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钱学森岳母蒋佐梅:嫁中国64年坚持说汉语,丈夫死后独自养大四女

发表于话题:
发布时间:2022-02-10

  1914年,一艘从日本开往中国天津塘沽口的轮船,缓缓地在海上航行。甲板上站着一个身穿白色连衣裙的年轻女子,乌黑的秀发在海风的吹拂下,飞扬在空中。

  

  喜结连理

  清秀的脸上写满了期待,一双清亮的眸子一直紧紧地盯着远处的天津塘沽口的方向,心中既忐忑又激动,一刻也不愿意去船舱里休息,一直站在甲板的栏杆处,就那么望着远方。

  岸边同样站着一个一身军装的年轻人,身姿笔挺,定定的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遥望着远方,期盼着从日本来的轮船赶紧到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轮船渐渐靠岸。海浪敲击着岸边的礁石,也撞击着两颗即将靠近的心。

  

  佐藤屋一下轮船就看到了站在渡口等待的蒋百里,他们走向彼此,满眼都是对方,虽然没有说话,却已经深深地知道对方的内心。两个跨越重重阻碍的人也终于可以牵手,共度一生,不离不弃。

  佐藤屋和蒋百里于1914年在天津的德国饭店举办了婚礼,虽然没有彼此父母的见证,但是这对年轻人却彼此深爱着对方,用着自己的深情来实现婚礼的诺言。

  而佐藤屋在婚后也改名为蒋佐梅,一是因为日本女性有在结婚后冠夫姓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佐藤屋在中国可以更好和更融入的生活,便起了中国名字。

  

  即使两个人是真心相爱,但是蒋百里娶了一个日本女人的事情还是引起了轩然大波,毕竟中国女性千千万,为何偏偏要娶一个日本女人?

  何况蒋百里的身份特殊,自然会引起更多的非议。这个日本女人又是在哪里认识的呢?

  出生于1882年的蒋百里名方震,字百里。蒋百里出生于浙江的书香世家,自小聪明,读书极有天赋,勤奋好学。但是由于父亲英年早逝,家道中落,蒋百里却在上学的年纪犯了难。

  因为一般百姓家里也是拿不出钱上学的,温饱都成问题,谁会掏出几块银元去学堂读书。幸好蒋百里的叔父得知此事,便开始资助其读书。

  蒋百里也不负期望,十分争气,十六岁就高中秀才,也成为清朝末年的最后的几批考生。

  

  实现抱负

  当时正是清政府没落的尽头,面对八国联军侵华和慈禧专政又毫无建树的掌控皇权,清政府已经是摇摇欲坠。清朝的很多爱国之士和大臣也无力改变这一切,扼腕叹息。

  他们空有爱国之心,却已无力回天,只能将希望寄托于下一辈。因此

  方雨亭县令、知府林启、监院陈仲等几位有志之士,合资将蒋百里送到了日本留学,将希望寄托在了她的身上,希望其可以拯救清廷,拯救中国。

  蒋百里在日本格外刻苦,十分优秀。就读于日本陆军学校步兵科的蒋百里能文能武,并且以步兵科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且获得了代表荣誉的日本天皇赐刀。

  

  这一项殊荣让很多日本同窗心生不满,毕竟比他们优秀,并且获得最高荣誉的毕竟是一个中国人,真让日本人蒙羞。

  在日本读书期间,蒋百里不止是埋头苦读,他也不断发起爱国主义运动,和厉绥之等人合伙创办杂志《浙江潮》。

  这本杂志在国内发行,传播新的民主思想,倡导民主革命以及民族精神,力求改变中华民族的现状,可以唤醒更多的有志之士。

  而像是国学大师章太炎,革命斗士鲁迅等人的文章也都刊登在这本杂志上。

  和同在日本的梁启超思想不同在于,梁启超属于保守变革派,期望于改良主义。

  但是蒋百里作为年轻人,思想和眼界更为开阔,认为与其改革,不如民主革命,因此在年轻人中收获众多拥护者。

  

  1905年,蒋百里从日本陆军学校步兵科第三期毕业,后被派遣到德国学习军事部署,因为出色表现,成为德意志国防军第七军营长。

  蒋百里回到国内以后,受

  任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看中,上表朝廷,

  任二品京都禁卫军管带。之后清政府灭亡,以袁世凯为首的军阀占据一方,并且自称总统。

  因为蒋百里的军事才能,颇受袁世凯器重,因此委任其成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目的就是可以为军中培养更多更出色的军人和军官。

  蒋百里抱着理想和决心,定要培养出可以拯救中华民族的最优秀的军官。并且在上任第一天就立下了如果自己做不到,就“

  自戕以谢天下”的誓言。

  

  邂逅挚爱

  可惜时代弄人,这所军校只是北洋政府的摆设,秉承着创办一流军校,怀抱着理想的蒋百里显然与他们并不能同流合污,这就导致了蒋百里的军校会寸步难行。

  虽然蒋百里将军校治理的井井有条,并且学员也在其鼓舞下,开始振作,焕然一新。然而蒋百里的一系列动作,却触碰了段祺瑞这些人的利益,并且对于蒋百里所做的努力嗤之以鼻。

  毕竟蒋百里做得再好,如果没有政府的拨款也是白费,军校根本不能运营下去。

  因此蒋百里一次又一次地去北京请求拨款,但是那些军阀成日里派系斗争,也想治一治蒋百里,因此不给他拨款。

  

  蒋百里看着千疮百孔的中华民族,看着外国侵略者一次又一次地侵略中国的土地,残害中国人民,但是这些官员却自私自利,花天酒地,心中悲愤交加,却又无力去改变这一切。

  回到军校的蒋百里,自觉愧对全校师生,愧对岌岌可危的中华民族,在训练场,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在抒发了心中愤慨以后,拔枪自戕。

  虽然被勤务兵夺下了手枪,但是子弹还是贯穿了蒋百里的胸腔,被送到医院全力抢救。

  蒋百里自杀的事情,不仅引起了保定军校众师生的愤慨,还引起了社会人士的讨伐。

  

  无奈之下,袁世凯专门找来了医术精湛的日本医生,对蒋百里进行全方位的治疗。这些人中就有蒋百里一生挚爱,随行护士佐藤屋。

  佐藤屋负责照料蒋百里的衣食起居,佐藤屋温柔善良,单纯无害,面对放弃希望,并且一心求死的蒋百里,并没有对其斥责,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蒋百里也在佐藤屋的照顾和人生哲理中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并且重新振作起来。在相处的过程中,蒋百里也逐渐对佐藤屋产生了感情,佐藤屋就像是他的明灯和精神支柱,给了他极大的宽慰。

  

  面对蒋百里锲而不舍的追求,佐藤屋十分犹豫,毕竟两人身份背景悬殊巨大,她也不可能因为蒋百里而留在中国。即使佐藤屋回到了日本,蒋百里还是不放弃,依旧写信请求她嫁给他。

  最终被感动的佐藤屋,在征求了父母的同意后,在此来到了中国,只为了这个痴心的男人。

  婚后两人十分恩爱,并相继生下了四个女儿。1938年11月4日,为抗日四处奔走的蒋百里因为过度劳累,心力交瘁,身体再也撑不住超负荷,因病去世。

  

  蒋佐梅继续继承蒋百里的意志,为抗日而奔走,虽然身为日本人,但是十分反感日本军队侵华战争,后半生未再说一句日语。

  四个女儿在蒋佐梅的培养下,也成为栋梁之材,延续着蒋家的精神和意志。

标签组:[钱学森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86977.html

相关阅读

张瑀《文姬归汉图》

《文姬归汉图》卷,绢本,设色,纵29厘米,横129厘米。金代画家,张瑀所作。张瑀,金代人,生平不详,传世书画有《文姬归汉图》。旧题为南宋人作,后在画上发现署款“祗应司张瑀画”六字,祗应司为金章宗泰和元...

2025-04-17

纸上谈兵的典故由来

成语纸上谈兵,经常用于形容长平之战失利的赵括。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成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

2025-04-17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译文及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唐代: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译文世间的人和事更替变化,暑往寒来,时间流逝,形成了从古到今的历史。江山各处保留...

2025-04-17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唐代: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

2025-04-17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原文译文鉴赏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秦中寄远上人唐代:孟浩然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译文本想长久地归隐山林,又苦于无钱举步维艰。滞留长安不是我心愿...

2025-04-17

金朝时期儒学的繁荣与衰败

大金立国一百一十九年,中国古代各种统治思想灿然皆备,分教分派,教中有派,派中分支,呈现着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儒家思想独占鳌头,居于主体地位。那么,儒家一派怎样上升为主流思想的?和其他思想关系如何?有何...

2025-04-17

孟浩然《过故人庄》原文译文赏析

过故人庄唐代: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译文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

2025-04-17

杜甫《春望》文学赏析

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于战败的时局...

2025-04-17

杜甫《月夜》原文译文及赏析

月夜唐代: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译文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远在他方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

2025-04-17

《西厢记诸宫调》:《西厢记》的直接蓝本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又称为《西厢记弹词》或《弦索西厢》,通称《董西厢》。董解元的生平事迹无可考。据《录鬼簿》和《辍耕录》的记载,知道他大约生活于金代中叶金章宗时期(1190—1208)。“解元”是金...

202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