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疫情终结者来了!明年初就能结束?世卫组织、张文宏也发声?这话谁都没说过...

发表于话题:
发布时间:2021-12-17

  近日,一则传言在网络传播

  ▽

  大意是“美国研发出的新冠特效药‘莫那皮纳伟’(Monapinavir)即将上市,患者口服该药,5天痊愈,非常方便。日本盐野义公司及北海道大学研发的新冠特效药也将在12月投产,口服一日一次,5天治愈。

  基于美国和日本在医药界的伟大成就,世界卫生组织近日给出新冠疫情结束时间表:新冠大流行将于2022年年初结束。

  张文宏也表示,离疫情结束不远了”。

  △网络传言事实真相如何?▽相关药物疗效如何何时上市还是未知数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查证发现,美国、日本、中国等多国都在加紧研发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但相关药物的具体疗效如何、何时正式上市还是未知数。世界卫生组织、张文宏等专家也没有此类表述记者查询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张文宏认证微博等,都没有发现类似“新冠大流行将于2022年年初结束”或“离疫情结束不远了”之类的表述。在张文宏近期的公开发言中,也没有关于“疫情即将结束”的判断。

  那么,各国的特效药到底有什么作用又进展到哪一步了?记者也进行了梳理▽美国研发的新冠特效药在Ⅲ期临床试验中轻中度患者的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了50%不过,不适用于重症患者目前仅在英国获批上市美国新冠特效药叫Molnupiravir(中文译名“莫努匹韦”),是美国制药公司默沙东(MSD)与Ridgeback Biotherapeutics合作开发的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莫努匹韦在Ⅲ期临床试验中,轻中度患者的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了50%。不过,莫努匹韦不适用于重症患者。今年早些时候,默沙东终止了该药物在重症患者中的临床研究。据默沙东公司(在美国和加拿大称为默克公司MERCK)官网显示,11月4日,Molnupiravir(MK-4482、EIDD-2801)已在英国获批上市,成为全球第一款获批用于治疗成人轻度至中度新冠病毒感染的口服抗病毒药物,该药适用于SARS-CoV-2呈阳性,且体内至少有一个可能发展为严重疾病风险因素的成人。默沙东宣布其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交的莫努匹韦紧急使用授权(EUA)申请正在接受审查,同时将尽快向全球其他国家的监管机构提交上市申请。对于莫努匹韦的作用,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斌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来看,莫努匹韦的Ⅲ期试验效果是不错的,但是否能成为抗新冠病毒的特效药,还有待在真实世界进一步观察。也许未来新冠轻症患者可以在家里口服莫努匹韦,从而避免医疗资源的挤兑。”日本研发的新冠特效药目前尚未获批正处于临床Ⅱ/Ⅲ期试验日本研发的新冠特效药是由北海道大学和盐野义公司共同研发的小分子口服药“S-217622”。需要注意的是,该药目前尚未获批。盐野义制药公司官网显示,S-217622临床Ⅰ期效果不错,未观察到重大安全性问题,目前正处于临床Ⅱ/Ⅲ期试验。在此阶段需要参与试验者每天1次、连续5天口服药物,以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如果数据良好,该公司将于年底向当局提交申请批准。也就是说,日本新冠特效药的最终应用情况还没有定论。我国也在加紧研发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12月8日,国家药监局应急批准腾盛博药旗下子公司腾盛华创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安巴韦单抗注射液(BRII-196)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BRII-198)”注册申请。这是我国首家获批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主持开展了此次药物在中国的Ⅱ期临床研究,并牵头论证和推动了药物在我国的紧急救治工作,进一步验证了药物在中国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钟南山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安巴韦单抗及罗米司韦单抗抗体对治疗病毒负荷量比较大的病人是很有效的,到目前为止应该说这个是最有效的,且没有发现什么特殊的副作用。据介绍,这两个药物可联合用于治疗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对于药物使用后有没有副作用?12月12日,腾盛博药也发布公告称,数据表明,此次获批的药物对“奥密克戎”和其他广受关注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包括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德尔塔+等均保持了有效性。以上信息显示,全球抗新冠病毒药物的研发火热,有的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部分药物已经取得的实验数据也显示了它们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开发潜力。但从目前进展看,已经正式上市的只有美国的“莫努匹韦”,且仅限英国一地。因此,据此就判断新冠肺炎疫情将于明年年初结束,并没有足够的依据。所以说疫情还在千万不要掉以轻心特效药的效果还有待商榷不过好消息也传来吸入式疫苗快来了还是在上海造的!日前,记者看到了吸入式新冠疫苗设备样品,这是由陈薇院士团队与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合作研发,上药康希诺正在做生产准备。吸入式疫苗采用雾化器将疫苗雾化成微小颗粒,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从而激发黏膜免疫,而这种免疫是通过肌肉注射所不能带来的。记者在现场看到,装疫苗的机器像一个小型饮水机,吸入的装备则像一个奶茶杯,对着“杯口”先呼后吸,屏息5秒,接种完成。

  除了接种更为便利外,这种新型的新冠疫苗还能解决哪些问题?6月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在2021浦江创新论坛全体大会上曾介绍,雾化吸入式疫苗只需针剂疫苗 1/5 的剂量,且并不用完全按单剂量分装,可以释放产能,且能解决此前广泛受到关注的药用玻璃瓶供不应求的困境。另一方面,“吸入式疫苗可以让人体产生黏膜免疫,更有可能减少无症状感染,未来与其他技术路线疫苗或许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同时,吸入式疫苗还可能避免局部反应的出现,且能大大缓解疫苗产能不足的情况”,上海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前主管医师陶黎纳表示。

标签组:[张文宏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82554.html

相关阅读

苗族早期医学为何与巫术相结合

由于苗族没有本民族文字记载的医籍,这同苗族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很难确定一样,苗族医药发展无明显的分期。但苗医发展史上确实存在一段较长的“巫医合一”的时期,《说苑辨物》上所说的“苗父”属于这种情况,《...

2025-04-09

二里头文化有什么特点

二里头文化是指以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遗址一至四期所代表的一类考古学文化遗存,是介于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岗文化的一种考古学文化。该考古文化主要集中分布于豫西、豫中,北至晋中,西至陕县、丹江上游的商州地区...

2025-04-09

妻妾在古代为何被称为家累

“累”的“妻妾”义不是来源于“累赘”“包袱”义,也不是来源于“疲劳”义,而是来源于“累”的“财产”义。在汉语中,用来称呼妻妾的词语很多。“拙荆”“贱内”“内人”皆是,这些词语比较常见,构词理据也比较清...

2025-04-09

紫姑为什么是厕神

紫姑,神话中厕神名,又称子姑、坑三姑。相传她心地善良,为人家妾,被大妇所嫉妒,令其干肮脏下贱的活儿。她正月十五日死亡,天帝因怜悯她而命其为厕神。世人同情、怀念紫姑,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即...

2025-04-09

古代男女结婚为什么要喝交杯酒

交杯酒是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式,在古代又称为“合卺”(卺的意思本来是一个瓠分成两个瓢),古语有“合卺而醑”,孔颖达解释道:“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醑。”(即以酒漱口)合卺又引申...

2025-04-09

古代结婚的青庐指的是什么

“洞房”在唐代以前并不是指新婚夫妇的卧房,它是指宫廷中豪华而又幽深的居室。由于唐代的文人骚客多用“洞房”一词来指代男欢女爱的场所,时间久了,人们便把“洞房”一词专门指代新婚用的卧房了。在古代,结婚用的...

2025-04-09

麻将里藏着大文化

麻将起源于中国,原属皇家和王公贵族的游戏,其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麻将逐步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到清朝中叶基本定型。麻将是八仙桌上的“长城”,是毛主席眼中“继中医、《红楼梦》之...

2025-04-09

儒林外史周进人物形象介绍

周进是《儒林外史》的重要人物。作品将其设定为一个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制艺难以自拔的人。周进生活穷困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但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儒林外史周...

2025-04-09

唐朝孝文化:父母为子孙攒私房钱判刑三年

“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源源流长。在传统文化中,孝文化最受推崇。孝文化萌芽于尧舜的宗法、农经时代,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史记·五帝本记》载,“舜二十岁以孝闻名”,中国二十四孝“感...

2025-04-09

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经常听到“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说法:去请购吉祥物的时候,有的人是自己这样选择,有时候则是工作人员这样推荐;几个人一起谈论关于佩戴吉祥物的时候,也总有人持这种观点;有的人则不仅自己执着这点,还把这个观点当...

202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