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上海公益机构抗击疫情侧记:物资捐赠、善款筹集与平台救助

发表于话题:杨洋为上海捐抗疫物资
发布时间:2022-04-26

当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动员社会组织力量共同参与救援十分必要。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建议,各级政府应把社会组织纳入应急机制中来,建立有机联系。

早在4月6日召开的做好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上,上海市委书记、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强就强调,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疫情防控。
4月15日,在上海第154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彭沉雷表示,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上海社会各界爱心涌动、积极行动,尤其是基金会、行业协会商会、社会服务机构等各类社会组织发挥各自优势,通过物资供保、善款捐赠、建立紧急求助志愿服务平台等方式对接爱的资源。
联动企业开展物资捐赠
当前,上海的疫情防控工作正处在最紧要的关键阶段。澎湃新闻梳理发现,3月份以来,上海市多家本土公益基金会联动各类企业开展防疫和生活物资捐赠活动。
医疗物资方面,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携手青岛海氏海诺集团、北京益行者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齐心协力 共同守‘沪'抗疫行动”,向“四叶草”方舱医院以及虹口区、普陀区捐赠紧急医疗物资。为保证完成物资运输工作,青岛海氏海诺集团特调配货车配合物资运输,多方力量的配合下,短短一天之内完成所有物资装车,4月11日便送抵上海“四叶草”方舱医院完成物资接收。
3月12日,在上海市侨联的指导下,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立即启动参与上海抗疫的特别行动。澎湃新闻从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获悉,截至4月15日,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一个多月来共向社会各界捐赠了总价值超过4000万元的物资,包括医疗用品、消毒用品、食品以及消杀专用器械等。全市16个市辖区全覆盖,物资发放至各街道、社区、卫生中心、医院、隔离收治点、敬老院等187个单位或场所。
上海居民生活物资供应也是公益基金会关注的痛点问题。联劝(明羲慈善)专项基金开展“守‘沪’都市,‘蔬’送希望”项目,为一线的医疗人员家属、社区孤独老人送上爱心蔬菜包,共克时艰,汇丰集团等爱心企业也多次通过联劝公益支援抗疫行动。
对于基层物资供保,在3月30日,上海阳光公益基金会联合上海启龙集团连夜安排保供专车,前往江苏盐城蔬菜基地组织货源。次日,一车车近四十吨的新鲜蔬菜运抵上海,分别捐赠给各区以及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并组织力量为社区孤寡独居老人与一线医务人员送菜。
与此同时,上海宋庆龄基金会于3月29日收到八开揽月(上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协调天津远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捐赠的用于援助上海抗疫一批价值20万元的预加热食品。3月30日,上海宋庆龄基金会接受到物资后,就派发给普陀区等一线的志愿者和部分医护人员。同一天,上海宋庆龄基金会还将山东康华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捐赠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送到了一线女记者、养老院老人和学生手中。
此前,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已协调“上海宋庆龄基金会慈爱感恩妈妈之家专项基金”、“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好侍食品专项基金”和“上海宋庆龄基金会母婴平安专项基金”向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部分公安干警、杨浦区妇联、瑞金医院、运输抗疫物资的爱心车队、抗疫安保人员、部分外籍教师捐赠了水、方便面等食品。
开通线上募捐通道,筹集抗疫善款
澎湃新闻发现,在接收社会各界的物资之余,上海多家本土公益基金会也纷纷开通募捐通道,公开募集防疫善款。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于3月26日开启“抗疫援助专项行动”线上募捐通道。此前,基金会已通过存量资金为社区一线援助了价值超过千万元的各类抗疫物资。通过开通各处线上线下公募渠道,基金会将筹集到的款物全部定向用于上海社区抗疫一线的援助以及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慰问。截至2022年4月17日8时,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已通过上述专项行动的募捐通道,收到2616笔捐赠,总金额1943717.42元。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则利用自有的网络募捐平台联劝网,于3月23日上线针对上海防疫的公开募捐项目。澎湃新闻从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获悉,截至2022年4月15日18时,该项目已收到8033笔捐赠,总金额1506635.33元。
截止 2022 年 4 月 15 日,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共接收抗疫相关善款超 430.71 万元,累计抗疫相关公益善款支出 329.61 万元。累计捐赠物资 111 批次,价值约 345 万元。目前接洽中的物资约 720 万元。
截止目前,联劝公益“守护上海抗疫济困专项行动”已 为 189 个社区、单位,共计 545,015 人次的居民及抗疫工作者提供了支持。
对特殊困难人员开展人文关怀与心理援助
4月11日,在上海第150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民政局局长蒋蕊着重强调,“各区、各街镇要指导相关居(村)委会,并组织社区志愿者主动关心出院患者和解除医学隔离观察人员的日常生活起居,特别是对其中的独居老人、残障人员和其他有特殊困难的人员,要加强物资保障和人文关怀,尽可能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上海多家公益机构纷纷响应,将心理援助与人文关怀纳入到疫情防控行动中。
近日,“抗疫守沪,关爱困境老人行动”项目由中欧校友爱心联盟发起,由上海市老年基金会、上海科技助老服务中心共同执行。项目以筹集到100万元为目标,其所有善款将全部用于抗疫爱心包的采购,以此共同关爱在上海疫情中的困境独居老人,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同样,为服务关爱双老家庭、独居老人,恩派公益和北大上海公益联合会联合发起帮助上海困境老人行动,全力组织各种社会力量,去搭建求助信息平台、整合供应和物流资源、服务困难社区。
此外,为支持全民理性抗疫,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还联合了上海睿家社工服务社,邀请上海的儿童和青少年通过录制视频来为抗击疫情发声。视频中,“小童善治”儿童代表说道,“小口罩,戴戴好,金属条要贴紧小鼻梁”“勤开窗户,通风通气不生病”。同时,在杨浦区未保办指导下,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主办“小童善治,“未”爱助行”项目之云端画展活动,以“疫情之下的上海”为主题,鼓励儿童分享画作创意,成为防“疫”代言人”、“抗“疫”小画家”。
早在今年3月份,上海市养老机构就进入了封闭管理。为了传递“人文关怀”,给予养老机构坚守岗位的一线护理员关爱,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通过上海市民政局的牵线,与本市数十家公益基金会一起慷慨解囊、奉献爱心,积极参与养老机构护理员防疫关爱项目,为300名本市养老护理员提供疫情关爱津贴。
携手多方力量,建立紧急求助志愿服务平台
澎湃新闻发现,在常规的善款筹集、物资捐赠、心理援助之外,上海仁德基金会与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均联合多方力量上线了紧急救助志愿服务平台,为受困人士开展应急援助,解燃眉之急。
上海仁德基金会和爱德基金会携手上海壹棵松公益基金会、上海宝龙公益基金会,于4月10日正式上线“守护志愿者——社区志愿者互助平台”项目。
平台聚焦于上海各社区志愿者团队,旨在为志愿者团队链接资源,提供物资采购、运输和消杀等帮助。目前,该平台开通了社区志愿者抗疫需求征集、采购渠道支持、志愿者报名、捐助信息登记、心理援助热线等服务功能。澎湃新闻从上海仁德基金会获悉,截至4月15日,平台共收集到来自上海各区的需求信息143条,已核实其中120条,需求多集中在防护物资和消杀用品的采购和支援上。
同样,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创始人潘江雪、儿童友好社区创始人周惟彦、益社创始人李磊和NCP生命支援创始人郝南联合发起抗疫紧急志愿行动,并于4月9日正式开通线上求助渠道,为老弱病残幼、求医问药的患者、需要心理援助的居民、以及急需物资的医护人员和社区志愿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和支持。
澎湃新闻从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获悉,截至4月16日11时,平台收集的求助信息共计1698条,其中待核实信息558条,处理中信息共计593条,已完结求助信息547条。
凝聚更多社会力量,打赢疫情防控这场大仗硬仗
社会组织在抗疫过程中的角色不容忽视。早在4月6日召开的做好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上,上海市委书记、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强就指出,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疫情防控,在优化应急保障中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在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中发挥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的优势,在生活困难群众的救助帮扶上展现慈善组织、红十字会的作为。
4月15日,在上海第154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彭沉雷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了社会力量参与本次疫情防控的情况。
彭沉雷介绍道,截至4月11日,本轮疫情防控社会捐赠收入已达3.37亿元,捐赠支出3.16亿元,其中资金支出1.45亿元,物资支出1.71亿元。在积极开展募捐活动的同时,捐赠款物的使用也进一步得到规范。
他强调,政府部门将进一步积极支持和引导慈善组织、民间公益力量依法规范开展慈善募捐、志愿服务活动,同时,严格按照《慈善法》等规定加强社会捐赠信息公开,用好每一笔善款,凝聚更多社会力量,共同打赢疫情防控这场大仗硬仗。
对于社会组织如何有效参与社会救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两条建议:一、社会组织应该主动和有关信息部门、应急管理部门搭建沟通机制,建立良好的政社合作关系;二、社会组织发挥其机动性、灵活性的特点,在救援过程中注意规划战略和重点。

标签组:[鐤儏] [鎱堝杽] [鍏泭鍩洪噾] [鍏泭浼佷笟] [绀句細缁勭粐] [鍏泭缁勭粐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95883.html

相关阅读

清明时节会“雨纷纷”的原因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笔下的这首《清明》流传至今已成为经典。其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更是点名了清明时节的天气情况。那么,为什么清明时节会“雨纷纷“呢?...

2025-04-12

苗族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赶苗场:为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叙永、古蔺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举行两次。关于赶苗场的起源,相传是苗族人在一次起义失败后形成的。官府不让他们联聚会。人们便以到场坝吹芦笙娱乐为名,秘密联系,后...

2025-04-12

和尚化缘是为了什么

古代和尚经常要手持钵盂,游走四方,化缘求食。就连《西游记》里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不例外,他也要手托紫金钵盂,腾云驾雾地前去为唐僧化缘。和尚化缘可并不是因为寺院缺少食物,事实上古代寺院多有功德田产,还有一...

2025-04-12

麻将:中国人的社交方式

如果说外国人的社交方式是舞会和看电影,那么中国人的社交方式就是吃饭和打麻将。两个互不相识的人,一旦有了几轮麻将的“合作经验”,就会变成熟人了。可能年轻人现在还不觉得打麻将是什么大事情,但是有很多生意,...

2025-04-12

为什么要过三八妇女节

国际劳动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又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U.N.Day for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

2025-04-12

“面试”如何毁了孟浩然

识时务者为俊杰,视时、视事而动是做事的基本原则。孟浩然,40岁出头,人到中年,埋藏心底多年的理想与抱负愈发强烈,下定决心赴京赶考,求取功名。作为诗人,孟浩然早已声名在外,朝中重臣王维与他情同手足。而面...

2025-04-12

古人是怎么阅卷的

对于高考阅卷工作,考生和家长最关注的该是阅卷的认真程度和公平性。在古代,大家肯定也是这么个心情。位于南京夫子庙的“江南贡院”曾是中国科举最大的考试场所,自然也是最大的阅卷中心。那么,古代的人是怎么阅卷...

2025-04-12

苗族男女是怎样表达爱意的

苗族青年男女恋爱,最重情义,彼此有了较深的了解后,才可赠物为凭。并有定婚、过礼、结婚、回门等程序。请媒说亲,叫“讨口风”,到女家央求次数越多越好,叫做“亲要多多求为贵”,吃了“放心酒”,才算正式定婚,...

2025-04-12

清明节在国外有哪些习俗

印尼华人早年印度尼西亚华人多在百家姓宗祠祭拜先祖,自从各姓氏有了自家的宗亲会所宗祠,宗亲们便聚集在会所祭拜祖先。生活在印尼的华人一直延续着清明节祭祖扫墓的习俗。“百善孝为先”,在华人社会的价值观里,“...

2025-04-12

国内清明节的各地习俗

广东在广东,清明扫墓,称为扫山、拜山、拜清。清明时节广东地区已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广东人过节的主要礼俗主题;因利趁便,拜山之余一家老少亦在山乡野间踏青游玩一番。广东人对宗庙、祖先非常...

2025-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