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经济日报惹出争议,网友:不是可怜俞敏洪,只是厌倦了被指指点点

发表于话题:
发布时间:2021-12-03

“网友们不完全是同情新东方,而是讨厌被别人指指点点。”

在知名财经自媒体“Mr孙宁”点评俞敏洪直播带货被热议的帖子中,使用了“很多网友开始可怜他”的字眼,结果遭到了平日里一贯非常支持他的观点的粉丝“一个有点理想主义的非记者”反驳。

在这名网友看来,大家之所以在《经济日报》记者佘颖针对俞敏洪直播带货农产品发布了《新东方不应照搬李佳琦》一文后,在网络上一股脑地支持俞敏洪,对这名年轻记者的谆谆教诲嗤之以鼻,甚至言辞颇为激烈地谩骂,恰恰是看到了俞敏洪“从绝望中寻找希望”的勇气。

一年时间里,俞敏洪身价缩水170亿,从280亿跌落至110亿,新东方的股价也一路暴跌,从年初的158港元跌至16港元,市值缩水了近九成。

诚如俞敏洪在朋友圈转发《当一辆红色卡车,驶向远方》一文时写到的那样,“教培时代结束,新东方把崭新的课桌椅,捐献给了乡村学校,已经捐献近八万套。”与之伴随而来的,则是新东方在郑州、西安、合肥、成都、宜昌、佛山、兰州、连云港、武汉、乌鲁木齐、太原、海口等地的分校相继关闭。

可以说,在一片哀鸿遍野中,俞敏洪透过直播宣布新东方转型方向,进入时下热门的直播赛道,开启农产品直播业务,几百名课外培养教师也将转型做农产品带货直播,可谓是壮士断腕,积极自救。

不过,俞敏洪转型伊始,却突遭《经济日报》记者檄文当头一棒,虽不至于出师未捷身先死,但也把俞敏洪推上了风口浪尖。在文章中,记者佘颖针对俞敏洪和新东方的转型,戏谑道,“好家伙,新东方要学李佳琦了!”

不止如此,记者还捎带脚地鞭笞了一番曾经的新东方老师罗永浩,以“此前有创业失败的名人直播带货,一年多就基本还清6亿元债务”举例印证“直播带货很挣钱”、“利润之高”,并暗喻“急需转型的新东方”是“盯上了这条‘成财’之路”。

在这名记者看来,“作为校外教育培训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新东方转型具有风向标意义”,并不无担忧地称俞敏洪“如果只是从一个挣快钱的行业跳到另一个挣快钱的行业,恐怕不是最佳示范”。

这名记者谆谆教导俞敏洪,并给他指出了两条活路,一是利用残存的“教育基因”切入“新农人和农民主播培训”,“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二是利用“线下资源”投身“研学赛道”。

说来也怪,俞敏洪和几百名老师赖以为生的饭碗已经被砸碎了,作为毫不相干的一名报社记者却站出来大喊一声,“善意提醒”俞敏洪“注意要饭的姿势”,别一头扎进赚快钱的赛道里,跟电商平台上的李佳琦们抢饭吃。

对于记者佘颖而言,她撰写《新东方不应照搬李佳琦》一文,可能也是为了完成上稿任务,但因其背后的刊发文章的平台《经济日报》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在外界看来却不是“善意提醒俞敏洪那样简单,而是对俞敏洪的断臂求生“指指点点”,甚至担忧今天可以指导俞敏洪“转型”,明天就可能阻止俞敏洪“求生”。

当然,面对来自一份重量级报纸的“善意”,俞敏洪也无法像此前谴责网友造谣新东方暑期集训营时那样肆无忌惮,“你对新东方到底有多恨,才能在这种艰难时刻还要落井下石?你特么还有一点人性吗?”

这一次,俞敏洪在回应时只是小心翼翼地感谢记者“给我们一个非常善意的提示”,并略显卑微地否认自己是“从一个挣快钱的行业跳到另一个挣快钱的行业”。

明眼人一看便知,其实俞敏洪并非忌惮写稿的记者佘颖,就像他所说“压根完全就不知道记者是谁”,但他不能不忌惮《经济日报》拥有的话语权。

不过,相比俞敏洪回应时的谨小慎微,记者佘颖却意气风发并略显得意地写道,“写作的初心是希望新东方转型顺利,表达的担忧是基于我对教育培训、食品安全、农产品电商和直播带货行业的长期观察。”

佘颖强调自己希望新东方的“教育基因不被浪费”,还再次给新东方和俞敏洪指明方向,那就是“在田野上”。

公开回应的话语中,这名年纪轻轻的记者虽然自称融会贯通了教培、食品、电商、直播多个行业,已经是异常谦逊,而在网络上流传出来的更加私人化的群聊中,她却不无得意地称,“这次是出了点名了”,并及时总结经验,“事实证明,我天天锤腾讯阿里美团拼多多,比不上评论一下新东方”。

当然,“出了点名”的佘颖也并非毫无顾忌,对于她所供职的《经济日报》因自身评论出现“争议”,在她看来就没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反而“权威受到挑战”。

或许,正是混淆了自己本身和身后单位的影响力,才是佘颖被网友谩骂的根本,毕竟,作为一个正在遭受逆境仍不忘捐出曾经谋生的设备资助乡村校园的企业家而言,在很多人眼中他绝境求生的努力本应值得敬佩,而不是踩上一脚。

不能理解俞敏洪的求生欲望和网友对“有勇气做我自己”的期许,记者佘颖这顿骂,平心而论,挨得真不冤枉!

标签组:[新东方] [经济日报] [成都新东方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80685.html

相关阅读

和尚化缘是为了什么

古代和尚经常要手持钵盂,游走四方,化缘求食。就连《西游记》里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不例外,他也要手托紫金钵盂,腾云驾雾地前去为唐僧化缘。和尚化缘可并不是因为寺院缺少食物,事实上古代寺院多有功德田产,还有一...

2025-04-12

麻将:中国人的社交方式

如果说外国人的社交方式是舞会和看电影,那么中国人的社交方式就是吃饭和打麻将。两个互不相识的人,一旦有了几轮麻将的“合作经验”,就会变成熟人了。可能年轻人现在还不觉得打麻将是什么大事情,但是有很多生意,...

2025-04-12

为什么要过三八妇女节

国际劳动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又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U.N.Day for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

2025-04-12

“面试”如何毁了孟浩然

识时务者为俊杰,视时、视事而动是做事的基本原则。孟浩然,40岁出头,人到中年,埋藏心底多年的理想与抱负愈发强烈,下定决心赴京赶考,求取功名。作为诗人,孟浩然早已声名在外,朝中重臣王维与他情同手足。而面...

2025-04-12

古人是怎么阅卷的

对于高考阅卷工作,考生和家长最关注的该是阅卷的认真程度和公平性。在古代,大家肯定也是这么个心情。位于南京夫子庙的“江南贡院”曾是中国科举最大的考试场所,自然也是最大的阅卷中心。那么,古代的人是怎么阅卷...

2025-04-12

苗族男女是怎样表达爱意的

苗族青年男女恋爱,最重情义,彼此有了较深的了解后,才可赠物为凭。并有定婚、过礼、结婚、回门等程序。请媒说亲,叫“讨口风”,到女家央求次数越多越好,叫做“亲要多多求为贵”,吃了“放心酒”,才算正式定婚,...

2025-04-12

清明节在国外有哪些习俗

印尼华人早年印度尼西亚华人多在百家姓宗祠祭拜先祖,自从各姓氏有了自家的宗亲会所宗祠,宗亲们便聚集在会所祭拜祖先。生活在印尼的华人一直延续着清明节祭祖扫墓的习俗。“百善孝为先”,在华人社会的价值观里,“...

2025-04-12

国内清明节的各地习俗

广东在广东,清明扫墓,称为扫山、拜山、拜清。清明时节广东地区已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广东人过节的主要礼俗主题;因利趁便,拜山之余一家老少亦在山乡野间踏青游玩一番。广东人对宗庙、祖先非常...

2025-04-12

苗族信鬼巫不信神佛

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东部的国际性民族,主要分布于中国华南地区,以及美国、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苗族的民族语言为苗语,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苗族的主要信...

2025-04-12

清代北京的乞丐为什么藏龙卧虎

乞丐,在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职业,因为他们在街市上叫号,到处募化钱物,所以俗称乞丐为“叫花子”。清代北京又称“叫花子”为“顶沙锅”,大概是因为这帮人用碗乞讨食物,吃完后,即把碗顶在头上的缘故。清代北京...

2025-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