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这届年轻人真狠:有人怒“开”名企,有人血拼国考

发表于话题:这届年轻人还在为进大厂努力吗
发布时间:2022-03-07

这两天国考人数再创新高的新闻刷屏了。

据国家公务员局数据显示,今年共有212.3万人通过了资格审查,国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200万。

而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人数之比约为68:1。其中最热门职位的这一比例高达20602:1。1个岗位20602人报考,这相当于一个2万人小县城的全部人口集体参加一场入职笔试,内卷到模糊。

考古国考数据不难发现,自1994年首届国考以来,报考人数就一路飙升:从最初的4000余人,到2009年报考人数破百万,再到如今的200万,国考报名人数已经连续13年破百万。

200多万人一起考试,听上去就已经“卷”出了一个新高度。而这其实并不是国考第一次登上热搜。

去年,演员刘昊然就因考上煤矿文工团而喜提热搜。吃瓜网友们万万没想到,名利双收的明星也会追求“铁饭碗”。今年,一位北大毕业的基金经理考公上岸后辞职的消息,让“考公”再次“蹿红”。

宇宙的尽头难道真的就是公务员?考公上岸后,真的就人生圆满了吗?



01、国考人数爆棚的背后,是年轻人的迫不得已?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总规模达909万,创下历史新高。据估计,2022届高校毕业生更将突破1000万人。与此同时,疫情还导致更多的海外留学生选择回国找工作。

而在庞大就业需求的背后则是就业市场的“萎靡不振”。

据58同城今年年中发布的《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只有34%的毕业生找到了工作。其中在硕士毕业生中,近一半找到了工作;而本科毕业生只有近三成找到工作。学历毫无疑问成为了应届毕业生的第一敲门砖。

这正好折射出当下的经济大环境:经济波动期,竞争不断加码,无效努力持续上演。

在存量博弈的时代中,大到每个国家,小到每个个体,似乎都被锁死在一个笼子里,在社会的某个圈层里周而复始地平行循环。

与此同时,“996”、“职场PUA”、“35岁危机”等职场“新常态”则不断降低着职场人群的安全感。

和不知道明天是否会被降薪、被裁员相比,显然能够捧上“铁饭碗”已经是“人间理想”。

即便是海归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已经成为了985高校的副教授,但巨大的科研压力和非升即走的焦虑让高校老师也加入到考公大军中,可见公务员有多香。



放眼当下,整个社会都蔓延着焦虑情绪,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无论是富人还是平民,无论是新富阶层还是普通中产,都被不确定感所慢慢吞噬,每个人都试图找到一条可以拥抱的“大腿”。

而对于普通人而言,体制就是这条大腿。所以一波又一波的年轻人前仆后继,血拼这两万分之一的“上岸”机会。

02、但还有的年轻人,入职当天就敢裸辞

但还有一些年轻人,敢于在入职当天就把互联网大厂“开”了。

某社交平台上,一位网友自曝,自己在入职阿里当天就提了离职,原因在于工作氛围卷到飞起。

入职前一天就被拉到各种工作群

周例会在晚上7:30“准时”召开

日常9点下班还要写当天的工作日报,发到工作群

凌晨之后还有人陆陆续续发日报……



而这正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现状的缩影:红利逐渐枯竭,进入到存量时代。

对于互联网行业而言,过去的十年是极速奔驰的十年。从电商到社交,从出行到外卖,再到如今的短视频和直播,各个细分行业都发展得如火如荼,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由此,也孕育出腾讯、阿里等诸多巨无霸公司。

很多中国互联网大厂的市值甚至已经超过了世界其他中小国家的GDP。

过去20年间,和互联网行业一样“景气”的还有房地产,北上广深的房价平均上涨了10倍。而互联网大厂似乎成为了唯一能与之相抗衡的行业。

所以就算天天996、日常被PUA、被deadline和KPI压得喘不过气来,依然有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前赴后继,加入到互联网的浪潮中。

因为他们在这里可以获得真金白银,可以在大城市中站稳脚跟,更有机会实现阶层跃迁。

但这些似乎已经成为了陈年往事,当下的真相却是:阿里巴巴、拼多多、百度、美团、腾讯、字节跳动、快手这7家互联网公司今年发布的职位数量与薪资相比去年增速放缓,不到互联网行业整体增速的一半。

然而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却在节节攀升。这意味着,入职一家互联网大厂的难度正在逐步提高,内卷无处不在。

岗位减少的背后则是利润的下滑、业务的疲软。

据阿里巴巴发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本季度其营收增长只有16%,为上市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无独有偶,字节跳动的国内广告收入半年停止增长,腾讯、百度等多家互联网大厂的广告收入也都纷纷下滑。

而业绩的下滑必然会带来裁员、降薪和被优化。

微博上就有爆料称,因为业绩亏损,某视频大厂开启了大规模裁员,裁员比例高达20%-40%。



无独有偶,不仅仅是视频大厂,2021年的年末对于很多曾经风光无限的互联网大厂都堪称寒冬已至。



而在互联网行业之外,整体增长的行业更是屈指可数。

诸如煤炭、钢铁、基建等传统行业早已拉开了去产能的大幕,家电汽车也开始陆续低迷,少子化叠加老龄化再叠加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诸多行业整体增速放缓,内部竞争加剧。

03、写在最后

年轻人无疑是最敏感的,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内卷”:国考上岸难上加难,互联网行业风光不再,其他行业整体疲软……

在平行甚至是下行的经济周期中,留给普通年轻人们的试错机会和红利正在越来越少。

有些人因此而丧失了前进的希望和动力,选择“躺平”;有些人则不断转换赛道,企求能够打破边界,获得新生。

虽然那个遍地黄金的时代过去了,但我们依然可以过好自己的这一生;虽然我们无法选择时代,但却拥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

说一句鸡汤的话:无论是站着还是跪着,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你曾经付出的“有效”努力总会以某种方式回馈于你或者是你的后代子孙,而不确定性也会始终伴随着你的一生。

在这个黑天鹅与灰犀牛共舞的内卷时代,提高自己的情商、智商和耻商以及抗风险能力,你在面对任何异动和挑战时,都将多一份从容、少一份慌乱。

标签组:[大学] [国家公务员考试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88223.html

相关阅读

唐代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赏析

近试上张水部唐代: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译文新婚卧室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去堂前拜见公婆。装扮好后轻声询问夫君: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赏析这是一首...

2025-04-23

唐代朱庆馀《宫中词》文学赏析

宫中词唐代:朱庆馀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韵译百花盛开,宫院却寂寂地紧闭大门;俏丽宫女,相依相并伫立廊下赏春。满怀幽情,都想谈谈宫中忧愁的事,鹦鹉面前,谁也不敢...

2025-04-23

唐代岑参《逢入京使》诗歌赏析

逢入京使唐代: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译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赏析...

2025-04-23

《吕氏春秋·似顺论》别类赏析

【原文】知不知,上矣①。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僇民无已②。夫草有莘有藟,独食之则杀人,合而食之则益寿。万堇不杀③。漆淖水淖,合两淖则为蹇④,湿之则为干。金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

2025-04-23

八贤王的历史原型

宋朝的历史上没有八贤王这个人,八贤王在各类文学作品中的事迹,在史书中也很难找到对应的记录。八贤王这个角色,应该是文艺创作者根据民间的轶事传闻杜撰出来的一个人物角色,用来满足人们对于忠诚、正义和惩奸除恶...

2025-04-23

《吕氏春秋·似顺论》分职赏析

【原文】先王用非其有,如己有之,通乎君道者也。夫君也者,处虚素服而无智,故能使众智也;智反无能,故能使众能也;能执无为,故能使众为也。无智、无能、无为,此君之所执也。人主之所惑者则不然,以其智强智,以...

2025-04-23

白居易《后宫词》诗歌鉴赏

后宫词唐代:白居易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译文泪水湿透了罗巾无法入睡好梦难成,深夜时分听到前殿传来按着节拍唱歌的声音。红颜尚未老去已经失去了君王的恩宠,斜靠着熏...

2025-04-23

《吕氏春秋·似顺论》有度赏析

【原文】贤主有度而听,故不过。有度而以听,则不可欺矣,不可惶矣,不可恐矣,不可喜矣。凡人之知,不昏乎其所已知,而昏乎其所未知,则人之易欺矣,可惶矣,可恐矣,可喜矣,知之不审也。客有问季子曰:“尧奚以知...

2025-04-23

《吕氏春秋·似顺论》处方赏析

【原文】凡为治必先定分①:君臣、父子、夫妇。君臣、父子、夫妇六者当位②,则下不逾节而上不苟为矣,少不悍辟而长不简慢矣③。金木异任,水火殊事④,阴阳不同,其为民利一也。故异所以安同也,同所以危异也。同异...

2025-04-23

《吕氏春秋·似顺论》慎小赏析

【原文】上尊下卑。卑则不得以小观上。尊则恣,恣则轻小物,轻小物则上无道知下,下无道知上。上下不相知,则上非下,下怨上矣。人臣之情,不能为所怨;人主之情,不能爱所非。此上下大相失道也。故贤主谨小物以论好...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