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店主型:点赞可以,差评拒不接受!
理论上,导演与影评人的讨论应该是就片论片,但在互相指责的大背景下却不可能实现。《龙纹身的女孩》上映之前,大卫·芬奇表达了对《纽约客》的David Denby的不满,认为他不遵守规定,提前发表评论,"观众应该在没有被剧透的情况下观赏电影。"这句话说得很在理,"不剧透"确实是健康的观影文化中重要的一环。
但是,一旦你接受了芬奇划定的讨论范围,你就永远不可能知晓他的真实意图。因为在影评中出现了"影片索然乏味"的评语。所以芬奇真正担心的是恶评所造成的影响——假设David Denby的影评通篇溢美之词,芬奇还会指责他不守规矩吗?同理,如果影片因影评人的误读或过分解读而更具魅力,导演多半坐收其成。装出一副严肃讨论的样子,其实是拒不接受一切批评。
大卫·芬奇
就算是伯格曼这样的电影奇才,遭遇差评也是家常便饭,在一次采访中,当记者提到来自影评人的负面评价,他没有正面回应,反而反问道:"他们是不是嫉妒啊?"这是个既恶毒又狡猾的假设。一旦你相信了伯格曼的假设,那么影评人的真实想法也就变成了对人生赢家的恶意毁谤。但这当然不是事实,因为嫉妒而胡言乱语的影评人既背叛了电影,又脱离了群众,根本无法确立自己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