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看懂航海罗盘【百科】

发表于话题:怎样看罗盘才能看懂
发布时间:2021-05-11

我国古代航海家要掌握3项基本的航海技术,一要会看航海罗盘;二要会看海道针经,即诸如《更路簿》这样的航海指南工具书;三要会看航海图,我国古代的航海图有一个很特别的名称,叫“山形水势图”。这3项技术综合应用,就可以引导船舶驶向目的地。

南宋时期,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这样形容航海风险:“且论舶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茫无畔岸,其势诚险……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该书中提到的“针盘”,“针”即指南针,“盘”指的是刻有24个方位刻度的圆形木盘。将指南针与罗盘结合在一起,除了叫针盘,还有“罗经”“罗庚”等称谓。汉唐以前,有一种用来看风水的罗盘,叫“栻盘”。由两个盘面组成,四方形盘刻有24个方位,代表大地。方形盘中间是个圆形的盘,表示天空宇宙,装饰有北斗七星。大约唐朝中叶,指南针被装到天圆地方的栻盘上。早期的指南针是水浮式的,原来装饰有北斗七星的地方被挖成一个水池,用来安置指南针。方形的地盘也被改造成圆形,于是便有了罗盘的称呼。用来看风水的罗盘何时被应用到航海中,目前最晚的记录是朱彧的《萍洲可谈》。该书刊刻的时间是1119年,书中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徐兢在1124年写成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一书中指出:“航海家‘惟视星斗前迈,若晦冥,则用指南浮针,以揆南北’。”这里提到的“指南浮针”也就是水浮针。这种水浮式的指南针一直使用到明初郑和下西洋,曾随郑和下西洋的巩珍说:“航海时要‘斲木为盘,书刻干支之字,浮针于水,指向行舟。经年累旬,昼夜不止’。”到16世纪中叶,有记载指出航海罗盘已经改为支轴式的罗盘,与水罗盘对应,这种支轴式的罗盘称为“旱罗盘”。航海罗盘从汉朝的栻盘发展而来,装配了指南针的罗盘先是用来看风水,10世纪后被应用到航海中,称为“航海罗盘”。而航海罗盘(如图)其实是一种简化的栻盘,只刻有24个方位字。

1000多年以来,航海家们就是靠着这个看上去及其简陋的工具征服了世界各大洋。因为有了它,才有了哥伦布的航海,才会引申出诸多改变世界历史的故事。航海罗盘因此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航海罗盘之所以难懂,一方面是被风水先生神秘化,外人不得其门。另一方面未受重视,缺乏研究。其实,当栻盘被应用到航海时,航海家就褪去了它神秘的外套,进而采用极其简单的方式记录航向并导航。航海罗盘仅保留了一个圈层,圈层上刻的二十四字看似杂乱无章,其实是有排列规律的。首先,它们都是我国古代可以用来表示方位的文字,由地支十二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和天干(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八字组成,天干中的“戊、己”两字原本表示中央方位,因为罗盘中间放置了指南针,所以在罗盘中看不见这两字。另外,还用了八卦中的“四维”乾(西北)、坤(西南)、艮(东北)和巽(东南)来表示4个方向。这二十四字以“子”为首,为正北方,顺时针方向排列,地支和天干相间排列。卯在正东,午在正南,酉在正西,但天干的甲则是从东开始排列。

这二十四字一圈排过来,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圆周360°,二十四等分后,每字就可指示一个15°的方位。初始的时候,航海罗盘仅是在看不见日月星辰的时候作为辅助工具,用来辨别方向,只需要大致给出东西南北方向就行。随着航线的拓展和远航的需要,导航技术随之进步。先是有了24个方位,后来发现两字之间也可表示一个更小的方位,因此,我国的航海罗盘在实际应用中就可以指示48个方位了,每个方位区间缩小到7.5°。如单用24个字中的一个字代表一个方位的话,如“午”,在海道针经中称为“单针”,故被称作“单午针”,指示正北方向;相邻两个字所代表的方位如“丙午”称“缝针”,指示正南偏东7.5°。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航海罗盘西传到欧洲后,欧洲的航海罗盘变成32位的罗盘;传到东边的日本,就变成了12位的罗盘。

海南《更路簿》是如何记录针路的呢?以吴淑茂的《更路簿》为例,其中有两条针路是这样的:“自黄山马去劳牛劳,向申驶三更收”和“自牛轨去目镜,向丙巳驶九更收”。其中,“申”就是单申针,相当于现代罗盘的240°;“丙巳”就是缝针,相当于现代罗盘的142.5°。海南《更路簿》与其他海道针经比较起来,它更多地使用了“对针”的方式。对针是指航海罗盘中每条直径两边相对应的针位,如子与午就是相对的,可以构成一对对针。记述往返两地的针路,就可以用对针的方式来表达,非常简便。仍以吴淑茂《更路簿》为例:“自光星去海口沙,用壬丙、子午,四更收,对北。”“壬丙”和“子午”就是一组对针。但在其他针路簿中,这样的对针就会记成“壬子”和“丙午”对针。大量采用对针记录针路,跟海南渔民长期在三沙海域作业有关,他们非常熟悉这片海域,可以用极其简单的对针针路来记录一条条航路,这也是海南更路簿的特别之处。

航海罗盘,其实就这么简单。

标签组:[罗盘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9093.html

相关阅读

《庄子·杂篇·徐无鬼》原文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牵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

2025-04-28

《庄子·杂篇·让王》简介

“让王”,意思是禅让王位。本篇文章的主旨在于阐述重生,提倡不因外物妨碍生命的思想。利禄不可取,王位可以让,全在于看重生命,保全生命。“轻物重生”的观点历来多有指斥,认为与庄子思想不合,但其间亦有相通之...

2025-04-28

世宗贤妃墓简介

世宗贤妃墓,又称“世宗贤妃坟”、"世宗六妃、二太子墓"或“四妃、二太子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嫔墓之一。内葬有郑贤妃等至少四位妃子、二位太子。墓园简介位于神宗四妃墓及悼陵之间,俗称"小宫"。坟园坐北朝...

2025-04-28

《庄子·杂篇·徐无鬼》简介

“徐无鬼”是开篇的人名,以人名作为篇名。全篇大体可分为十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至“莫以真人之言謦吾君之侧乎”,写徐无鬼拜见魏武侯,用相马之术引发魏武侯的喜悦,借此讥讽诗、书、礼、乐的无用。第二部分至“君将...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简介

《庄子·杂篇·庚桑楚》:“庚桑楚”是首句里的一个人名,这里以人名为篇名。全篇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有讨论顺应自然倡导无为的,有讨论认知的困难和是非难以认定的,但多数段落还是在讨论养生。全文大体可以分为五...

2025-04-28

庄子《知北游》译文赏析

知向北游历来到玄水岸边,登上名叫隐弅的山丘,正巧在那里遇上了无为谓。知对无为谓说:“我想向你请教一些问题:怎样思索、怎样考虑才能懂得道?怎样居处、怎样行事才符合于道?依从什么、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道?...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原文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年,畏垒大壤。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简介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庄周的毕生精华之作,《知北游》是《庄子·外篇》中的最后一篇,也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篇,对于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也较为重要。本篇是“外篇”的最后一篇,以篇首的三个字作为篇...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原文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

2025-04-28

《庄子·外篇·田子方》简介

田子方是篇首的人名。全篇内容比较杂,具有随笔、杂记的特点,不过从一些重要章节看,主要还是表现虚怀无为、随应自然、不受外物束缚的思想。全文自然分成长短不一、各不相连的十一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夫魏真为我累...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