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华晨宇不配做歌王?实验音乐是鬼叫还是艺术?

发表于话题:华晨宇一人能组一个乐队
发布时间:2022-04-25

最近华晨宇得《歌手.当打之年》总冠军刷屏

对于华晨宇音乐一直有着两极分化的评价

“怪诞”是很多人对华晨宇歌曲的第一印象

最后拿下歌王的那首《歌谭》

从像孩童般稚嫩不和谐的轻柔演唱

到最后狂风暴雨般的嘶吼

这种“精分式”的舞台表演

在让人惊艳的同时也惹来了“花里胡哨”的批评

对于华晨宇一惯的风格有的人也直言无法接受

有的人却说华晨宇做的是实验音乐那么,什么是实验音乐呢?

今天小印来科普一下

01 是鬼叫?还是艺术?

2013年,华晨宇参加《快乐男声》时一首没有填词、只有哼唱的《无字歌》就让观众和评委摸不着头脑。

在2015年,另一首运用各种人声实验的作品其《癌》又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电音处理过的乐曲高潮让人毛骨悚然,好像癌细胞扩张时的张牙舞爪;而有的人却对这种“噪音”嗤之以鼻,听不懂的音乐还能算作音乐吗?

有人将歌曲《癌》被归类“人声实验”,隶属于实验音乐的一种。

华晨宇的《癌》,起始于2014年和艺术家陆杨合作的作品,尝试去描述癌症给人带来的压抑、挣扎、恐惧。《癌》在天娱十年“明天的派对”艺术展的开幕式中是作为一场即兴演奏诞生的,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商业传播的目的,也难怪那么多人无法接受。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癌》,有知乎网友@村口制噪将这首音乐放入音乐分析软件中并发现,这首歌的主旋律只有主级三级和七级和弦,高潮部分变成了七级和弦和主级的交替,其他部分全部是三级和弦和主级的情绪铺陈。

《癌》歌曲分析

在音乐中,三级和弦可以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氛围,而七级和弦则构成向主级倾向的紧张感。这种和弦组合很少会在流行音乐中被使用,但是用在表达情绪方面却很合适。

引起听众的不适就是这首歌想要达到的目的,它更像是一个艺术作品而不是流行音乐。说白了,这首歌本来就不是写给普罗大众听的,那么它被喷也是肯定的了。

这种打破人们常规认知的作品在最初通常会遭到强烈的抵触,不仅是音乐界,在整个艺术界,甚至科学界都是如此。

邓丽君的歌最初被批为“靡靡之音”而不允许被播放,梵高的画在他生前从来没有得到过认可,杜尚的《泉》,可能我们到现在都没办法接受那是艺术。

而我们从小学开始就耳熟能详的哥白尼发现日心说的故事,在很长时间内也被当作是异端邪说。

所以至于华晨宇的《癌》究竟将成为经典还是将被遗忘,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我们只能说这是一首不同寻常的实验音乐,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去处理吧。

02 实验音乐,在折腾什么?

什么是实验音乐?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说说什么不是实验音乐。

和大多数批评相反,实验音乐不全是刺耳的、不和谐的、自我沉醉的,甚至是噪音,虽然有一部分确实是这样。不过,鉴于任何偏离传统的事物都很容易背上不应得的骂名,实验音乐也同样不被很多人看好。

对于实验音乐的定义,每个人都会有各不相同的看法,而这也正是实验音乐的魅力之一。不过概括来说,“实验音乐”也就是其字面上的意思,即用音乐完成一个实验。

实验音乐之父John Cage

对于一些实验音乐家来说,他们终其一生投入在对声响、音乐的操纵和实验中,创造出独树一帜却大开眼界的音乐风格。

实验音乐家并不是只在封闭的小圈子中自我陶醉,一些流行歌手也常常会受到他们前卫的音乐探索的影响。我们如今风靡全球的一些音乐风格,在20年前可能只是一次音乐实验的奇怪产物。

德国实验作曲家Karlheinz Stockhausen

比如传奇乐队披头士,就曾受到德国实验作曲家Karlheinz Stockhausen的影响。Karlheinz是最先一批使用电音的音乐家之一,引领了电脑混响的新潮,披头士乐队中的保罗·麦卡尼和约翰·列侬就是Karlheinz的粉丝。

为了向这位前卫的作曲家致敬,披头士乐队在其1967年“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专辑封面就放上了Karlheinz的头像。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专辑封面,最后排左数第五个是Karlheinz

作为电子音乐奠基人之一的Robert Moog在1970年发明了第一台Moog合成器,如今电子音乐已经成为流行音乐的一大重要分支。

Robert Moog


然而谁想到,16年后在Queen乐队主唱佛莱迪·莫克瑞去世后两周,《波西米亚狂想曲》又被人翻出重新发行,并登上当时的音乐榜首。

16年前“刺耳的大杂烩”摇身一变成为人人争相购买的传世之作。我们总是走在审美变迁的路上,而优秀的实验音乐家,只不过是起步早了些。

说了这么多,你大概能对实验音乐的内涵有一定了解了。

实验音乐就是“在不知道会出现什么结果的情况下去有意挑战、改变原有的音乐”,它是一种音乐家在突破既定规则,原有舒适圈的一种大胆尝试,是在当下音乐环境中可能还不被接受的音乐类型。

这些探索和改变在经过时间的大浪淘沙后,总会把糟粕洗去而让金子得到应有的光芒。

03 匪夷所思的实验音乐

倘若放在在实验音乐的发展史上,华晨宇的《癌》根本算不上有多挑战传统。下面小印就带你开开眼界,看看那些真正让人匪夷所思的实验。

优秀的实验音乐家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实验音乐之父是John Cage开启了对音乐不一样的探索。

他最有名的一首作品叫《4’33》,穿着燕尾服的钢琴家在钢琴前正襟危坐,他戴上眼镜、屏住呼吸,好像下一秒就要开始弹奏。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却关上了琴盖,举起一块表开始计时。就这样安静地度过了一段时间后,钢琴家把这一套完整流程又重复了两遍,然后曲终,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有一种被戏弄的感觉?)

在这首《4‘33》中,演奏家没有弹响任何一个音符,音乐厅和舞台的安静是这支音乐的全部内容。对于这么做的目的,John Cage曾说过“声响和沉默是创作音乐的两个材料,将它们混合在一起就成了音乐”。

我们平时总是对音乐中发出声响的那部分过分重视,却忽视了同样不可或缺的沉默。有人评论,《4’33》是一个有态度的艺术行为,在这里,沉默可以肆意地咆哮。

就像在设计领域一样,音乐界也有自己的“极简主义”风格。在音乐中,极简主义是指运用很少的音乐材料,通过不断重复的手法,在重复中逐渐变化音乐材料,使之不断发展和延续。

美国音乐家Steve Reich是有名的极简主义音乐家之一,它于1966年创作的《come out》是标准的极简主义代表作,后来也有舞蹈家结合这首歌词单一但却富有韵律的音乐编成了舞蹈。

事实上,这不是Steve Reich和舞蹈界的唯一一次合作,在1967年Steve Reich和舞蹈家Keersmaeker合作了艺术作品《violin phase》。在这个长达15分钟的作品中,背景音乐只有小提琴一句旋律在不断重复,舞蹈家在不停地重复一个动作,艺术家好像深深地沉浸其中,而作为观众的我们可能早已瞌睡沉沉。

到直到影片最后,一个俯拍的镜头才让我们恍然大悟。通过舞者的脚步,一朵生命之花在沙地中绽放。

除了以上的形式,实验音乐还是可以把钉子夹在钢琴琴弦中间演奏。

专门研究吹泡泡或是吹哨子的声音

用击掌的的节奏韵律感撑起整首歌

顺便一提,前两年火爆全网的“杯子歌”其实也属于实验音乐的一种,不过显然杯子歌比其他的实验音乐都更能被大众接受。

在实验音乐中,作曲家通常不会认认真真地谱曲,演奏家也不会按部就班地演奏。实验音乐的五线谱通常是扭曲的、费解的,甚至有时会用表格或者数学公式来表示。

作曲家渐渐开始放弃他们对音乐掌控的权利,对最后只是给演奏者写一些演奏建议,让音乐和感情自发流淌。

看到这里,你再回头听听华晨宇的《癌》,是不是也感觉没有那么难接受了?实验音乐重新解释了什么是音乐,并且拓宽了音乐的定义。在音乐的世界里,总有些未知的事情可能发生,等待去发现,而这些不确定的可能性也许比我们原先知道的都要更美丽,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要用到“实验”。

实验音乐更多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个风格,对音乐探索的追求大于对最终成果的呈现。正是在一代代音乐家不断的音乐互动中我们的音乐才逐渐发展向前,迸发出绚丽多彩的光芒。

被改造过的钢琴

归根到底,探索和挑战永远是艺术领域内不可或缺的命题,这种“非常态”带着危险的不确定性,却往往是与美丽相遇的必要条件。

如果说正统的音乐是泊在海港里的邮轮,那么实验音乐就是漂泊在深海区风口浪尖的扁舟,也许会船毁人亡,而一旦成功便将引领未来。

最后附上一个由骰子、钢丝、磁盘改造过的钢琴弹出来的莫扎特音乐片段。第一个片段是经典的钢琴弹法,第二个片段是实验音乐,其中的妙处请各位自行体会。

对于实验音乐,你有什么感想?

标签组:[鑹烘湳] [闊充箰] [鏋佺畝涓讳箟] [瀹為獙闊充箰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95635.html

相关阅读

俄罗斯族是中国人吗

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不过在只在族群内部使用俄语,社会交流上都使用汉语与汉文。通俗点来讲就是:中国的俄罗斯族是古代俄罗斯移民的后裔。历史渊源,俄罗斯属于归化民族,三次大规模迁徙我。属于...

2025-04-08

俄罗斯族的礼节与汉族有什么不同

中国的俄罗斯族是古代俄罗斯移民的后裔,经过百年的同化,其外貌、长相、风俗和习惯等,已与俄罗斯的俄罗斯人完全不同。而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俄罗斯族散居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北京等地,主要集中聚居在...

2025-04-08

中国为什么会有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之一,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中国境内俄罗斯族使用俄文,一般兼通俄、汉、维吾尔、哈萨克等多种语言,在社会上,俄罗斯族讲汉语,使用汉文,在家庭内,在与本民族交...

2025-04-08

张爱玲《倾城之恋》经典语录

《倾城之恋》是由张爱玲所著的爱情小说,也是她作品中较为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故事主要讲述了范柳原和白流苏的爱情故事,是一篇探讨爱情、婚姻和人性在战乱及其前后,怎样生存和挣扎的作品。1、你如果认识从前...

2025-04-08

张爱玲散文集经典语录30句

1、惟其平淡,才能够自然。——1936《书评四篇》之《〈若馨〉评》2、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1939《天才梦》 3、无条件的爱是可钦佩的——唯一的危险就是:迟早理想要撞着了现实,每每使他...

2025-04-08

张爱玲《第一炉香》唯美语段

1、静默三分钟,倒像致哀似的。2、把女学生装扮得像赛金花样子容貌,那也是香港当局取悦于欧美游客的种种设施之一。3、两个人一块儿坐着,非得谈话不可吗?4、宝蓝瓷盘里一棵神仙掌,恰是含苞欲放,那苍绿的厚叶...

2025-04-08

张爱玲独特的张腔语言

自创新词、词语混搭、比喻、移情、通感……独特的“张腔”语言,是张爱玲在“虚无主义者的物质主义”之外,深度吸引我们的原因之一。语言学研究者认为,张爱玲自创新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双音节词组合,二是叠音词...

2025-04-08

兵马俑在国外享有哪些评价与赞誉

秦俑丰富而生动地塑造了多种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其风格浑厚、洗练,富于感人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塑造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志。它既继承了战国以来中国的陶塑传统,又为唐代塑造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

2025-04-08

“女大十八变”到底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都会说“女大十八变”,用来夸赞女孩子越长大越好看,与以前完全是两种样子,但是这其中的“十八”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深层含义吗?这个十八指的究竟是什么,是女孩子长到十八岁之后,与以前不一样,还是说从小到...

2025-04-08

苗疆蛊术究竟是什么

中国人对于蛊似乎有一种迷信。《辞源》中“蛊”字有四种解释:①毒害人之物也;②谷皮也。谓谷中虫也;③事也;④惑也。一般人心目中的“蛊”,与民族学家有兴趣传道的“蛊”,都是第一种解释,即蛊毒之蛊,其他的几...

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