元军在1364年败于高丽将军李成桂之手,无法再继续保持对高丽的行政管控了。

恭愍王趁机壮大高丽的势力,并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并进兵辽东后,坚持了朝贡明朝的事大政策。朱元璋在建国之初设立十五个“不征之国”名单,里面就有高丽。高丽趁机向明朝讨要对耽罗岛的管辖权,朱元璋虽然表面默认这件事,但并未完全放弃对耽罗的管理,提出高丽必须向明朝朝贡耽罗的战马。因为耽罗作为重要的养马地,在重视骑兵培养的朱元璋眼里还是比较重要的。朱元璋也仿效元朝,把陈友谅的儿子陈理等政治犯流放到耽罗岛。



上图_ 朱元璋(1328年—1398年)


当时耽罗的军民总管府以元朝蒙古移民为主,不肯屈服高丽的统治,多次采取武力手段对抗高丽征集战马的行动。高丽以耽罗上贡马匹不足为由,直接派军队进占耽罗,但是原耽罗军民总管府并不是吃素的,给予已经废柴的高丽军重大杀伤。高丽见来硬的代价太大,于是采取招抚手段,最终让耽罗星主高臣杰派太子去高丽朝觐。这时的高丽动起了占据辽东的心思,与刚收降辽东元太尉纳哈出的明朝发生了冲突,转而站在了北元一方。

明朝仍旧把耽罗当成犯人流放地,在蓝玉取得捕鱼儿海大捷之后,将俘虏的蒙古贵族流放到耽罗。高丽王在1388年派大将李成桂夺取辽东土地,可是蓝玉摧枯拉朽的军事行动给高丽军特别是李成桂带来了深深地震撼,因此李成桂不愿与明军对抗,在威化岛回军,发动政变废黜国王,把持朝政后重新采取臣服明朝的政策。



上图_ 李成桂(1335年-1408年),李朝开国之君


公元1392年,李成桂废除王氏高丽,建立新政权。明太祖朱元璋取“朝日鲜明”之意赐名“朝鲜”,因此李成桂建立的政权史称李氏朝鲜,朝鲜一名也用到现在。见朝鲜这么听话,明朝最终默认了其对耽罗岛的统治,原耽罗军民总管府最终也向新兴的朝鲜军投降。朝鲜取得耽罗后,将其改设为济州牧,至此耽罗岛正式改名为济州,成为朝鲜的行政区域。

此后的数百年间,济州岛除了被日本殖民统治过几十年之外,一直都是朝鲜的土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济州岛归属于南朝鲜和后来的大韩民国管辖。如今济州岛是作为济州特别自治道而存在的,对于朝鲜民族来说可谓是一颗明珠。

标签组:[明朝] [朝鲜历史] [元朝] [朝鲜局势] [高丽国王] [高丽] [济州岛] [蒙古军队] [新罗] [朝鲜旅游] [元朝历史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80065.html

相关阅读

《庄子·杂篇·徐无鬼》原文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牵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

2025-04-28

《庄子·杂篇·让王》简介

“让王”,意思是禅让王位。本篇文章的主旨在于阐述重生,提倡不因外物妨碍生命的思想。利禄不可取,王位可以让,全在于看重生命,保全生命。“轻物重生”的观点历来多有指斥,认为与庄子思想不合,但其间亦有相通之...

2025-04-28

世宗贤妃墓简介

世宗贤妃墓,又称“世宗贤妃坟”、"世宗六妃、二太子墓"或“四妃、二太子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嫔墓之一。内葬有郑贤妃等至少四位妃子、二位太子。墓园简介位于神宗四妃墓及悼陵之间,俗称"小宫"。坟园坐北朝...

2025-04-28

《庄子·杂篇·徐无鬼》简介

“徐无鬼”是开篇的人名,以人名作为篇名。全篇大体可分为十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至“莫以真人之言謦吾君之侧乎”,写徐无鬼拜见魏武侯,用相马之术引发魏武侯的喜悦,借此讥讽诗、书、礼、乐的无用。第二部分至“君将...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简介

《庄子·杂篇·庚桑楚》:“庚桑楚”是首句里的一个人名,这里以人名为篇名。全篇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有讨论顺应自然倡导无为的,有讨论认知的困难和是非难以认定的,但多数段落还是在讨论养生。全文大体可以分为五...

2025-04-28

庄子《知北游》译文赏析

知向北游历来到玄水岸边,登上名叫隐弅的山丘,正巧在那里遇上了无为谓。知对无为谓说:“我想向你请教一些问题:怎样思索、怎样考虑才能懂得道?怎样居处、怎样行事才符合于道?依从什么、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道?...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原文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年,畏垒大壤。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简介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庄周的毕生精华之作,《知北游》是《庄子·外篇》中的最后一篇,也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篇,对于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也较为重要。本篇是“外篇”的最后一篇,以篇首的三个字作为篇...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原文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

2025-04-28

《庄子·外篇·田子方》简介

田子方是篇首的人名。全篇内容比较杂,具有随笔、杂记的特点,不过从一些重要章节看,主要还是表现虚怀无为、随应自然、不受外物束缚的思想。全文自然分成长短不一、各不相连的十一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夫魏真为我累...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