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为何毛岸英牺牲一个月后毛泽东才知噩耗,彭德怀如何向他交代的?

发表于话题:
发布时间:2021-12-01

一、

1949年10月,周恩来和邓颖超接见苏联文化科学艺术代表团,毛岸英站在一旁,担任翻译。

彼时毛岸英和刘思齐新婚不久,因为建国之初我国缺乏翻译人才,所以自3年前从苏联回国后,他一直在中苏交往中担任翻译工作。

除了翻译工作,毛岸英一直渴望为人民干点实事。

1950年夏,毛岸英调任北京机器总厂党总支副书记,并决心“在这个工厂连续不断地做十年工作”。

在机器厂,毛岸英悉心钻研工厂管理和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其他时间,他总是和工人们一起,一边帮工人干活,一边讲些革命的道理。

毛岸英不是帮着浇冷却油,就是帮铸工干活,抬砂箱,装沙子,脏活累活抢着干。工人师傅们因此都很喜欢他,但大家只知道他姓毛,是陕北来的。

大家不知道的是,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其实是毛主席的儿子。

如果剧本一直这样发展,若干年后,毛岸英必定会在机器厂做出一番事业,可历史恰恰没有如果。

二、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并令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7月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了组成侵朝“联合国军”的决议。随后,麦克阿瑟为任命为“联合国军”总司令。朝鲜半岛的局势对于我国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很自然地,美国侵略朝鲜后,东北地区成为了我国国防的重点。

那一年7月,毛泽东和中央军委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以解放军第十三兵团(辖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四十军)和第四十二军以及炮兵第一、第二、第八师等部组成东北边防军,担负东北边防安全和必要时援助朝鲜的任务。

因为粟、林二人身体抱恙,所以中央决定,任命彭德怀为志愿军总司令奔赴朝鲜战场。

10月7日晚,中南海菊香书屋,毛泽东设家宴为彭德怀送行,毛岸英作陪。

吃饭期间,毛岸英突然对彭德怀说:“彭叔叔,抗美援朝上前线打仗可有我一份?”

见毛岸英主动请战,彭德怀当即摆手道:“去朝鲜有危险,美国飞机到处轰炸,在后方搞建设,也是抗美援朝。”

况且彼时毛岸英新婚未满一年,这个时候就拆散这对新人,彭德怀也于心不忍。

但出人意料的是,毛泽东见儿子主动请缨,便对彭德怀说:“你就收留了他吧,岸英会讲俄语、英语,你到朝鲜,让他担任翻译工作也好。”

彭德怀见主席这么说,沉默片刻,便答应了毛岸英的请求。

彭德怀后来回忆说:“毛岸英其实是抗美援朝第一个志愿兵”,因为他原本没必要上战场,但大敌当前,他还是选择了奔赴战场,将祖国人民挡在身后。

但谁也不知道,噩梦竟然会在一个多月后,悄然降临。

三、

1950年11月25日,志愿军打响第二次战役的第二天。

那天拂晓前,因为敌机的密集轰炸,考虑到彭德怀的安危,所以洪学智副司令急忙来到司令作战办公室,请彭德怀到山沟的防空洞里去办公。

谁知彭德怀倔强地甩出一句“我不走”,便埋头接着看起作战地图来。(彭老总的倔脾气果然名不虚传!)

洪学智见此情形,顾不得彭德怀发脾气,硬拉着他进了防空洞。

接着,洪学智又赶紧让军事秘书杨凤安把彭德怀的办公用品和铺盖、行军床,一起拿到防空洞去。

彭德怀进入防空洞后,便召集邓华和洪学智两位副司令研究第二次战役的具体部署。两个小时过后,彭德怀叫杨凤安去办公室问问值班参谋,了解一下前线的情况。

杨凤安刚来到司令部办公室的门前,只见敌人两架B-26轰炸机从办公室旁边的上空飞过。

眼看局势危急,他进屋后马上告诉办公室里的人“要注意防空”,随即向作战处副处长成普和参谋徐元亩了解前线情况。

此时,毛岸英和参谋高瑞欣因为昨晚加班太晚,还未吃早饭,杨凤安看到他俩正在办公室里围着火炉热早饭。

一种不可名状的不安包裹着杨凤安,他立马跑回去向彭德怀司令员报告,敌军可能要施行“斩首计划”。

可他一开房门,就见几架敌机朝司令部飞来,他当即对屋内大喊:“不好,快跑!”

可惜,已经晚了。

敌机的凝固汽油弹已离机舱,刹那间,就有几十枚投在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及其周围,司令部顿时化作一片火海,浓烟滚滚,直冲云霄。

毛岸英、高瑞欣二人热了早饭还未来得及吃,就这样不幸牺牲了。

杨凤安从司令部办公室跑回防空洞,悲痛地向彭德怀报告说:“办公室的人员,除了岸英和高瑞欣同志没跑出外,其他同志都已安全脱离,看来岸英和瑞欣同志牺牲了。”

彭德怀听罢,顿时脸色苍白,一下子怔在原地。

过了一会儿,他才喃喃说道:“岸英和瑞欣同志牺牲了……”,说着走出山洞,来到出事现场。盯着烧焦的尸体,一言不发。

最终,人们从一只烧焦的表壳上,分辨出了毛岸英的遗体,那只表是他出国前夕岳母送给他的纪念物。

众人担心敌机再来,立即将志愿军总部搬到了别的地方。

彼时的志愿军总部,气氛异常压抑。特别是彭德怀,他不知道如何向毛泽东报告毛岸英牺牲的消息。

过了很久,彭德怀才从通讯参谋那里要来一张电报纸,亲自给毛泽东起草电报:

军委并高(岗)、贺(晋年):

我们今日7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个参谋在房子内。11时敌机4架经过时,他们4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4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4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两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志司25日16时

100多字的电文,彭德怀足足写了1个多小时。

周恩来和朱德

北京中南海的收电员接到这封电报后,顿时不知所措他们没有直接送到毛泽东处,而是先交到了周恩来手中。

周总理没有子女,他和毛岸英的感情很好。

他盯着电报反复看了几遍,这才确认,岸英牺牲了。

周恩来将此事第一时间告知了刘少奇和朱德,三人难掩悲痛,但考虑到当时正是朝鲜战争的关键时刻,毛泽东的情绪不能受到太大影响。

于是三人决定,暂时不把岸英牺牲的消息告诉毛主席。

四、

一个月过后,就在1951年元旦后的第二天,周恩来这才将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与他附上的一封信交与毛泽东秘书叶子龙,转交毛泽东。

当时,毛泽东正在中南海勤政殿办公室办公,接到这封非同寻常的电报,叶子龙回忆说:

“毛泽东将那份简短的电报看了足足有三四分钟,他的头埋得很深。当他抬起头时,脸色非常难看。”

过了片刻,毛泽东将目光移向了茶几上的烟盒,他颤抖着试图从烟盒抽出烟来,好几次尝试才抽出一根。

屋子里,只听见毛泽东吸烟声。

毛主席最终还是没有哭出来。

他顶住巨大悲痛,缓缓说道:“唉……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接着,他又向叶子龙摆了摆手说:“战争嘛,总会有牺牲,这没有什么!”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后来回忆说,周恩来的信和彭德怀的电报都不长,但毛泽东却看了很久,长叹了一声后,他说,牺牲的成千上万无法只顾及此一人,事已过去,不必说了。

长子命丧异国他乡,毛主席此时内心的巨大伤痛,难以言表。

不久后,彭德怀回国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并详细汇报了毛岸英牺牲的经过。

最后,彭德怀心情沉重地对毛泽东说:“主席,你把岸英托付给我,我没有保护好他。我有责任,我请求处分!”

毛泽东听罢,一时沉默不语。

他大口地抽着烟,两眼望着窗外,轻轻地背诵起《枯枝赋》:“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沧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末了,他宽慰彭德怀,毛岸英属于成千上万牺牲了的革命烈士中的一员,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不要因为是毛泽东的儿子,就不应该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共同事业而牺牲。

毛泽东话音未落,看着晚年丧子、两鬓斑白的毛主席,在场人无不心酸落泪。

针对毛岸英的遗体,彭德怀专门写信给周恩来,希望将毛岸英安葬在他曾经战斗过的朝鲜,这样对其他烈士的家属有着榜样的作用。

周恩来接到彭德怀的信后,立即报告给毛泽东。

毛泽东采纳了彭德怀的意见,并指出:

岸英的遗体没有运回国内,埋在朝鲜国土上,体现了我们与朝鲜军民同甘苦、共患难的革命精神,也说明我们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凝成的。最终,毛岸英的遗体被移葬于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多年之后,老友周世钊问毛泽东,后不后悔当年让毛岸英上战场,毛泽东抽了口烟,回答道:

“当然,你说如果我不派他去朝鲜战场,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也是不错的。

但你想一想,我是主张派兵出国的,如果我不派我儿子去,先派别人儿子去前线打仗,还算什么领导人呢?”

谨以此文,纪念毛岸英烈士。

标签组:[历史] [中国近代史] [毛泽东] [世界历史] [毛岸英] [彭德怀] [马克思主义] [朝鲜历史] [周恩来] [朝鲜局势] [防空洞] [杨凤安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80173.html

相关阅读

曹无伤左司马职务解析:汉朝中央官制中的重要角色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汉朝以其完备的官制和繁荣的文化著称于世。其中,左司马这一职务在汉朝中央官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曹无伤,作为秦汉之际刘邦麾下的一位将领,就曾担任过左司马这一职务。 一、汉朝中...

2025-04-03

汉明帝刘庄并未被杀:一位英明君主的传奇一生

在中国历史上,汉明帝刘庄是一位备受赞誉的君主。然而,关于“汉明帝刘庄为什么被杀”的疑问,实际上是一个基于误解的问题。根据真实的历史资料,汉明帝刘庄并未被杀,他是一位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2025-04-03

三国第一毒士之争:李儒与贾诩的较量

在三国时期,谋士辈出,他们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深邃的算计,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李儒与贾诩两位谋士,因其毒辣的手段和深沉的心机,被后人并称为“三国第一毒士”。然而,关于这一称号究竟应归...

2025-04-03

孙恩与孙权:血缘关系的探寻

在中国历史上,孙恩与孙权都是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分别活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自在各自的时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近年来,关于孙恩是否是孙权后代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一、孙恩与孙权...

2025-04-03

澶渊惊雷:寇准力挽狂澜的孤勇与智慧

公元1004年的深秋,北风裹挟着辽军铁蹄的震颤,黄河岸边的澶州城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北宋朝廷内,主和派大臣们如惊弓之鸟,或主张南迁金陵,或建议西逃蜀地。在这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一位目光如炬的政治家挺...

2025-04-03

杜甫的代表作:千年传颂的文学瑰宝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杜甫无疑是最耀眼的星辰之一。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其深沉的情感、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广泛的社会关怀,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代表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历经千年仍被...

2025-04-03

寒门诗魂:鲍照诗歌的刚健风骨与形式突围

在南朝绮靡文风中,鲍照如同一把淬火而出的利剑,以寒门之躯劈开时代的脂粉气。他的诗歌既是对门阀制度的血性呐喊,更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一次惊险飞跃。这位被杜甫赞为"俊逸鲍参军"的诗人,用充满棱角的文字构建...

2025-04-03

盛彦师之死:李渊的权谋棋局与功臣末路

在唐朝开国功臣的星空中,盛彦师的名字曾如流星般划过,留下短暂而耀眼的光芒。他斩李密、平王世充、拒降徐圆朗,以骁勇善战著称,最终却落得被唐高祖李渊赐死的结局。这场看似悖理的历史悲剧,实则暗含李渊巩固皇权...

2025-04-03

唐朝统一战争:十年烽火铸就大一统伟业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王朝之一,其统一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在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背景下,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但此时的新王朝仅占据关中、河东一隅,天下仍处于四分五裂之中。为...

2025-04-03

刘唐:梁山泊中的赤发鬼杰

在《水浒传》这部描绘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鸿篇巨制中,刘唐以其独特的形象和鲜明的性格,成为了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中不可忽视的一员。他绰号“赤发鬼”,紫黑阔脸,鬓边一搭朱砂记,上生一片黑黄毛,形象威猛而独特。那...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