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刘昊然吴磊被嘲失去少年感,白敬亭却被赞,国民墙头各自发展?

发表于话题:吴磊带狗拍杂志大片
发布时间:2022-04-12

国民墙头们似乎遇到了相同的问题。

刘昊然拍摄最新广告,被指发福了,脸明显地圆了起来。还有吐槽说感觉脖子和脸都连到了一起。

吴磊最新时尚大片则是挑战了雀斑妆,颜值是在线的,但也被质疑少年感不如以往。

总之,少年感流失好像成为这些国民墙头共同的烦恼。

但另一位国民墙头白敬亭却正因为褪去少年感获赞。

在《你是我的城池堡垒》里,邢队一身肌肉,身高183,妥妥地呈现出特警的力量感。再加上白敬亭带点京腔的原声,带兵训练, 执行任务,声声命令如雷贯耳,就,很man。少年感是少了,作为演员的观众缘反倒支棱起来了。

刘昊然、白敬亭、吴磊一直被粉丝们称为“国民墙头”,三人统一的特征就是路人粉多,死忠粉相对少,在网上认可度高,少年感则是他们最初吸粉共同的秘籍。

这种特质对于国民墙头来说其实是种好事,可以形成强大的路人好感,从而扩大号召力,干干净净的少年人,可能已经潜移默化成为现今大众的审美趣味。但对于演员价值的提升来说,其实也是种限制。

都是过了二十等着转型的墙头,容易变得不上不下,流量挂还够不着顶流,跟演技小生比又欠更有说服力的奖项加持,而少年感的维系又是件很对抗岁月的事,有多少人能成为40岁依然少年感满满的李东旭呢?

于是三大国民墙头统一的悬念是:谁先完成转型?走到国民墙头的分岔口之后,下一步会是什么?

刘昊然吴磊被吐槽丢失的少年感,到底是什么?

一个误解:少年感=少年。

“少年感”里有“少年”两字,但它和实际年龄并没有太大关系。

不然为什么40+的李健妻夫目聪还被夸有少年感。

“少年感”是弹性空间最大的词汇之一。但一个硬标准是:瘦。

不是所有的瘦子都像少年,但胖了,就肯定不少年。一个胖子在春光里骑单车能有什么少年感?

所以刘昊然被吐槽,关键还是胖了。

哪怕在强大的美颜滤镜下,还有网友说他逐渐雷佳音化。

问题就在于少年一胖,侧脸就失去轮廓,虽然发福了但还是能看出帅哥底子,但是一旦当灯暗下去,就变得路人,因为刘昊然出圈的就是他的少年感。那就难逃粉丝质疑。

少年感的软标准就比较像玄学:就是同样一件事,油腻大叔做,被狙到天荒地老,少年做,不管撒娇还是耍帅,都不会讨人厌。

同样有少年感标签的吴磊翻车翻在这里。

虽然吴磊一直在撸铁,但少年感的硬件照道理保持良好,可是登上某时尚杂志的封面,发型妆容被质疑油腻,被质疑少年感淡去。

这里有个吃亏的地方,就是杂志用了雀斑妆,色调也是走高逼格路线,但少年感讲究的是白皙的肤色。

比如同一个古天乐,《神雕侠侣》里的白古,就是古装少年感的顶配,

换成《寻秦记》,同一个角度拍过去,帅是帅,但不会有人说黑古有少年感。

这就是区别。

但肤色只是一部分,少年感本质是玄学,是种好像说得清楚,其实意在言外的东西,包括以上标准,有时候也会被打破。

比如易烊千玺在《少年的你》里剃寸头,眼神倔强桀骜,肤色变黑,但依然是对抗世界的少年,这种事,没地方说理去。少年感,观众说你有,你就是有。

或许决定少年感最根本的东西,还是眼神,少年人,一定是有纯净眼神的物种。

就像刘烨刚出道时,眼睛跟小鹿一样。

年纪一大,脸还是那张脸,疲态上来了,少年感就湮没掉。

所以国民墙头们要找回少年感,硬件不难,就是做好身材管理,难的是软件部分,就是找回少年的眼里的光芒,是让观众觉得,哪怕世界颠倒,看到那双眼睛,就觉得一切都还充满希望。

国民墙头的上升难题

但有些吐槽其实在少年感之外。

比如刘昊然,最刺耳的吐槽其实不是少年感本身,而是这句——“《唐探3》里还是一身白肉毫无线条,完全不健身,演技也毫无进步,再胖少年感也没了,钱不要这么好挣。”

所以少年感的吐槽背后其实是什么,是观众对少年的期待,少年,是应该向上的,原地不动不是少年,是稳如泰山的中年。

所以国民墙头的少年感难题,本质是上升难题。

表面看,刘昊然的数据其实是在迅速增长,别说在国民墙头,就是在流量明星中,他的累计票房也是领头羊。

《唐探3》拿下45亿票房之后,他是年轻一代中唯一能跟在沈腾吴京黄渤王宝强这些百亿两百亿票房先生后面的那个。

但刘昊然的问题是脱离《唐探》系列放到别的影片中,单人扛票房能力成疑,放到《我和我的家乡》这样的集锦大片中,表现及格但不出圈。

即使是《唐探3》,不知是陈思诚把太多力量放在商业性上的问题,还是刘昊然自己的问题,秦风这个原本很有搞头的角色,反倒在关键的第三部,基本停止了进化。

按说呢,刘昊然的演技再怎么也比多数流量小生强,可这几部戏也都是不上不下,说好不够好,仅仅做到“不减分”,光靠票房累计是不够飞升的。

当年国民墙头迟迟不能飞升,到底是他们演技不够强,还是别的原因。

演技要真是不行,又不走流量,是怎么出来的?

所以现在反过来想,这问题可以归结为:是时势造墙头,还是墙头造时势?

也许时势还是决定性的。

比如从《琅琊榜》就被很多的人期待着长大的吴磊,长大也确实没长歪,但在三大国民墙头中从小演戏、出道最早的吴磊,在吸粉和涨人气上却基本保持原地,这背后也不是他不努力,千言万语一句话:作品不够硬。

吴磊出道以后大男主戏根本不缺,演技也颇受认可,但如果想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需要一部独立扛起来的爆款。

但他独立扛的作品中最出圈的梗却是“斗气化马“,虽然他本身表现并没什么问题,但剧不行事业就很难飞升。

现在看吴磊依然在走的是最保险的古偶路线,《长歌行》原本不被特别看好,他跟迪丽热巴造型一出竟然有了反转,两人cp感意外很足,也十分符合漫画中的人物形象。

尤其是吴磊,撸铁后看上去比之前壮了不少,更加撑得起原著中的角色形象,这次能不能翻身呢?

要翻身,一部剧也就够了。

事实是国民墙头要上升不是必须不走寻常路。

白敬亭走寻常路就赢了。

《匆匆那年》那波青春剧后白敬亭也不高产,接戏也比较挑战自我。

《天盛长歌》里演顾南衣,是白敬亭的第一次古装,形象非常新鲜,人设依然是一生痴情默默守护的高冷暖男,导演沈严说原本是为流量找的他,演完发现找来一个实力派。

问题是《天盛长歌》成了最具代表性的遗珠之憾,口碑炸裂收视惨淡,对白敬亭当然帮助有限。

下一部是口碑再度获赞的《平凡的荣耀》,职场剧不谈恋爱非常良心了,还是少有不翻车的改编剧,但问题还是一样,不出圈。

观众有时候口是心非,嘴上说职场剧不要谈恋爱,古装剧剧情智商高一点,但真照做了他们又跑去看狗血剧边看边骂去了,结果白敬亭接了一部看起来平平无奇的《你是我的城池营垒》,小爆了。

这种事,谁能想到,题材,偶像剧,设定,女医生X特警,故事大纲,讲述男女主在救灾抢险中萌生爱意,生死相依的故事,搭档,最近饱受长胖困扰的马思纯。

而且白敬亭演的还是硬汉,有的剧评人剧都没看就开始吐槽:“白敬亭怎么能演硬汉,中国男演员中没硬汉了?”

结果打脸来得不要太快。邢克垒跟兄弟们全副武装一走出来,谁敢说这不是妥妥的特警广告?

关键是,白敬亭以往的角色多是偏沉稳内敛,表达比较少,面部表情也相对单一,搞到大家以为他只能演禁欲系,而邢克垒完全不一样,什么都是往外喷涌,生死时刻还在说段子,个性太丰富,人设太讨喜,白敬亭太合适,受欢迎程度自然高。

这么比较绝对不是拉踩,三大墙头总体发展还是一致的,但总结起来,谁能更快走上坡路,少年感之外,最关键的,还是作品。

影视行业流量涌入,优秀的内容生产却在减少,演一部作品让观众满意还是挺难的,三大墙头虽然核心粉丝没顶流那么多,但饭圈战争还是会参与,但粉丝吵了一年,最后分胜负的还是:一年到头能不能演出一部出圈的好戏?

国民墙头既然不是真正的流量路线,那么上升就必须由作品加冕。

现在几位总体依然在一条起跑线上,就看谁的作品先出圈。

除了少年感,还有什么

当然也有人质疑,凭什么用少年感衡量墙头们呢,少年感原本只是一句称赞演员的加分项,但现在好像越来越成为大众深爱的审美趋势,年纪上来了不少年了,咋的,就不能好好演戏了?

这么说当然有道理,但有个问题是,观众对国民墙头们少年感的评价里,可能还包含其它的东西,比如表演的灵气。

即使是再有演技的演员。也吃剧本,也吃设计,也吃导演的智商。

但少年感的确是对抗烂剧又给好剧加分的利器,背后其实是演员的表演很灵。

比如吴磊,于版《神雕侠侣》各种不对劲,但13岁的吴磊饰演小杨过,跟12岁的蒋依依饰演小郭芙的““半场吻戏”,哪怕是在于老师只有鬼斧毫无神工的瞎改下,依然看得观众一脸姨母笑,这就是表演救了剧本。

少年感放到好剧中更不得了。

比如刘昊然《最好的我们》。

豆瓣8.9分,选角成功占一半。

刘昊然当然正处于少年感的顶端,穿校服,成天埋头做数独,不满按成绩排座位的制度,公开叫板班主任,与班主任比赛做题,谁赢了,就按谁的标准排座。结果居然是学生余淮赢了。

过分高光的设定,配上刘昊然全神贯注唰唰唰答题的画面,少年感和剧情影像产生的化学反应,让观众终生难忘,谁能想象,做题也能这么帅。

还有一场重头戏是余淮挑衅路星河,喝汽水,少年歪嘴一笑,仰头,怒喝汽水,喝到最后一瓶,神仙吐瓶盖,那眼神,可以杀人。

那时候哪个剧粉不祈求上天,让刘昊然保持干干净净的少年感。这是21岁刘昊然安身立命之本。

问题是,没有人能永远21岁。

少年也要成长。

比如白敬亭,都以为少年永远是少年,所有的粉丝求他不要撸铁,但撸铁又怎么样,事实证明,撸铁撸出完美腹肌的邢队,一露腹肌撩妹,又是一记绝杀。

白马组合竟出乎意料地化学反应还不错,谈起恋爱来,甜味居然那么足。好就好在,白敬亭既有依稀的少年感,又有腹肌加持的直男硬汉感。

说到底,永远都有少年人,但没人永远是少年。

小李子站在泰坦尼克船头高呼那一声“我是世界之王”,是少年感的顶点,然后呢?还是要重新开始变成影帝。

国民墙头,也不例外。

真要完成不可避免的转型、飞升,就不能一直躲在少年感构筑的护城河背后,要找到少年感之外的绝世武器。

找到别的武器,也不代表要丢掉少年感,也不是中年人不能演少年。

真正的少年感,是世界投降少年绝不投降。是永远在最绚烂的时刻燃烧。

所以少年感不是年龄问题,从来都是态度问题。

国民墙头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保持少年心性,同时跳出护城河,去寻找少年感之外的武器,该问的不是少年感还在不在,而是除了少年感自己还有什么?

真正的少年就不要畏首畏尾,在过往成功路径和自我挑战之间摇摆不定,该突围就突围,少年就是永远不回头,永远面向星辰大海。而命运总不忘犒赏那些不随波逐流的真少年。

但留给三大国民墙头的时间也不多了,因为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标签组:[电视剧] [吴磊] [刘昊然] [白敬亭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93386.html

相关阅读

唐代李端《听筝》诗歌赏析

听筝/鸣筝唐代: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译文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赏析这首小诗轻捷...

2025-04-25

唐代白居易《问刘十九》诗歌赏析

问刘十九唐代: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韵译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天快黑了大雪将至,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意译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

2025-04-25

唐代宋之问《渡汉江》诗歌赏析

渡汉江唐代: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译文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从家那边过来的人。赏析《渡汉江》诗意在写思乡情切,真实...

2025-04-25

唐代王维《鹿柴》诗歌赏析

鹿柴唐代: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赏析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

2025-04-25

《吕氏春秋·不苟论》不苟赏析

【原文】贤者之事也①,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必中②理然后动,必当义然后举。此忠臣之行也,贤主之所说,而不肖主之所不说。非恶其声也。人主虽不肖,其说忠臣之声与贤主同,行其实则与贤主有异。异,故其功名祸...

2025-04-25

《吕氏春秋·不苟论》赞能赏析

【原文】贤者善人以人①,中人以事,不肖者以财。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②;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舜得皋陶而舜授之,汤得伊尹而有夏民,文王得吕望而服殷商。夫得圣人,岂有里数哉③?...

2025-04-25

唐代王建《新嫁娘词》古诗赏析

新嫁娘词唐代:王建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译文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作羹汤。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赏析“新媳妇难当”——在旧社会人们普遍有这种看法。但也有些...

2025-04-25

唐代王维《相思》诗歌赏析

相思唐代: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译文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赏析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

2025-04-25

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古诗赏析

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

2025-04-25

王维《杂诗三首·其二》赏析

杂诗三首·其二唐代: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赏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