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曾入读一所天主教耶稣派学院,专攻法律,但因哥伦比亚内战而中途辍学成为一名记者。1954年,他被报社派往罗马,自那以后他几乎就生活在国外。他与古巴革命领袖卡斯特罗年轻时就曾在一场游行运动中相识,在1982年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奖成名之后,他赞助了很多古巴电影事业。卡斯特罗曾表示,希望来世当一名像马尔克斯那样的作家。
创作:
《百年孤独》令其“世界级” 带来拉丁美洲文学爆炸
深受威廉-福克纳作品的影响,马尔克斯23岁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小说,但他花了七年时间才找到了一家出版商。1965年,在他开车路上他获得了《百年孤独》第一章的灵感。他直接掉转车头回家,将自己锁在了房间里,18个月后他重新出现。小说的西班牙语第一版一个星期内就售罄了。在之后的30年里,《百年孤独》的销量超过3000万册,并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马尔克斯的横空出世,被誉为是拉丁美洲的“文学爆炸”。马尔克斯一跃成为世界级作家。
马尔克斯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称颂的是他用于表达想象力时充满活力的散文体和丰富的语言。然而一些人认为他的作品夸张做作, 用一些超自然的神话来逃避国家的动乱。他自己说,他的超现实主义(即魔幻现实主义)来源于拉丁美洲的现实。马尔克斯的文学大师地位因1986年出版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而进一步提升,书中年轻情侣的原型正是他自己的父母。
2008年,北京世纪文景曾出版哥伦比亚著名传记作家达索-萨尔迪瓦尔的《马尔克斯传》。书中,中国著名作家格非撰写了长达六千字的序言。他表示,实际上,马尔克斯一生的经历仿佛都是在为《百年孤独》作准备。
影响:
带动“寻根文学”热莫言:他让自己“永生”
翻译成中文的《百年孤独》对中国作家产生很大影响,包括莫言、贾平凹和韩少功等都从中获益,并助推寻根文学和故乡书写热。
莫言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时,曾表示,自己的文学营养很多来自马尔克斯。“1984年我第一次读《百年孤独》的感觉是震撼,紧接着就是遗憾,原来小说也可以这样写。”在获悉马尔克斯去世后,莫言回忆,“我想起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作家几乎是集体阅读《百年孤独》的情景。我不能说马尔克斯是当代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但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世界上的确没有一本书像《百年孤独》那样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我本来有过一次与他见面的机会,但因他生病错过了。感谢这个天才的头脑,他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小说,他也发明了让自己永生的方式。”