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理解内卷: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想在互联网大厂干了?

发表于话题:这届年轻人还在为进大厂努力吗
发布时间:2022-03-07

编辑导语:互联网行业“内卷”严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喊出“逃离大厂”的口号,“裸辞”也越来越常见。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离开原本向往的大厂?作者认为这不仅是个体的选择,而是整个行业发展造成的必然结果。推荐刚进入互联网行业,或者正在纠结是否要离职和转行的同学们阅读。

上篇给大家讲了「我为什么能在7年前走运加入字节跳动?」的小故事,下篇接着来讲,为什么我认为我的走大运,是行业大趋势必然性中发生的偶然?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想在互联网大厂干了?

一、10年只有1次的行业红利期,只有部分幸运儿赶上了

2010-2014年,我在中国主要培养新闻和传播行业人才的大学里读书。那个时候,学生们忙着做什么呢?他们奔波于学校的电视台和报社实习,最大的目标就是毕业后能加入央视,并不了解象牙塔外发生着什么变化。

而那四年,是互联网从PC转型移动端的关键开端,也是整个行业最近10年最大的红利期:

2010年3月,美团诞生 2011年1月,腾讯推出微信 2012年3月,字节跳动成立,同年8月推出「今日头条」App 2012年7月,小桔科技成立,同年9月「滴滴出行」在北京上线 2012年8月,微信正式推出「微信公众号」 2013年底,阿里启动「all in 无线」的战略,大力投入手机淘宝APP 2014年4月,微博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全球范围内首家上市的中文社交媒体

这些公司后来成为这个时代的互联网巨头,它们推出的产品改变了每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在我就业时根本意识不到,时代的洪流已经向我袭来,把还没有搞明白状况的我卷向了未来。

我之所以阴差阳错做对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选择,能够选对字节跳动这个火箭,是因为那个时候互联网行业有巨大的机会,公司的成功概率比几年后多出了几个数量级。

而我之所以能有让外人羡慕的发展速度,最根本的原因不是我有多努力,而是——我是那个时代的幸运儿,恰好赶上了好时候。

但行业红利期不是永远存在的,一个人一辈子能赶上一次已经足够幸运。

对于赶上的人来说,他们得做好以后都没有这样机会的心理准备;而对于没赶上的人来说,积累经验和本事,最重要的就是等待、发现和抓住下一次大机会。

二、不是这届年轻人不行,他们的选择依附于时代大环境

那么,我们再来看「这两年进入互联网行业的年轻人,为什么很容易干不长?」这个问题,除了个体的差异,背后的共性原因总结来说有三点:

1. 被行业励志故事拉高了预期

由于前几年互联网过于火热,年薪百万的故事被新闻媒体大幅报道,每个入行的年轻人都以为自己会是其中一员,收入可以快速提升。但过了两年发现现实低于预期,很快感到失落,从一线踏踏实实开始干挺难的。

对比我刚工作时,大部分人刚进入这个行业时没有任何预期。

作为一个0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薪资比我同学们所在的英语教育机构或者大媒体机构低。最开始工作的一年里,我由于薪资过于微薄,时不时得靠家里接济。父母再三劝说我离开这家公司,去银行考个编制,找个正经工作。

临毕业时,我发的鸡汤朋友圈,清楚自己啥都没有,也不确定以后会不会有

因为一开始预期低,后来取得了多大的成绩,于我而言都是意外的惊喜,而非应得,更加珍惜,所以也比其他人更能干的长。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个真理,降低预期是幸福生活的秘诀。

2. 没有兴趣作为支撑,更容易放弃

在互联网最为蓬勃发展的几年里,进入互联网行业成为很多高材生们择业时的首选。

很多年轻人只是被薪资福利而吸引,而非真的感兴趣。要是毕业不知道去干嘛,那就去互联网吧。甚至很多大学生以此为终极目标,从大一开始实习或者研究生转专业,只为了最后拿到心仪的大厂offer。

我毕业那会,为什么做出这个选择?一是因为我确实掌握的硬技能太少,只抓住了新媒体这一个加分项,能干好的事情不太多。二是,我确实是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从实习做新媒体运营,到后面加入字节干杂七杂八的各种事情,工作内容本身以及期间获得的正反馈,推动我心无旁骛地干下去。

如果刚进入某个行业一两年发现自己度日如年,已有上班如上坟之感,确实没必要再干下去了。

但残酷的是,大部分人做什么都这样,换个行业可能也只是往日重现。很多人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但没有兴趣,更容易放弃。

今年1月,《每日人物》关于此议题的10万+爆款

3. 行业人才的供需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随着巨头们的兴起,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和高额回报开始吸引全中国最优秀的年轻人们扎堆涌入互联网行业。

从16-17年开始,每年都有大量应届生参与互联网大厂的校招,并且媒体、金融、线下零售等各行各业都刮起了转行互联网的热潮,他们费尽浑身解数为了拿到一个大厂offer。

对互联网巨头而言,有太多优秀的年轻人可供挑选。同时,18年开始行业整体进入瓶颈期,新的大机会变少,用人缺口也从「拼数量的基础人力」转为「要质量的高阶人才」。公司里新员工的发展机会、上升速度势必受到影响。

「内卷」本质而言是,基于「互联网的高质量人才过度饱和」以及「行业红利期接近尾声」大背景下而产生的从业者群体不满。

我充分理解这届年轻人为什么更快离开互联网行业、更愿意裸辞。这不仅是个体的选择,而是整个行业发展造成的必然结果。

和过去几年相比,这个行业的机会变少、成长速度变慢、竞争更激烈是事实;但如果和其他行业横向相比,恐怕也没有太多投入产出比更高的行业了。接受现状,摆平心态,你会更轻松一点。

如果你刚进入互联网行业,也正在纠结是否要离职和转行,希望这篇文章提供的信息,能帮助你做出不后悔的决定。

互联网行业可能不是你的唯一选择,但是你最好的选择吗?想清楚这个问题,很多事情变得简单很多。

标签组:[移动互联网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88247.html

相关阅读

唐代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赏析

近试上张水部唐代: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译文新婚卧室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去堂前拜见公婆。装扮好后轻声询问夫君: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赏析这是一首...

2025-04-23

唐代朱庆馀《宫中词》文学赏析

宫中词唐代:朱庆馀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韵译百花盛开,宫院却寂寂地紧闭大门;俏丽宫女,相依相并伫立廊下赏春。满怀幽情,都想谈谈宫中忧愁的事,鹦鹉面前,谁也不敢...

2025-04-23

唐代岑参《逢入京使》诗歌赏析

逢入京使唐代: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译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赏析...

2025-04-23

《吕氏春秋·似顺论》别类赏析

【原文】知不知,上矣①。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僇民无已②。夫草有莘有藟,独食之则杀人,合而食之则益寿。万堇不杀③。漆淖水淖,合两淖则为蹇④,湿之则为干。金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

2025-04-23

八贤王的历史原型

宋朝的历史上没有八贤王这个人,八贤王在各类文学作品中的事迹,在史书中也很难找到对应的记录。八贤王这个角色,应该是文艺创作者根据民间的轶事传闻杜撰出来的一个人物角色,用来满足人们对于忠诚、正义和惩奸除恶...

2025-04-23

《吕氏春秋·似顺论》分职赏析

【原文】先王用非其有,如己有之,通乎君道者也。夫君也者,处虚素服而无智,故能使众智也;智反无能,故能使众能也;能执无为,故能使众为也。无智、无能、无为,此君之所执也。人主之所惑者则不然,以其智强智,以...

2025-04-23

白居易《后宫词》诗歌鉴赏

后宫词唐代:白居易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译文泪水湿透了罗巾无法入睡好梦难成,深夜时分听到前殿传来按着节拍唱歌的声音。红颜尚未老去已经失去了君王的恩宠,斜靠着熏...

2025-04-23

《吕氏春秋·似顺论》有度赏析

【原文】贤主有度而听,故不过。有度而以听,则不可欺矣,不可惶矣,不可恐矣,不可喜矣。凡人之知,不昏乎其所已知,而昏乎其所未知,则人之易欺矣,可惶矣,可恐矣,可喜矣,知之不审也。客有问季子曰:“尧奚以知...

2025-04-23

《吕氏春秋·似顺论》处方赏析

【原文】凡为治必先定分①:君臣、父子、夫妇。君臣、父子、夫妇六者当位②,则下不逾节而上不苟为矣,少不悍辟而长不简慢矣③。金木异任,水火殊事④,阴阳不同,其为民利一也。故异所以安同也,同所以危异也。同异...

2025-04-23

《吕氏春秋·似顺论》慎小赏析

【原文】上尊下卑。卑则不得以小观上。尊则恣,恣则轻小物,轻小物则上无道知下,下无道知上。上下不相知,则上非下,下怨上矣。人臣之情,不能为所怨;人主之情,不能爱所非。此上下大相失道也。故贤主谨小物以论好...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