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工作2年,年薪百万,这届年轻人赚钱越来越容易了吗?

发表于话题:这届年轻人还在为进大厂努力吗
发布时间:2022-03-07

年薪百万这个门槛,究竟容不容易迈过?身处职场中不同角色的你,估计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想法。本篇文章里,作者集合了不同人的职场经验,并将他们对“年薪百万”一事的看法总结成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对于年轻一代的职场人来说,年薪百万的门槛更容易跨过了吗?

新招的应届生比老人工资高——这两年,“薪资倒挂”现象在互联网大厂频频出现,也成为职场老鸟心中的一抹隐疾。

2022年互联网大厂校招薪资出炉,程序员岗位的总包年薪,最低也接近40w元。而根据程序员客栈发布的报告统计,2021年中国程序员年薪在25w以下的程序员接近7成。

这也难怪年轻人在未来薪资的态度上颇为乐观。一项媒体调查显示,超6成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10年内能年入百万。

在脉脉上,有职场老鸟称,当年校招月薪8k,身边新入职的年轻人已经能开出15k-18k的价格,而自己埋头苦干两三年,薪资还是平静如死水,只恨自己没晚两年出生,年薪百万估计也是唾手可得。

我们找到了5位已经完成年薪百万这个“小目标”的90后,有人在大厂按部就班升职加薪,有人在独角兽企业弯道超车,从平平无奇的职场菜鸟,一步步打怪升级成大魔王。在他们眼中,年薪百万的公式确实有迹可循,但路径也没那么好复制。

本文由后浪研究所×脉脉联合出品,来听听他们的职场经验吧。

一、每年涨8k月薪,不光靠业绩,还得敢说

女,27岁,北京,工作年限:3年;行业:互联网社区运营。

我是一名纯文科生,本科和硕士都是文学方向,第一份工作进了一家互联网独角兽企业。在留学期间的最后一年,我就开始看金融咨询和互联网行业的机会了,原因很简单——我很想比同龄人发展速度更快,不想默默拿“死工资”,独角兽企业是弯道超车的最好选择。

纯文学类专业要入行互联网,毕业前我还是做了很多准备的——报了一个就业培训机构,参加产品训练项目,还自己做了一个公众号试验,累积了6000多粉丝。这些经历能让自己校招时从一个0实习经历的小白变得初具互联网思维。这个时代太卷了,一张白纸的简历校招都会直接被卡掉,最好有一些项目背书。

2018年时,应届生运营岗位差不多都在9-14k,我也在这个区间内,校招拿了12k的底薪。第2年涨到了20k,第3年到了27k左右,最近一次跳槽涨到了38k。

独角兽企业是没有普调的,我能涨薪那么快,主要是靠自己勇于争取来的。第2年的时候,我会自己和leader去谈希望涨薪,拿到了40%的涨幅。勇于表达诉求非常必要,想要钱但憋在心里的话,leader也不知道你想要啥。

只要你有足够的业绩产出,不必担心leader会觉得冒犯,他会把资源分给头部员工的。我听说身边有的同事待了一两年,一次也没有涨过薪。要是想按部就班地升职加薪,大厂的晋升和普调制度会更完善,既然选择了独角兽,就要冲破这些条条框框的束缚为自己争取。

当然,涨薪不是说出来的,一定要有业绩来支撑。我就是一个工作起来特别拼的人,做项目时,常常每天对到11点,没有紧急项目时也是8、9点回去。第1年结束后,公司把我列入“高潜名单”(指高绩效且值得培养的人才),团队成员也很认可我的核心作用,这些都是我谈薪的底气。

最近我刚跳槽,来到一家新的独角兽企业,拿到50%-60%的薪资涨幅。像字节快手这种大厂会比较卡涨幅,按工作年限算,就算能力再突出,一个工作3年的人在字节是不大可能评级到3-1的,独角兽企业就不会限制得很死。

我对跳槽的理解是,薪资提升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通过跳槽来完成角色的转变。跳槽后,我在逐渐让自己向管理层转变,目前已经能带小团队了。只要能带团队做出成绩,管理扁平的独角兽公司转管理层的机会更多。

一路走来,我总结自己达成年薪百万的关键有3点。

第一是,选行业一定不要为了“心中的白月光”而选择那些步入下坡路的夕阳行业,也不要认为行业和专业一定要有很强的关联性——专业只是赋予了你不同程度的技能,并不能把你限制死。

第二是为自己设立比较清晰的短期规划,我刚工作时就定下目标,第二年要到20k,第三年要到35k,短期目标可以支撑你在业绩上做更大的突破。

最后一点就是跳槽,每一份工作期间都要考虑到下一次跳槽的平台成长空间。这次跳槽,为了赋予自己在管理层施展的空间,我也会拒掉一些薪资更高的公司。

话虽如此,我应该是文科生中的个例,我选行业时就在追求更快的成长速度。大部分人的成长路径都不是这样,我身边同学倾向于国企、外交部、新华社这些体制内的工作,薪资成长可能在后30年会有更大的体现吧。

二、选择大于努力,机会选对,然后从一而终

男,25岁,广州,工作年限:2年;行业:人工智能程序员。

我现在的公司是一家做人工智能的独角兽企业,到现在为止有2年多的工作经验。目前我的年薪底薪是70万,加上30万期权,也触到了百万的门槛。

选择行业我其实没想太多,2018年人工智能是大热门,薪资开的比一般大厂更高。

我刚出校园,觉得人工智能也挺酷炫的,一时冲动就入局了。我觉得年薪百万的公式就是——机会选对,然后从一而终。

第一个关键决定是转变自己的发展方向,另辟蹊径。计算机行业内有严格的鄙视链,算法工程师是人上人。这个优越性是由薪资等级决定的,大企业给校招岗位的年薪都是明码标价,算法工程师毕业第一年总包年薪少说也有30万,也因此大家都挤破头入场,竞争非常激烈。

迷茫期时,我也不知道未来该往哪个方向分流,但慢慢能感觉到自己做算法火候欠缺——我的优势不在这里,没必要硬做。经历了一段时间心态调整,我转向后端工程师。

其实技术无优劣,只要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自己具备不可替代性,专注一个方向精细发展,到最后也能超越80%-90%的人,没必要拿自己和其他行业里的顶尖比。

第二是放弃大厂,转向独角兽企业。大四的我起初是在一家大厂实习的,刚干了2个多月,无意中遇见一个猎头,机缘巧合介绍了这家独角兽企业,我评估了一下觉得机会不错,就果断从大厂提前跑路,到这家企业实习了一年多,毕业后转正。

相比大厂,小厂的竞争压力没那么大。我总共经历过4次调薪,因为个人绩效出色,每次幅度都在5-10k之间,现在也顺利做到公司的中层。但要是在大厂,阿里的375、腾讯的五星绩效没那么好拿,虽然大厂尖子的薪资涨幅会更高,但指标也是有限的。处在初创阶段的小公司本身很缺人,就不会有这种问题,更容易拿到不错的绩效。

第三是在职场斗争中坚定一心。任何公司都肯定存在内部斗争,我不算是漩涡中心的人,但也多少会被波及到。我的经验是——站队并不是一件坏事,前提是你要认准一方,然后坚定不移地跟着自己的leader走下去。

对公司新人而言,招我进来的人就是直系leader,我其实已经算他这边的了,类似于古代的门生观念吧。假如办公室存在派系斗争,早期两边实力一定是不分伯仲的。那么在互相摩擦这个阶段,双方手里都会有相应的筹码,你也不知道哪边会是赢家。

此时要做的,不是去赌哪边是赢家,而是尽力跟着你的leader,让他成为赢家。如果你的态度总是模棱两可、见风使舵,leader也不会愿意放手把最好的资源都交给你。中立并不是一件好事,你认为你是中立的,但没有人会真把你当成中立的,在他们眼里你都是对面的,是不稳定因素。

我始终认为,选择大于个人努力。只要机会选对,路也会走得轻松。错失良机,再忙碌也无济于事。

一般人觉得程序员都是起早贪黑、拿命换钱的,但我入职以来其实很少晚于8点下班,我不喜欢加班。我的个性就是喜欢比较舒适的状态,拒绝内卷,这样也腾出了更多时间学习投资理财,每年理财收入也能有个小10万。偶尔也会搞点副业,和朋友开个网店之类的,虽然收入不太稳定,但也能占到总收入的3成。

实话讲,对于计算机行业来说,达成年薪百万的目标还是比较游刃有余。据我了解,校招生的薪资SSP级都能开到年薪总包60-70万了,对技术员工来说,年薪百万越来越不是一件那么困难的事,并不是说只有管理者才能够到百万的门槛。

不过,行业瞬息万变,现阶段我想先把人生中的几件大事,结婚生子、买房买车都解决掉,以后就可以放开手脚,转个悠闲的行当也未尝不可。

三、守在一个还算不错的赛道,慢慢积累,等风来

男,30岁,工作年限:7年;行业:IT程序员。

2014年我本科毕业进了一家IT大厂,当时一个初入社会的学生,没想太多,觉得电脑和网络游戏比较流行就懵懂入行,一干就是5年。

刚入职时,薪资是8k,在第1年、第3年和第5年经历了3次比较大的薪资涨幅,分别涨到了20k、35k和50k。那时内卷没那么严重,只要按部就班地干,薪资一点点就涨上去了。我也没考虑过怎么暗处使力,我不是那种挤破头向上的人,就是一个老实的工程师。

年薪百万的关键,对我来说就是按兵不动。像我们这种普通的打工人,能接触到一些行业消息,但信息肯定没那么及时。听说了一个风口想往上扑时,其实已经晚了。

选行业和投资股票很像,最先入场追风口的人肯定受益,后来者都是韭菜。行业都是有周期的,过去都认为房地产永远稳赚不赔,现在也暴雷;互联网兴起时都觉得这就是暴富的最好出路,但现在增速放缓,再回看行业,收益也没想象中惊人。

我们追的风口只是大环境赋予的机会,所以,不如稳稳地守在一个还算不错的赛道慢慢积累,等着风吹过来。吹过来的风也许没那么大,但能有点收益也是很好了。

2年前我跳槽回了老家,薪资涨幅不高,但是在三四线城市已经非常不错了。在大厂工作的第3年,我就产生了回老家的想法,一直在物色机会,但是要找到和一线城市匹配的岗位、薪资条件会比较困难,大海捞针。我一直关注着老家的地方报纸头条、boss直聘、脉脉等各种渠道,战线拉了三四年,总算是蹲守到这个机会。

过去工作一直是996作息,一年也就回一次家,现在回了老家有周末双休,还能常回家看看,我对现状非常满意。对程序员来说,35岁危机肯定会有的。尤其我下决心回到小城市,向上渠道也会收紧。以后不一定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职场,也会尝试一些副业。转型做做自媒体也不错,我平时不是那么外放的人,通过键盘反而能更有条理地表达一些看法。

年薪百万难不难?在现阶段,两级分化肯定会越来越大。拿了SSP校招Offer的人,两三年就能轻轻松松过百万。但如果校招时表现没那么亮眼,这条路就会更加艰难。

对技术员工来说,我不否认有一些天才少年,入职是个白菜价,一路平步青云薪资暴涨,但这样的机会现在越来越少了。行业发展到了一个边际效益递减的阶段,公司增大对你的个人投入,总体收益的增长空间也不会更大。因此,还是要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知评估吧。

四、管培生做起,轮岗不下10次,逼着自己加速冲

男,33岁,北京,工作年限:6年;行业:人力资源管理。

我正式工作是从28岁才开始,因为我读了2个硕士学位在校园的时间就占了9年。本科毕业后显示在国内一所985高校,后又到美国深造,一直都是计算机专业。

这段进修计算机的路上,我也曾想过去做最前沿的研究工作者,所以会驱动自己出国留学,进一步加强专业积累。事实证明,出国提升学历确实对薪资成长有很大帮助——本科刚毕业时,我短暂在成都工作过半年,通信行业,月薪7k,而等到美国硕士毕业后,我已经能在芝加哥拿到一份年薪50万的Offer。

不过,我并没有接下。当时考虑到,中国现在的发展速度更快,留在美国的话,我不能保证未来的成长路径和个人上升空间,所以毅然决然回了国,不做尖端技术,而是转型做管理,来到一家互联网大厂从管培生做起,这家公司一待就将近5年。

很多人觉得,管培生项目就是公司给应届生画的饼,95%以上的管培都是虚招,只有5%才是公司真正招的管理接班人。这个结论我觉得有一半是正确的——2年的管培项目,我把它理解为一个豁免权,他要求你在很短的时间内接触尽可能多的业务,用最快的速度掌握更多技能。

既然公司开了绿灯,就要加速冲过去,何况我已经28岁,比同龄人工作起步已经慢了。目前为止工作的6年间,我虽然只跳槽了1次,但在公司内部活水轮岗已经不下10次。可能普通员工用了2-3年去适应摸路,我就得问问自己:半年行不行?有没有可能更快?

在不停轮岗的这段时间里,我积攒了很多人脉和项目经验,数据运营、用户运营、政府事务、公关、产品、财税法务我都多少参与过。

对于不同部门的leader而言,我只是一个新兵蛋子,可能待不了多久又要跑了,因此他们不会让我深度参与更多核心业务——但我会更加主动。轮岗期间,有些不需要管培生参与的事,我也会主动插上一脚,和leader提出能不能带上我,他们也多半不会拒绝一个积极的新人。

深耕一个领域,会比管培生“杂而不精”成长的更快,尤其是薪资。某个领域拔尖的同龄人已经当上总监拿着50万年薪,我可能还是20万年薪,结束管培后,又要分流到不同部门从头学起。但如果能吃下这个苦、耐住寂寞,我就能获得更全面的成长,成为真正的管理者。

在这家公司期间,我每年都至少接手30个项目,多的时候一年50多个,有牵头的也有参与辅助性的。公司会想方设法榨干你的劳动力,我也会想方设法榨干公司的更多资源。

在这家大厂一共待了4年半,经历过3次晋升,整体算下来工资涨幅刚好翻倍,最近我跳槽到另一家中等规模的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岗,充分利用了前期不停轮岗的优势,把之前零散的工作内容都串联了起来。因为我的经验非常丰富,这次薪资直接涨了90%,加上期权,年薪也达到百万了。

兜兜转转,虽然我现在已临近35岁,但并没有很强大的危机感。简单说,只要手头还有事情做,并且我在团队里有一定的价值,危机感就不存在。

我做人力资源管理平时也会收到很多简历,如果招的是基础岗位,30多岁的简历确实会直接Pass掉。因为从HR的角度看,30多岁的人,经验和阅历都应该更丰富,却还在和年轻人争同一个基础岗位,你不应该去中高层多看看吗?

我会鼓励年长者,没事多和猎头聊聊天,不管跳不跳槽,都能获取到信息,了解市场对你这个年龄段的人才有怎样的需求,提前做好知识储备和技能积累。

不管对年轻还是年长的人,始终觉得年薪百万是比较困难的。在我看来,“年薪百万”更像一个理想,它是你给自己画的一个饼。别人说它简单或困难,总会有幸存者偏差,每一个实现年薪百万的人背后都有很多“炮灰”。但就算没有实现,也不必较真,就像我小时候总想以后上清华还是北大,最后只去了一个普通本科,但也很不错了。

就算这个梦想像泡沫一样会随时破灭,或者像昙花也会凋谢,流星也会划过天际,但它毕竟有过光彩夺目的一个瞬间,我觉得就足够了。年薪百万是年轻人给自己设立的一个目标,为了在也许不远的将来,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标签组:[程序员] [员工薪资] [行业薪资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88217.html

相关阅读

《庄子·杂篇·徐无鬼》原文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牵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

2025-04-28

《庄子·杂篇·让王》简介

“让王”,意思是禅让王位。本篇文章的主旨在于阐述重生,提倡不因外物妨碍生命的思想。利禄不可取,王位可以让,全在于看重生命,保全生命。“轻物重生”的观点历来多有指斥,认为与庄子思想不合,但其间亦有相通之...

2025-04-28

世宗贤妃墓简介

世宗贤妃墓,又称“世宗贤妃坟”、"世宗六妃、二太子墓"或“四妃、二太子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嫔墓之一。内葬有郑贤妃等至少四位妃子、二位太子。墓园简介位于神宗四妃墓及悼陵之间,俗称"小宫"。坟园坐北朝...

2025-04-28

《庄子·杂篇·徐无鬼》简介

“徐无鬼”是开篇的人名,以人名作为篇名。全篇大体可分为十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至“莫以真人之言謦吾君之侧乎”,写徐无鬼拜见魏武侯,用相马之术引发魏武侯的喜悦,借此讥讽诗、书、礼、乐的无用。第二部分至“君将...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简介

《庄子·杂篇·庚桑楚》:“庚桑楚”是首句里的一个人名,这里以人名为篇名。全篇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有讨论顺应自然倡导无为的,有讨论认知的困难和是非难以认定的,但多数段落还是在讨论养生。全文大体可以分为五...

2025-04-28

庄子《知北游》译文赏析

知向北游历来到玄水岸边,登上名叫隐弅的山丘,正巧在那里遇上了无为谓。知对无为谓说:“我想向你请教一些问题:怎样思索、怎样考虑才能懂得道?怎样居处、怎样行事才符合于道?依从什么、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道?...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原文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年,畏垒大壤。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简介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庄周的毕生精华之作,《知北游》是《庄子·外篇》中的最后一篇,也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篇,对于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也较为重要。本篇是“外篇”的最后一篇,以篇首的三个字作为篇...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原文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

2025-04-28

《庄子·外篇·田子方》简介

田子方是篇首的人名。全篇内容比较杂,具有随笔、杂记的特点,不过从一些重要章节看,主要还是表现虚怀无为、随应自然、不受外物束缚的思想。全文自然分成长短不一、各不相连的十一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夫魏真为我累...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